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党刊记者看云南  >  正文

【探源云南】因为这栋建筑,昆明专门建了一座博物馆

2023-05-05 09:55:11  来源:云岭先锋网

“探源云南”主题策划系列报道之二十二

昆明市博物馆古幢厅正中,屹立着一尊大理国时期的古经幢,称为大理国经幢,因其附近曾建有地藏寺,又被老昆明人称为地藏寺经幢。据科学考证,这尊经幢建成于宋代大理国时期,已历经千年风雨沧桑,其幢身上铭刻有“佛顶尊胜宝幢”字样。

经幢

历经千年的“滇中艺术极品”

昆明市博物馆副馆长李晓帆介绍,这尊经幢是宋代大理国议事布燮袁豆光为鄯阐侯高明生超度圆功而建。经幢幢体分为基座、幢身和宝顶三个部分,通体雕刻佛、菩萨、天龙八部及侍众等佛教造像共300尊,他们造型生动,姿态各异,精美绝伦。经幢基座之上界石顺时针依次刻有汉文铭文4篇,分别是《敬造佛顶尊胜宝幢记》《佛说般若波罗密多心经》《大日尊发愿》《发四弘誓愿》,共179列,1679字。经幢一层天王之间、四棱两侧顺时针方向自上而下旋转阴刻梵文经咒2000余言,是国内现存经幢中雕刻最为精美、造像最为丰富的一座,被誉为“滇中艺术极品”。

 “大理国经幢在设计上独具匠心,经幢诸神汇聚,布局严密,秩序井然,俨然就是一座立体的曼陀罗神坛。神坛下部是铁围山,内有大海,海中有龙。中心为须弥山,四天王职掌四方,幢上众神云集,汇聚于佛前聆听佛的说法和教诲。可以说,经幢就是诸神云集的大法会。”李晓帆说,大理国时期,云南佛教兴盛,其中密教尤为盛行,并且不断融合中原、西藏、南亚等周边国家和地区文化影响,融会贯通,形成了独树一帜、独具地方和民族特色的大理国佛陀造像风格。这也使得大理国经幢成为我国现存经幢中最为精美的一座,代表了古代云南文化艺术和民族融合的不凡过往。比如经幢造像中,北方多闻天王脚穿草鞋,就充分展示了云南气候炎热的特点。而尊奉观音和尊胜佛母等造像的出现,则充分体现了密教、显教造像题材交相辉映,不同地域文化的和谐交融、相得益彰,是中国古代石雕艺术工艺品之“活化石”。

经幢局部

保护之路“一波三折”

李晓帆告诉记者,这座经幢得以完整保存千年,很大程度上得益于云南地处边疆,战乱不像中原那样频繁。加之昆明气候温润,风雨侵蚀程度较低。

1919年,人们在已被焚毁的昆明地藏寺废墟瓦砾中发现了这座经幢。当时,它周身已被金汁河河道淤泥掩埋,老昆明人奔走相告,大家捐款出力,将古幢发掘和清理干净,对其进行了初步保护。1923年,唐继尧拨款对古幢进行了修缮,并将古幢周围的15亩坡地铲平建设了“古幢公园”。古幢公园以经幢为中心,建盖了纪念明代忠臣王袆和吴云的“二忠墓”,还依地势建了葫芦池,打造了人工瀑布,修建了运动场和劝农亭,公园郁郁葱葱,姹紫嫣红。

解放前经幢旧貌

20世纪60年代,周总理途经昆明时,在古幢公园参观了经幢,并指示云南要采取必要措施把经幢保护起来。然而,受制于当时的条件,此事被暂时搁置了。加之数年后随着昆明“公园办工厂”运动兴起,昔日的幽然静谧的古幢公园被夷为平地,经幢也被包裹在了嘈杂的机器轰鸣声、污水、烟尘中。

上世纪90年代为保护经幢拆除了周边工厂

直到20世纪80年代初,在各级党委、政府的关心和文保人士的不断奔走呼吁下,工厂陆续迁走,古经幢才重见天日。1982年,大理国经幢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二批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7年,为更好地保护古幢,昆明市政府在古幢公园旧址上建盖了昆明市博物馆。博物馆以古幢为中心,建筑风格融合盝形顶、通天柱、斗拱等中国建筑元素,将古幢“牢牢”置于了严密保护之下,大理国经幢最终再次傲然挺立,成为研究云南民族宗教史、文化史、佛教艺术史,以及大理国时期云南政治、经济、文化、佛学研究的珍贵文物史料。

云岭先锋全媒体记者:刘宇

(图片由昆明市博物馆提供)


责任编辑:马萧

上一篇:茶产业促农增收
网友评论已有0条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
昵称:    验证码: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代表本网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