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基层党建  >  正文

兰坪:盘活乡土人才 传承非遗技艺

2023-01-11 16:50:57  来源:云岭先锋网

兰坪县地处中国西南边陲怒江、澜沧江、金沙江“三江并流”世界自然遗产核心区,养育了傈僳族、普米族、白族、彝族、怒族、壮族、藏族等世居少数民族,孕育传承了普米四弦、“民歌开益”等优秀传统文化,成为产业发展和乡村振兴的优秀素材。近年来,兰坪县将盘活乡土人才作为乡村振兴的衔接器,积极鼓励非遗传承人开班教学、成立家庭作坊,有效激活乡土人才一池“活水”,传承非遗技艺。

“非遗培训班”让人文“零距离”

近日,翠屏街道永安社区“沪滇协作 民间艺术传承”拉玛开益培训班开班,特邀非遗传承人李全文、李富仙为大家教授拉玛开益的基本唱法、“哦开益”及四弦等内容,让居民朋友们在家门口就能学习到专业的非遗培训课程,感受到非遗的魅力。

“以前就听老一辈说我们拉玛族开益,但是一直也没接触过,如今在家门口,通过老师的讲授知道了什么是开益,开益的种类等等,不仅增长了见识,还能学到一技之长,很高兴呢。”永安社区居民和玉宝说。

据悉,民歌“开益”是白族拉玛人诗歌、歌谣的总称,“开益”的音乐表现方式各不相同,主要分为九调十二式,演唱内容范围广阔,囊括了族史、伦理道德、祈福祷告等,唱词精练、严谨、押韵是白族拉玛人最响亮的文化名片之一。“开益”类别众多,根据不同唱腔和发声,可分为八大类,即“搭开益”“算开益”“容开益”“哦开益”“桥普开益”“母容开益”“作开益”“谢开益”。2009年,“民歌开益”被列入云南省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

在河西乡箐花村,普米竹编民间艺人杨四堂在普米竹编技艺传习班上从选材、破节、划篾条、抽丝片到编织方法等手把手教学。学员们认真学习,只见他们手指灵活的在竹篾间翻转,很快就制作出一个个样式精巧的竹编手工艺品。

普米竹编手工艺品积淀深厚,受地域环境影响,反映了普米族的历史文化、宗教信仰、民族礼仪、节庆习俗以及审美追求,在技艺发展过程中,融入了特殊的民俗内涵,至今仍保留着古朴自然的风格。其中篾盒是普米族最具民族特色的竹编手工艺品,也是普米族的吉祥物。

“非遗进校园”让文脉永传承

在河西乡九年一贯制学校的课堂上,同学们身着普米特色服饰,手持羊头琴,坐姿端正,认真听着非物质文化遗产“普米族四弦舞乐”项目代表性传承人杨文锦老师讲课。杨文锦对羊头琴的由来以及历史演变进程作了细心讲解,并就简单音调进行讲解弹奏。

据了解,普米族乐器“四弦琴”又被称为“羊头琴”,普米语称为“比柏”。四弦琴演奏早期仅局限于传统舞蹈《搓蹉》伴奏,现以演奏者的弹奏技艺任意演奏不受限制。四弦舞乐流传于兰坪县境内的普米族聚居区。2006年“普米族四弦舞乐”被公布列为云南省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

“作为非遗传承人,把非遗文化传承给下一代很荣幸。”杨文锦老师说道。他心系传承,看到这么多新一代青少年热爱本土非遗文化,感到很激动、很庆幸。

兰坪县各学校高度重视非遗文化传承,定期安排课程学习,并安排有资质的老师授课,目前共组织7个学校、共计800名学生参与“普米族搓蹉”“民歌开益”“普米族四弦舞乐”等非遗文化的教学培训。通过非遗进校园,“学非遗”在校园中成为了常态,营造了学生争当“守”艺人的良好氛围。

卢艳(兰坪县委组织部)


责任编辑:李敏

相关热词搜索:盘活乡土人才传承技艺
网友评论已有0条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
昵称:    验证码: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代表本网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