首页  >  党刊记者看云南  >  正文

【沿着总书记的足迹】临沧藏着一个“年轻”的小康村

2022-06-14 10:55:08  来源:云岭先锋网

2021年8月19日,习近平总书记给云南省沧源佤族自治县边境村的老支书们回信,勉励他们发挥模范带头作用,引领乡亲们建设好美丽家园,维护好民族团结,守护好神圣国土。

沿着总书记的足迹,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临沧市沧源县龙乃村,看看这里的群众如何“脱贫致富奔小康”。

△龙乃村风景秀美

龙乃村位于临沧市沧源县勐董镇,与缅甸接壤,国境线长3.9公里。这里曾经是一个贫困的佤族山寨,1960年10月才回到祖国的怀抱。这些年,在各级党委政府的关心帮助下,龙乃村不等不靠,奋勇前行,一跃成为边境线上的小康村。

人居环境巨变

6月的一场大雨过后,龙乃村显得异常秀美,山峦翠绿,雾气弥漫,如水墨一般。广场上高高耸立的回归纪念碑十分显眼。

碑文记载:“龙乃村自古属于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1894年中英签署《中英续议滇缅界务商务条款》,把班老、龙乃、永和等地纳入‘未定界范围’。1941年,国民党政府通过换文方式,与英国签订边界协议,将班老、龙乃、永和等1250平方华里的区域划入英属殖民地缅甸。1960年10月1日,中缅两国签署《中华人民共和国和缅甸联邦边界条约》,将‘班洪、班老部落辖区’和‘永和寨和龙乃寨’划归中国。”

△龙乃村隐藏在大山深处

“回归以后,龙乃村的日子逐渐向好,但是生产生活条件依然处于原始状态。”龙乃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赵爱军表示,“米粟刀耕火种,消灾求神拜鬼,锄者食不果腹,织者衣不蔽体”就是当年龙乃村面貌的真实写照。

多年来,在各级党委政府的关心支持下,龙乃村先后实施了危房旧房改造工程、兴边富民、佤山幸福工程、脱贫攻坚等,村容村貌、村民生活水平等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走进龙乃村,红色的石棉瓦屋顶,白色的墙壁,干净的混凝土路面,房前屋后都种有植物,牛头、牛角形的路灯杆上挂着中国红的葫芦,处处可见五星红旗迎风飘扬。

△龙乃村新貌

然而,过去这里却是另外一个模样:村民住的是茅草房、油毛毡房且人畜混居,村里环境卫生也非常糟糕。村里全是土路,每年雨季到来时,连摩托车都进不来。

“你看,这些都是我们家以前的住房照片,石棉瓦竹篱笆房、石棉瓦空心砖房都是后来建的,之前住的比这些还差。”38岁的龙乃村村民赵志军一边翻弄着手机里的照片,一边对记者说。赵志军告诉记者,从能记事时候开始,住房问题就一直困扰着一家人。

随着国家实施脱贫攻坚,在各项政策的支持下,赵志军家终于建起双层小洋房。从一家6口人“蜗居”在30多平方米的茅草房,到如今一家4口人住上150平方米的小洋楼,这让赵志军对往后的日子越来越有信心。

村民们齐心协力抓好经济,抓好产业,抓好发展。

△村美民富笑开颜(资料图)

发展产业促进增收致富

随着环境的改善,龙乃村还积极探索“农旅结合、文旅结合、边旅结合”乡村旅游新模式,打造旅游景观产业,培育新兴特色农特产品、传统手工艺品等促农增收产业,形成多元互补、多点支撑的产业体系。

在龙乃村游客接待中心一楼农产品展示区,村民赵尼宝的爱人陈萍正忙着向游客介绍龙乃村的茶叶、佤族包、蜂蜜等土特产品。

前些年,赵尼宝夫妇俩在沿海一带开饭馆,后来,又和朋友成立了岩网茶业有限公司,从龙乃村和周边村寨收购茶叶,然后再销售到省外。赵尼宝说,现在村子越来越好了,夫妻俩回到村里,就是想把村子里好的产品卖出去。

△民族节日共欢庆(资料图)

党的光辉照边疆,边疆人民心向党。在党的惠民政策的帮助下,龙乃村村民在增收致富道路上高歌前行。

赵志军告诉记者,2010年以前他家都是种水稻、玉米等农作物,但受天气等影响收成好一年坏一年。后来,他就转行养起了牛,最多时养了12头,去年一年收入在五六万元。如今,他的长女在勐董镇中心完小读书,媳妇在家照顾2岁的小儿子,做做家务和一些农活。他说:“相比以前,现在的生活好了很多。”

△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赵爱军谈起村子的发展,脸上露出开心的笑容

“这几年,村里在引导、帮助村民对茶叶等提质增效外,还推动发展肉牛、生猪养殖。”赵爱军说,一直以来,龙乃村村民的经济收入主要依靠种植甘蔗、玉米、茶叶等。这些年,随着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让茶叶、甘蔗的传统产业焕发新生机的同时,还推广种植梨、李子、黄果等林果。

同时,村里还引进沧源县康弘牧业有限公司带动发展养殖业,通过产业发展资金入股,新建养殖小区、种植饲草,养牛1600头,养猪1200头,带动群众发展养殖业。2021年,村集体经济收入10.4万元,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681元,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得到明显提升。

云岭先锋全媒体记者 杨旭东 邹鹏  通讯员 柳云

责任编辑:王璐

网友评论已有0条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
昵称:    验证码: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代表本网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