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谭宗慧  >  正文

【探源云南】南诏时期的重要史迹,见证唐朝由盛转衰的天宝战争

2023-05-20 11:24:43  来源:云岭先锋网

“探源云南”主题策划系列报道之二十五

在大理市下关街道天宝街西段,有一座天宝公园,公园里面就是著名的“万人冢”,被学者考证为云南现存唯一的古代京观遗存,也是国内现存尚不多见且时代又较早的古代京观遗存之一,埋葬着唐代“天宝战争”阵亡的唐军将士。

埋葬天宝战争阵亡的唐军将士

“这就是我们的文物标志碑,它是2001年第四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叫大唐天宝战士冢,后面括号里写着‘万人冢’。”大理市文管所所长王东介绍。大唐天宝战士冢是南诏王阁罗凤为收葬天宝战争中阵亡的唐军将士而筑的墓冢,包括“万人冢”和“千人冢”两个部分,“千人冢”位于大理市满江街道办地石曲村。

碑文记载,公元738年大理六诏中的蒙舍诏在唐王朝的支持下统一洱海周围六诏,建立了南诏地方政权。公元751年,唐王朝与南诏发生天宝战争,唐将鲜于仲通率兵征伐南诏战败。公元754年,唐王朝又派李宓率20万大军再次征讨南诏,唐军以“流血成川,集尸壅水,三军溃败,元帅沉江”而告失败。阁罗凤下诏:“生虽祸之始,死乃怨之终,岂顾前非,而忘大礼。”“遂收亡将等尸, 祭而葬之,以存恩旧。”形成了现在的千人冢和万人冢。

大唐天宝战士冢

 “万人冢”为圆形墓冢,整体坐南朝北,子午轴线建大门、石牌坊,麻石板铺筑通道,麻石墓围。墓冢高4米,直径8米,筑于两台方形墓座上。墓体北面正中立“大唐天宝战士冢”墓碑,碑高1.8米,宽0.9米,为民国年间云南名士李根源手笔。墓碑两侧分别立明嘉靖名将邓子龙诗碑及近代诗人郭沫若《游下关万人冢》诗碑。

 “大唐天宝战士冢是唐与南诏两次天宝战争的重要历史见证,为研究唐史和南诏史提供了珍贵的实物资料,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王东说。

万人冢为何叫“京观”

“所谓万人冢,不是说真的埋葬了万人。万人是一个概数,但从量上来看,可知当时战亡的士兵非常多。”王东说。

王东介绍,墓冢整体坐南向北,含有心向中原之意。万人冢的前面是龙尾关,当年大唐军队想通过西洱河攻破龙尾关,这里就是当年的主战场之一,战后阁罗凤把战亡的唐军将士全部埋到这里,以示对唐朝这些战士的尊敬。

走近墓冢,墓左右两侧分别立有明云南永昌参将邓子龙的“唐将南征以捷闻,谁怜枯骨卧黄昏?唯有苍山公道雪,年年披白吊忠魂!”和郭沫若的“天宝何能号盛唐,南征一再太周张。万人京观功安在?千载遗文罪更彰。我爱将军诗句好,人传冤鬼哭声藏。糊涂天子殃民甚,无怪蒙尘到蜀疆”两首竖刻诗。

王东介绍竖刻诗

邓子龙的这首诗大意是,本来李宓攻打南诏吃了大败仗,但是杨国忠却向唐玄宗汇报说大唐军队打了大胜仗,所有南征的将士都被埋葬在这里,有谁来可怜他们呢?唯有苍山上的积雪每年都在为这些阵亡的将士吊丧。

在郭沫若的诗中,讲了两个非常重要的字“京观”。据介绍,京观是指在大规模战争结束后,胜方把败军阵亡的大量将士尸体全部集中堆放在一起,盖土夯实而成的高大丘冢,目的是彰显武力、炫耀国威并震慑败方,客观上也可减少瘟疫的发生几率。有学者研究,从《新唐书》中已有南诏“筑京观”的记载来看,大理市的两处“大唐天宝战士冢”应为《新唐书》所载的第一次天宝战争后南诏所筑的京观,可称为“南诏天宝京观”。

“无论京观还是战士冢,都可以看出来当时南诏是希望和平而不希望战争的,所以万人冢被一直流传下来,作为南诏时期一个非常重要的史迹。”王东说。

为何会发生两次天宝战争

天宝七年(748年)皮逻阁去世,唐王朝册封阁罗凤为云南王。云南郡太守张虔陀开始在云南准备兵马,加重南诏的贡赋,与阁罗凤矛盾逐渐加深。749年,唐玄宗命令何履光由安南沿着步头路进军云南,意图疏通步头路、夺回安宁盐井,同时任命鲜于仲通为剑南节度使,加强武备。750年,阁罗凤前往成都拜见鲜于仲通,在姚州与张虔陀发生矛盾,张虔陀上书朝廷称阁罗凤谋反。阁罗凤愤恨不已,起兵攻打张虔陀并攻破安宁城,之后唐王朝正式发兵攻打南诏。

天宝十年(751年),剑南节度使鲜于仲通率军,分三路逼近云南。行至曲靖一带时,阁罗凤遣使谢罪求和,希望双方和解。但鲜于仲通自恃兵力强大,拒绝了南诏的再次请和,又派遣王天运军队绕道点苍山西面,欲前后夹击南诏。阁罗凤在准备抵御唐军的同时,派首领杨利等到浪穹联络吐蕃势力。在吐蕃的协助下,阁罗凤亲自率兵趁夜偷袭唐军,并命长子凤迦异和大军将段全葛等合力抵抗苍山背后的唐兵,唐军大败,死伤6万余人。王天运战死后头被悬挂于辕门,鲜于仲通丢盔弃甲,逃回成都。752年,阁罗凤在邓川接受吐蕃赐封,结盟对抗唐王朝。

天宝公园

753年,唐王朝派兵至姚州修整城郭,意图恢复姚州都督府的设置。南诏立即派兵围攻姚州城,唐军败亡,姚州落入南诏之手。天宝十三年(754年),唐朝从内地强征10余万士兵,加上后勤近20万人由李宓率领,连同安南等地军队出征南诏。李宓兵分三路,让副帅何履光率领水师攻打下河口,命长子李贞元领兵攻打龙首关,他本人则领中军攻打龙尾关。阁罗凤首先偷袭了唐军的造船部队,挫败了唐王朝水路行军计划,对挺进的唐军主力采取了坚壁清野的战略,退守太和城,拒不迎战,唐军在瘴疠与饥馑交困中损失惨重。在唐军无奈回撤之时,南诏趁机突袭,与吐蕃援兵一起大破唐军,李宓沉江而死,20万唐军几乎无一生还,被俘士兵则居留融入当地。

“第二次天宝战争后的第二年756年,唐朝就爆发了安史之乱,所以这次战争也被视为唐王朝由盛转衰的一个标志。”王东说。安史之乱后,唐王朝再也无暇顾及云南局势,南诏割据一方,并于太和城立了德化碑,表明南诏是不得已而叛唐,将来有机会一定归顺朝廷。

云岭先锋全媒体记者:谭宗慧 通讯员:李建华 蔡涛 自然

责任编辑:王璐

网友评论已有0条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
昵称:    验证码: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代表本网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