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基层党建  >  正文

盈江昔马:小“工厂”带动就业 惠了民生 暖了民心

2023-06-14 10:52:52  来源:云岭先锋网

把小“工厂”建到家门口,盈江县昔马镇采取就近就业的方式,为村民就业增收拓宽渠道,为助力全镇乡村振兴提供强有力的催化剂,既惠了民生,又暖了民心。

“工厂+基地”产业链,不断延伸农产品价值,让群众致富的底气更足。昔马镇是典型的高寒山区,年均降雨3750毫米(全省之最,全国少有乡镇),平均降雨170天,有霜期5个月(11-3月),年平均日照1060小时,农作物生长周期慢,产量低,相对全县而言培育适合本地区发展的产业困难。近年来,在镇党委、政府的领导下,结合昔马生态茶、刺竹、草果产业发展实际,积极建设小型茶厂、刺竹加工厂、草果加工厂,利用一年中各个农产品生长旺盛季节,合理采集、加工、销售,有序推进生态茶、刺竹、草果产业发展,增加群众经济收入。以刺竹产业为例,目前,保边村火石沟推广水冬瓜套种刺竹6000余亩,每亩刺竹可产竹笋1-2吨,建设刺竹加工厂,改变传统粗加工的生产方式,使用“工厂+基地”的采摘及加工模式,既延长了产业链,也增加了农产品附加值,让老百姓的腰包不断鼓起,小小的刺竹笋撑起了群众脱贫致富的一片天,既激发了乡村振兴活力,也为边境幸福村建设打下坚实基础。

“党建+工厂”同心桥,让“返乡青年”摇身一变,成为致富带头人。坚持党建与青年人才培养联动推进的原则,深入挖掘乡土人才,致力打造“一村一品”,大力拓宽村民就业渠道,小工厂建到家门口,“就业边缘人”摇身一变成为产业工人,充分带动当地群众劳动致富,为建设边境幸福村奠定良好基础。搭建“党建+工厂”同心桥,组织青年人才、返乡劳动力到云南爱洲帽业、盈江县华彬服装厂就厂房建设、厂区运营管理、技术培训等方面进行学习,用学到的技术在家门口成立了帽子加工厂,打通搭建起了与爱州帽业的进货渠道,为“小工厂”的长期稳定发展拓开“绿色通道”。目前,昔马镇帽子加工“小工厂”已有37台机器投入生产,带动26名妇女就业,随着帽子厂的逐步发展,预计能够提供100个就业岗位,为群众增加经济收入30余万元。

“厂房+居家”双模式,足不出户也能获得收入,带动当地群众就近增收致富。实行“厂房+居家”双模式,坚持“内训”与“外培”相结合,把小工厂建到家门口,通过“内训”与“外培”相结合的方式,对当地群众进行产品加工培训,进一步提升劳动力素质,激发群众内生动力,吸引更多的劳动力就近就业、返乡就业。走进位于云南丰昌鑫电子有限公司扶贫车间,50多名女员工正“兵分两路”热火朝天地忙活着。一拨人娴熟地在操作台绕线、点焊、检测,而另一拨人则认真地拿着小剪子剪掉“新出炉”的电子元器件多余的铜丝线……这是昔马镇党委、政府主动招商引进的扶贫车间,正是这个“小车间”,解决了一大批贫困家庭留守妇女的就业难题。把“输血”变为“造血”,是贫困群众增收致富的关键。“扶贫车间搬到家,既留得住妈、又拴得住娃。”这句顺口溜如今在昔马镇的田间乡野广为传唱。据了解,电子扶贫车间吸纳的员工多为留守妇女及外出不便人员,采取“厂房+居家”双模式,不仅有效破解了企业招工难题,更让留守妇女实现了就业、顾家、务农“三不误”,自主就业“造血”的功能不断体现。当前电子扶贫车间正在考虑扩大规模,预计可以带动100余名村民就近就业。

郭锐(盈江县昔马镇人民政府)

责任编辑:谭江华

网友评论已有0条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
昵称:    验证码: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代表本网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