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好家风  >  正文

李继明家庭:拍鸟护鸟见证家园和美

2023-04-27 17:10:48  来源:《金色时光》2023年第4期

2022年8月4日,一组水鸟自由翱翔在滇池上空的镜头出现在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画面中,拍摄者李继明现身讲述通过拍鸟见证滇池生态环境持续向好的历程。“看到爸爸出现在《新闻联播》里,我很激动、也很钦佩,更为他感到骄傲。”回忆起那个难忘的画面,李继明的女儿李茜玥难掩兴奋。带领全家拍鸟、爱鸟、护鸟的李继明登上《新闻联播》,其家庭也获评2022年“全国最美家庭”。

李继明在滇池湿地拍摄野鸟

用镜头捕捉滇池野鸟

作为土生土长的昆明市晋宁区人,李继明从小就在滇池边玩水嬉戏,对“高原明珠”有着特殊的情感。然而,随着工业化进程和城市化建设加速,滇池的水不再清澈、鱼虾数量锐减,过去抬眼可见的野生鸟类慢慢失去踪迹。后来,李继明参军入伍,离开家乡。2003年,转业返乡工作后,李继明开始学习写作,并慢慢迷上摄影。

闲暇时,他经常到滇池边拍摄风景,用镜头记录自然之美。2010年左右,随着生态环境好转,儿时才能见到的野生鸟类纷纷重返滇池,这一发现让李继明激动不已。“发现滇池周边的野鸟越来越多之后,我自然而然地就想用镜头捕捉它们。”李继明将镜头转向天空,用野鸟的身影见证滇池环境的变化。

“他拍照时,我们就跟着四处走走,欣赏风景。后来,他拍到新的野鸟时,我们也会第一时间分享他的喜悦。”受李继明的影响,妻子刘昆玉也渐渐对野鸟产生了兴趣,并对丈夫的行为给予支持。为实现丈夫拍好野鸟的心愿,她专程陪李继明到昆明百货大楼,花4万余元购买了一套专业的摄影设备。“当时,我俩每人每月的工资也就几百元。这些钱,相当于我们全家近两年的收入。”刘昆玉感慨道。

除了经济上的支持,刘昆玉还身体力行加入对滇池野鸟的拍摄和调查活动,天不亮就起床、下班就往湿地跑、夜半三更才吃饭,早已成为夫妇俩的生活常态。“下班后和周末,我都会和他一起去湿地拍鸟,帮他背器材、递送拍摄工具。”刘昆玉笑着说,如今,她能背着10多公斤重的摄影器材全程跟拍。

携手家人爱鸟护鸟

从2010年至今,李继明夫妇的足迹遍布晋宁区周边2万余亩湿地。在滇池南岸,李继明的镜头陆续捕捉到斑尾塍鹬、彩鹮、草鹭、青头潜鸭、紫水鸡、白眉田鸡以及消失数十年的白眉鸭、灰雁、秧鸡的身影,在他拍摄到的160余种野生鸟类中,不少是新发现的物种和濒危鸟类。

2013年早春,李继明在滇池边拍到了国家二级保护动物水雉。在那个清冷的早晨,李继明和往常一样,到晋宁东大河湿地公园开展野生鸟类调查拍摄。忽然,湿地上出现了一只颜色鲜艳的野鸟在觅食。由于镜头焦段不够,情急之下,他迅速脱衣下水,隐蔽前行到合适的距离,终于拍摄到水雉的清晰图片。返回岸上,他才感受到冷水刺骨。“当时过于激动,想着只有拍得足够清晰,才能弄清楚到底是什么鸟。”李继明回忆道。

“爸爸对野鸟的热爱让我深受感动,我们都应该像他那样爱鸟,守护自然。”李茜玥说,在潜移默化中,她俨然成为爸爸的“小跟班”,不仅通过照片认识了很多野鸟,还掌握了许多与鸟类相关的知识。读高中时,有一次,李茜玥跟随李继明到晋宁区晋城街道一个农家乐参加聚会。父女俩发现,农家乐的一个笼子里关着一只神似猫头鹰的小鸟。他们判断,这只鸟不属于常见的圈养鸟类,便向老板仔细询问小鸟的来龙去脉。确定这只小鸟是不慎被网缠住后由老板带回圈养的,便发动朋友帮忙劝说,最终说服老板同意放归小鸟。回家查阅资料后,父女俩才知道,这是国家二级保护动物领角鸮。

如今,已经步入社会的李茜玥常在工作之余向同事普及野生鸟类知识,号召大家爱鸟护鸟,保护生物多样性。

护鸟家风影响深远

爱鸟护鸟早已成为李继明全家的责任和使命。早在2010年,李继明便托人购买了一本《中国鸟类野外手册》,时常与家人一起翻阅、研究。一旦遇到没见过的野鸟,就立马拿出手册对照查找。李继明将原本厚重的手册分为两册,只要外出拍摄,都会随身携带。在拍摄过程中,李继明结识了不少志同道合的“鸟友”,还成为了云南野鸟会会员。平日里,他热衷于和“鸟友”们一起研究和探讨野鸟栖息环境、生活习性等问题,并向亲朋好友普及野生鸟类保护知识。

久而久之,身边人都知道,要想了解滇池周边的野生鸟类,找李继明准没错。“只要听到鸟的叫声,我就能分辨出这是什么鸟,它在表达什么情绪。”与野鸟朝夕相处,让李继明对众多鸟类的体形特征、迁徙繁殖、生活习性等了如指掌,俨然是一名不折不扣的鸟类专家。

除了在滇池沿岸拍摄,李继明还将镜头延伸到全省各地。去年初,他辗转1000余公里拍摄黑顶蟆口鸱和长尾夜鹰等珍稀鸟类。在此期间,李继明经常与滇池周边的村民聊天,向他们宣传保护野生鸟类的重要性,并先后在《人民日报》等媒体上发表百余篇涉及滇池鸟类、晋宁区生态环境保护的图文报道,助力生态文明建设和生物多样性宣传。

“李老师十多年如一日拍鸟护鸟的行为难能可贵。更重要的是,一家人能拧成一股绳,共同守护生物多样性。在用镜头记录滇池生态的同时,也记录下和睦向善的好家风。”晋宁区委老干部局局长梅玫说。

本刊记者 谭宗慧 通讯员 普娅婷/文

受访者供图

责任编辑:李敏

网友评论已有0条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
昵称:    验证码: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代表本网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