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先锋人物  >  正文

杨德忠:“六心”民警真情为民

2022-10-26 15:13:53  来源:《金色时光》2022年第10期

杨德忠(左二)退休前与傈僳族群众在一起

自穿上警服之日,保山市龙陵县公安局民警杨德忠就立志为群众办实事、做好事。从警29年来,他以扎实的工作作风赢得广泛赞誉。退休后,杨德忠继续发光发热,坚守为民服务初心。因成绩突出,杨德忠先后获得“全国优秀人民警察”“云岭楷模”“云南省道德模范”等荣誉称号。

总结“六心工作法”

2012年初,杨德忠作为“四群”教育工作队员入驻偏远山区龙陵县平达乡安乐村。他迅速进入工作角色,怀着满腔热忱为安乐村的乡亲们办实事、解难事,很快就成为当地群众的贴心人。

刚到安乐村驻村时,杨德忠在一次走访中了解到,村民郭金发一家一年到头仅靠200元土地租金、300斤谷子和亲朋好友的接济度日。站在家徒四壁的郭家,杨德忠心里很难受。为解决郭家困境,杨德忠四处奔走,经过反复沟通,为郭金发申请到低保。过去,因没有钱交电费,郭家一直靠点煤油灯照明。见状,杨德忠号召年富力强的村民们帮忙,为郭家立起电杆、接通电线,并自掏腰包为其交电费。不仅如此,杨德忠还把自家的一台旧彩电送给郭家。大年三十晚上,郭家终于通了电,全家人聚在一起观看了春节联欢晚会。驻村两年间,杨德忠与村民结下了深厚情谊,几乎每位村民都能说出一两个杨德忠为民服务的感人故事。驻村工作结束时,全村人依依不舍地与杨德忠告别,很多老人都哭成了泪人。

龙陵县第一中学周边交通混乱,安全隐患较大,杨德忠筹集资金,组织人员安装信号灯、设置车辆减速带、规划行车线路。他还积极向相关部门争取资金,用于在社区复杂路段安装摄像头、救助危殆病人、帮教失足青少年等。日积月累,杨德忠总结出一套“六心工作法”,即为人民服务的爱心、真心、恒心、耐心、热心和决心。作为保山基层社会治理的典型经验,“六心工作法”在省内外得到广泛推广。

研发水下救援装备

2014年8月,“杨德忠警务室”在龙陵县龙山镇白塔社区正式挂牌,成为云南省首个以民警名字命名的警务室。对杨德忠而言,这是一份荣誉,也是一种无形的鞭策。他全年无休坚守岗位,就是为了不辜负群众的信任。

杨德忠是一个善于思考的人。一起发生在2013年春的意外事件,促成了杨德忠等人对水下救援器材的发明改造。当时,一位老伯的儿子溺水,老人拨打110求助,可县里缺乏救援设备。杨德忠二话不说,手持长杆,一次次下水救人。不幸的是,直至深夜,帮助老人找到的是亲人的遗体。事后,深感遗憾的杨德忠和同事意识到,民警在处置溺水警情时,往往因缺乏专业救援设备导致救援难度大、耗时长,难以为溺水者争取到宝贵的时间。

为填补水下救援器材的空白,杨德忠带领警务室民警张兆科通过查阅资料、观看视频进行反复研究,采用伸缩把手、抓捕器、水下照明设备、水下摄像头、可视屏幕等器材,研发出“水下救援打捞器”。“使用‘水下救援打捞器’有助于快速定位溺水者,试验用的落水物品从探测定位到打捞上岸,用时不超过5分钟。”杨德忠介绍说,“该打捞器可通过延长杆探测至水下10余米,救援人员打开水下照明设备,利用水下摄像头搜寻溺水人员或落水物品,再借助水的浮力将其打捞上岸。”

2017年以来,警务室民警不断对“水下救援打捞器”进行改进。2018年,这款“水下救援打捞器”终于研发成功,于2019年7月获得国家知识产权局颁发的“实用新型专利证书”。

“老杨信得过”

2018年3月,退休后的杨德忠接受龙陵县公安局聘请,继续在“杨德忠警务室”工作。虽是返聘,但杨德忠依然兢兢业业地完成日常工作,并积极“传帮带”。

在社区,杨德忠以实际行动赢得全体居民的信任,邻里之间有矛盾、谁家生活有困难,都愿意向他寻求帮助。有时,杨德忠忙不过来,大家宁可排队预约也要坚持等他,人人都说“老杨信得过”。年逾六旬的赵大妈是白塔社区的聋哑孤寡老人,大姐去世后,她与两个侄子分家,独居在一间破旧的老屋里。“她家里不通电,床铺仅由几块木板拼凑而成……”时隔多年,杨德忠依旧对老人的家印象深刻。他多次找到赵大妈的两个侄子做工作,协调赡养老人事宜。最终,他们被杨德忠的坚持所打动,承诺赡养老人。  

2021年,杨德忠正式告别“杨德忠警务室”。当他从龙陵县迁居保山市准备安享晚年时,却再次因为组织的需要忙碌起来。2021年9月,保山市首个服务、管理离退休干部流动党员的党建平台“永昌红色驿站”在隆阳区成立,杨德忠被任命为该驿站(龙陵片区)临时党支部书记、负责人。“这是组织给我安排的又一项新工作。在‘永昌红色驿站’,我又找到了‘新家园’。”杨德忠兴奋地说。

本刊记者   杨旭东/文图


责任编辑:李敏

相关热词搜索:杨德忠民警真情
网友评论已有0条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
昵称:    验证码: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代表本网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