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党刊记者看云南  >  正文

当翠湖遇上“翠湖”……

2022-07-11 09:15:25  来源:云岭先锋网

(建议在WIFI下观看)

翠湖是昆明的地标。无独有偶,在距离春城450公里之外的丽江市永胜县三川镇,也有一个“翠湖”——翠湖村。

翠湖村坐落于永胜县三川坝芮官山,此翠湖过去称九龙潭,由9股泉水汇集而成,水流常年不断,后因兴建水利筑坝后形成现在的翠湖水库。这里因龙潭水而形成翠湖湿地,有着种植荷花、莲藕的悠久历史。

刘程铭是翠湖村的驻村第一书记、工作队长,2021年他作为云南省文化和旅游厅选派的驻村工作队员,从昆明翠湖旁来到了翠湖村。每年夏季,两池翠湖都会迎来“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的大美景色。

△刘程铭(右一)在和村民研究产业发展

在刘程铭的眼里,他的驻村工作正如两池翠湖一样莲开并蒂。

△永胜县三川镇有着“鱼米之乡”的美称

因“荷”而来

近年来, 三川镇按照“生态优、环境美、产业兴、消费热、农民富、品牌响”的要求,做强高原特色现代农业,打造万亩荷花产业园。2022年永胜县“美丽三川”成为了云南省唯一国家级田园综合体试点项目,翠湖万亩荷塘就是核心组成部分。

△翠湖村万亩荷塘

“我刚到翠湖村时,先是惊讶,后是迷茫。”2021年5月24日,刘程铭随省文化和旅游厅选派的驻村工作队来到三川镇,第一次来到了翠湖村。他惊讶于这里的景色和村民们富足的生活,却不知驻村工作该从何入手。

在查阅了大量资料以及和村干部交流后,刘程铭了解到,作为三川镇的核心区域,翠湖村是永胜边屯文化传承的核心地区之一,曾是滇西北茶马古道的重要通道和集镇,这里曾出土了春秋战国时期的铜鼓、青铜剑等青铜器具,随着时光的流逝和岁月的积累,造就了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

“村民生活富足,文化也同样不可或缺。”刘程铭以文化为突破口,多次深入实地调研、踩点,准确了解和掌握当地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场地设置等基本情况,通过科学策划,逐步在三川镇翠湖村打造出了多媒体电视机、数字阅读设备、优秀图书期刊、台式电脑、书柜书架和桌椅等设施设备齐全的“全民阅读进乡村示范点”。

△工作队员在翠湖村“全民阅读进乡村示范点”整理图书

今年2月14日,云南省图书馆“全民阅读进乡村示范点”授牌仪式在翠湖村举行。这是永胜县的第一个全民阅读进乡村示范点项目,也是全省已建成的14个示范点项目之一,既提升了翠湖村的公共文化服务能力,也为群众提供了公共数字文化和全民阅读服务。

为“荷”而悦

 前几年,为发展振兴荷花产业,三川镇成立了以镇党委副书记任支部书记的荷花产业党支部,党支部就设立在翠湖村。“支部建在产业上,这无疑为翠湖村以及周边的荷花产业发展提供了强劲的动力。”村党总支书记何娟介绍,三川镇以翠湖村为核心区,构建了集观光、旅游、文化建设为一体的绿色长廊和水际湿地风光区,打造湿地水环境,营造了独特的高原水乡风貌,走出了一条农文旅融合发展的路子。

△永胜县三川镇翠湖村委会

2017年到2019年,翠湖村连续举办了三届“荷花节”,吸引了来自大理、丽江、攀枝花等地的数以万计的游客前来旅游观光,当地群众的幸福生活也因“荷”而来。但因新冠疫情的影响,从2020年开始“荷花节”停办至今。

自刘程铭驻村以来,省文化和旅游厅与翠湖村就开展了党建共建共联活动,不仅把省文化和旅游厅的机关所属处室、直属单位的党支部与翠湖村党总支紧紧地绑在一起,也为翠湖村面临后疫情时代的发展问题,提供了坚强有力的组织保障。

△驻村工作队员和村民一起查看荷花的长势

刘程铭介绍,翠湖村将依托省文化和旅游厅的优势,借助“一部手机游云南”APP,建立三川翠湖线上游客中心,实现实景查看,旅游线路推广和酒店餐饮预订等服务。目前,整个项目正在稳步推进中。

据悉,省文化和旅游厅自帮扶翠湖村以来,在村民小组活动场所提升改造、打造智慧旅游、翠湖村景区创建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并通过多平台、多渠道推介宣传翠湖村,为乡村振兴打下了坚实基础。

“夏日荷花双城趣,两池翠湖缘起时”。今年7月3日,在省文化和旅游厅的指导下,昆明五华区华山街道在翠湖宾馆正式启动“翠湖四时·荷悦五华——春城文旅会客厅”推介展示活动,重磅启动了五华区华山街道和丽江永胜县三川镇的双城联动云赏荷活动,为宣传翠湖村的文农旅深度融合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

△荷塘迎来盛花期

情归“荷”处

 2022年4月12日,翠湖村又迎来了两名省文化和旅游厅新选派的工作队员。

“作为90后的她们,年轻活泼,短短两个月就已经融入到了翠湖村的生活和工作。”刘程铭介绍,这两名队员正在策划打造翠湖村网上直播平台,通过在各短视频平台发布驻村生活、翠湖人文、风景等短视频作品,开通直播功能,带动村里的年轻人通过直播的形式将翠湖村的农特产品销往全国各地。

△驻村工作队员讨论如何为翠湖村“直播带客”

“一年后,你们将到镇上挂职,开通的短视频平台将何去何从?”

面对记者的问题,两名队员表示,既然要做,就要打造一个“带不走”的短视频平台,不仅要在开通维护、内容生产上下功夫,还要培养一批村里的年轻人参与其中。

同时,要做好“接力棒”的传递,即使有一天队员们离开了翠湖村,也可以将整套数据交给下一组驻村队员或者村民们来继续经营,不断发展壮大。

云岭先锋全媒体记者 郝亚鑫

责任编辑:王璐

相关热词搜索:翠湖遇上翠湖
网友评论已有0条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
昵称:    验证码: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代表本网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