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先锋观察  >  正文

省重点实验室如何为云南发展蓄势赋能

2023-04-26 11:24:23  来源:《云岭先锋》2023年第4期

抓创新就是抓发展,谋创新就是谋未来。实验室是科技创新的摇篮,也是发展的“推动器”。目前云南共建有124个省重点实验室,这些实验室如何聚焦全省重大科技需求,探索科学前沿领域,实现创新突破,助推云南高质量跨越式发展?

机制促动

激发创新活力

云南是全球三大花卉产区之一,有着种类繁多的野生花卉资源。但长久以来,因种质资源利用不足、新品种创新能力弱、自主选育品种市场竞争力不强等因素,云南约85%的花卉品种依赖进口,制约了花卉产业的发展。

为加快花卉种质资源的研发,2010年,云南省花卉育种重点实验室建成。科研人员不断选育新品种,建立种植技术标准,不断攻关新种植技术,如今该实验室选育的花卉品种有近500个。其研发的非洲菊品种“秋日”和月季品种“赤子丹心”,相继在欧盟、日本获得授权保护并推广种植,成为中国首批在发达国家申请保护的花卉新品种。

朱有勇(后排右三)院士带领团队种植的山地水稻喜获丰收。陶家淇 摄

“国外的企业看到我们有自己的研发能力,便开始关注我们,也进一步提升了中国花卉在国际上的话语权。”云南省花卉育种重点实验室副主任李绅崇说。

不只是花卉新品种数量和种类实现新突破,水稻上山实现了亩产量翻番、乡村污水处理技术全国领先、建成全国首个贵金属材料基因工程数据库……一个个创新成果背后,都有云南省重点实验室的影子。

为更有针对性地围绕学科发展前沿和云南省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科技领域和方向开展创新性研究,2018年,云南省科技厅印发实施《云南省重点实验室建设与运行管理办法》,将重点实验室打造成组织开展高水平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推动学科发展、聚集和培养优秀科技人才、开展国内外学术交流、开放共享先进创新资源的重要基地。

云南省科技厅实验室与创新平台处相关负责人表示,云南省科技厅以3年为一个周期,对重点实验室整体运行状况进行评估,取消评估不合格以及连续两次评估为“中”的重点实验室资格、予以摘牌。高标准的评估机制,推动倒逼各重点实验室积极加强自身建设,不断在多个科学前沿领域实现技术新突破。

近3年来,省重点实验室承担各类课题1169项,其中国家级项目386项;获国家和省科技奖励96项、获授权发明专利736项、制定相关行业标准50项……目前,全省124个省重点实验室已产出一批批全国领先乃至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的创新成果。

引育并重

打造人才高地

“高层次人才匮乏,一直是制约云南农业发展瓶颈之一。”云南农业大学副校长、云南省植物病理重点实验室主任朱书生坦言,与其他部属兄弟院校和科学院相比,过去,云南农业大学引进科研一流人才的区位优势和政策环境明显不足,人才引进难度极大。

科技创新的第一要素是人才,近年来,围绕云南资源优势和新农科建设需求,云南农业大学依托云南省植物病理重点实验室建立起机制引才、资源留才、情感稳才、特色强才的内培外引(聘)师资队伍建设机制,吸引优秀人才。通过多措并举,如今,云南省植物病理重点实验室从建设之初的20多人,不断壮大到80多人。

“我们实验室的研究人员都具有博士学位,现已形成从本科生到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博士后的链条式培养育人体系,每年有上百名优秀人才从这里毕业。依托重点实验室,也培育和壮大了一些新的学科,形成学科交叉融合的优势。”朱书生说。

从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级教学名师到全国杰出专业技术人才,该实验室的人才团队实力壮大,活力凸显。尤其在朱有勇院士的带领下,该实验室打造出林下三七、冬季马铃薯、山地水稻等一系列特色产业,培养了2160名应用型乡土创新人才,助推群众增收致富。

人才是创新之核、发展之要、强滇之基。据悉,124个省重点实验室都十分注重学术梯队和优秀中青年队伍建设。为稳定研究队伍科研的高水平,各个实验室不仅加强年轻科技人员的培养,还通过经常性开展学术交流活动,吸引国内外的研究人员开展合作研究,促进了人才交流,也为科技成果转化提供了人才支撑。

目前,124个省重点实验室拥有固定人员3000余人,其中高级职称人员占60%;两院院士10人、省高端科技人才180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12人、省级创新团队48个。

成果转化

激活发展动能

省第十一次党代会提出,要大力推进创新型云南建设,全力实施产业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等八大工程,激活创新引擎,增强发展动力。

如何把科技创新的“源头活水”引入经济社会发展的“广阔田地”?每个重点实验室都在奋力答好这道必答题。

云南省检验医学重点实验室一角。杨锡畅 摄

云南省选冶新技术重点实验室以“产学研用”的协同合作模式,联合高校、企业持续开展技术攻关,实现资源高效与绿色回收,建成了亚洲超大型的斑岩型铜矿山——普朗铜矿3.8万吨/天采选示范工程。该项目近3年累计实现销售收入38.03亿元,创造利润9.65亿元,整体技术达到国际领先水平,荣获中国有色金属工业科技技术奖一等奖。

云南省选冶新技术重点实验室主任谢刚表示:“这个项目提高了难处理极低品位含钼铜矿资源综合利用率,实现了铜钼矿石绿色高值利用,促进了新材料、环保药剂在有色金属行业的高质量发展。”

而依托云南大学建设的软件工程重点实验室,也坚持“实用适用”理念,加快推进科技成果转化。在智慧医疗方面,团队研发的“基于终身学习的远程医疗影响辅助诊断平台”在云南大学附属医院、云南省肿瘤医院等多家三甲医院投入使用;在智慧安防方面,团队在疫情防控期间研发的“AI预警云平台”,为相关部门追溯异常人群提供有效保障;在智慧工业方面,团队研发的“基于智能边缘计算的污水处理技术解决方案”在76个自然村投入使用,提供了国内领先的乡村污水处理技术范本……

近年来,云南省软件工程重点实验室团队通过产学研合作创造经济效益2200余万元,服务发展需求的同时,也实现了实验室的自我“造血”,带来了良性循环。

尽管多个实验室都有自己的创新成果,并积极推动科研成果的转化,但目前全省重点实验室总体数量偏低,创新能力有待加强、作用发挥不充分等,仍是大部分重点实验室面临的短板。

“有突破的同时,也仍有继续奋斗的空间。”李绅崇说,“我们自主研发品种占有率在全球来说还比较低,但科研人员仍在努力。经过新一代的技术发展,我们将改变现在传统的育种效率较低的模式,提升花卉品种质量和数量。为加快成果转化,实验室和企业组建了创新联合体,建立了一套商业化育种体系,鼓励科研人员走出实验室,让新技术快速投入生产实践中。”

云南省检验医学重点实验室主任段勇则表示,将积极发挥重点实验室在检验医学发展中的带头作用,加紧建立与全省各州(市)的合作、交流与沟通,从技术水平、人才培养等方面推动检验技术的进步,全面提升云南检验医学的发展,促进区域诊疗水平的提高。

本刊记者 杨锡畅


责任编辑:李敏

网友评论已有0条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
昵称:    验证码: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代表本网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