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乡村振兴  >  正文

92户村民“养出”2500万元肉牛产业

2022-07-26 17:03:43  来源:《致富天地》2022年第7期

养殖户给肉牛喂饲草

北朝南村位于云南省弥渡县德苴乡新和村委会西部,全村有农户98户人中有92户养殖肉牛。近年来,在村党组织、合作社和党员、群众的共同努力下,该村肉牛产业发展欣欣向荣,成为助力群众增收致富的好产业。2021年,全村肉牛存栏2100头、出栏1400头,年产值达2520万元。

针对难题找出路

一直以来,北朝南村群众主要以种植烤烟、玉米、小麦等传统作物为主,收入普遍不高。

为解决发展难题,村党组织开始思索产业富民之路。经过调研、论证并征求村民意见,结合村里有一定的肉牛养殖基础和部分养殖大户的实际,新和村党总支决定在北朝南村发展肉牛产业。

思想统一后,村里开始引导村民养殖肉牛。然而,在养殖过程中,村民缺乏养殖资金和无法准确把握市场信息等问题凸显。对此,村党总支主动作为,牵头成立谋发肉牛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鼓励农户以土地流转、财政贴息贷款等方式入股合作社,并采取集中养殖、共同管理、共享利益的集中养殖模式,搭建多方互利共赢的平台,带领养殖户抱团闯市场。

为解决发展资金短缺问题,北朝南村在德苴乡党委、乡政府的支持下,通过整合“党员带领群众创业致富贷款”“云招德苴扶持金”等各类贷款,探索出“肉牛产业贷”融资新模式。即以整合的300万元资金作为风险保证金,撬动6000万元的“肉牛产业贷”。在此过程中,合作社社员可通过互联互保的方式,根据养殖规模和征信情况,每户养殖户最高可贷款50万元,有效解决养殖户的贷款难题。

为扩大养殖规模,村中党员充分发挥示范作用,积极带头养殖肉牛,通过大户带动小户,促使产业规模化发展。同时,德苴乡利用在北朝南村建立的肉牛养殖基地,通过出租圈舍带动全体村民共同养殖肉牛。

夯实基础促发展

有了发展资金,在上级部门的支持协助下,北朝南村组建“北牛南调”工作专班,以“北牛南调”“北草南运”的方式,从内蒙古科尔沁区调入第一批西门塔尔牛98头、饲草100余吨,从源头上夯实肉牛产业发展基础。

为提高养殖技术,合作社通过邀请专家和技术员等方式,从疫病防治、青贮饲料制作等方面入手,统一培训养殖户,面对面解决发展中遇到的难题,增强养殖户抗风险能力。截至目前,共开展培训14场次,培训养殖户680人次。

在此发展基础上,2020年9月,合作社与中国平安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弥渡支公司签署协议,通过采集牛脸特征并佩戴耳标,为肉牛购买养殖保险,解决了养殖户的后顾之忧。

与此同时,合作社采取组织农户统一到市场出售、引进外地商贩、订单销售等方式,将肉牛销往云南昆明及湖北、安徽、四川等地市场,不断提高北朝南村肉牛市场竞争力和占有率。

根据合作社相关规定,社员每出售一头肉牛,需缴纳会费10元,所收费用将全部用于合作社开展技术培训。同时,合作社还制定了月例会制度,社员可在月例会上相互交流养牛技术,分享养殖经验,实现共同提高。  

产业富民显成效   

7年间,合作社共发展社员58户。通过不断改良品种,目前全村西门塔尔牛比例达80%。2021年,全村肉牛存栏2100头、出栏1400头,年产值达2520万元。

随着肉牛养殖规模不断扩大,养殖户的收入逐年提高。“以前,我家主要靠种玉米和外出务工维持生活,人均年收入不到4000元。自从2015年加入合作社养牛后,我家收入逐年提高,现在我家常年肉牛存栏80头以上,年均纯收入达30多万元。”养殖大户郭丁香说,现在她家还购买了小轿车,这在以前是不敢想的。

肉牛产业的快速发展,激发出村民种植青贮玉米的热情。以前,每亩地的玉米产值仅为800~900元,现在村民将青贮玉米卖给养殖户制作青贮饲料,亩均产值达1200~1500元。

在肉牛产业发展过程中,村集体通过将土地使用权和10万元强基惠农“股份合作经济”项目资金作为股本入股合作社,组织实施投资100万元的肉牛养殖项目,村级集体经济每年收益达6.7万元。

“通过发展肉牛产业,村民的生活水平大幅提高,凝聚力不断增强,群众养牛的劲头更足了。下一步,我们将持续发展、壮大肉牛产业,争取向万头牛村、花园式肉牛养殖小区的目标迈进。”新和村党总支书记雷俊介绍说。

通讯员 高玲/文图


责任编辑:李敏

相关热词搜索:北朝肉牛产业越来越
网友评论已有0条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
昵称:    验证码: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代表本网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