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乡村振兴  >  正文

牟尼村 铁匠种花记

2023-07-26 17:47:23  来源:《致富天地》2023年07期

走进云南省牟定县牟尼村,在道路两旁的鲜切花种植基地,各色花卉竞相绽放。再往村子深处走,依稀听见“叮叮当当”的打铁声。花匠与铁匠是牟尼村两大特色产业,铁匠变花匠,新时代的牟尼村走出了一条产业转型升级新路。

种植户采收玫瑰

守祖业与创新业的抉择

牟尼村是远近闻名的“铁匠村”。一间土房、一炉火、一把铁锤,就是铁匠铺子的全部家当。以前,铁匠们打造出的农具除了供应当地市场,还销往外地。有不少铁匠挑着担子“走四方”,到临沧、普洱、西双版纳等地打铁。牟尼村的名气越来越大,吸引了不少外地人慕名前来学习打铁手艺。

20世纪80年代后,全国实行土地承包制,农民对农具的需求量剧增,铁匠生意随之火爆。打铁业最兴旺时,牟尼村有70多家铁匠铺子。“生意最好时,一年能挣20多万元。”牟尼村詹官屯的铁匠詹德泽说。因此,尽管打铁很辛苦,但丰厚的报酬让詹德泽舍不得扔下这门手艺,一干就是30多年。

然而,到了2010年前后,詹德泽明显感觉到,生意淡了许多。“尤其是最近几年,靠打铁年收入只有七八万元,不到以前的一半。”詹德泽说。

打铁业的衰败是时代的必然。进入新时代,机器自动化生产逐步取代人工生产,加之农村劳动力逐渐流失,农村对农具的需求量急剧减少,铁匠铺一家家关闭,不少铁匠选择外出务工,昔日热闹的牟尼村渐渐冷清下来。

守祖业还是创新业,牟尼村党总支开始思考未来的发展之路。“乡村振兴,产业是支柱,人才是根本。要以产业留人,以产业兴村。”牟尼村党总支书记高翔说。

牟尼村海拔1700多米,常年平均气温17℃左右,再加上当地土地平整连片、灌溉条件好,十分适宜种植鲜花。同时,牟尼村距昆明斗南花卉市场仅2小时车程,交通便利。2014年,牟尼村党总支在深入调研、外出考察后,确定了发展鲜切花产业的思路。

让铁匠变成花匠

“让铁匠种花,就与让张飞绣花一样。”得知村里要发展花卉产业,村民们笑了起来。打铁与种花,隔行如隔山,让抡惯铁锤的村民去侍弄娇嫩的花朵,看似有些不切实际。因此,刚开始时,村民种花的积极性并不高,大家都在观望。

为了发挥示范带头作用,村中3名党员试种了40亩鲜花。同时,村党总支通过申报“扶持村级集体经济试点县”项目,集中流转48亩土地,投入资金200万元,建盖了75个标准化大棚、花卉分拣及技术业务培训室,以租赁的方式进行招商,从外地引入种植大户和一批实力雄厚的龙头企业发展花卉产业。

试种当年就见到了效益,发展花卉产业的村民开始增多。为了进一步扩大产业规模,村里成立合作社,形成集育种、种植、运输、销售于一体的产业链。由村党总支牵头合作社制定苗木花卉产业发展规划,确定培育主打品种,优化种植结构。

与此同时,村党总支与昆明斗南花卉市场销售处建立联系,通过建立微信群,将每日鲜花交易量、价格走势及时反馈给每位合作社社员,社员根据市场行情及时调整种植品种和规模,从而降低市场风险。

此外,村里还邀请由农艺师、花卉种植大户和村“两委”、党员干部组成的技术咨询志愿服务队,到村里开展培训,每季度邀请专家、科技人员到田间地头开展科技培训,培养出一批专业花匠。“无论花匠还是铁匠,都要具备匠人精神。因此,在花卉产业发展中,我们也强调传承多年的‘铁匠精神’,以此激发村民的内生动力。”高翔说。

种花比打铁强

何正华来自普洱市,多年前慕名来到牟尼村学习打铁技艺,并在牟尼村安家。2012年,何正华带着妻子回到普洱老家,继续以打铁为生,年收入在8万元左右。“打铁很累,生意一天不如一天。”何正华想转行,但一时找不到合适的出路。

2016年,何正华得知牟尼村在大力发展花卉产业,不少村民都靠种花实现增收致富。何正华很心动,于是他和妻子一起回到牟尼村,在村党总支的帮助下,他流转了27亩土地种植玫瑰,年产值达30万余元,纯收入在20万余元。“这比打铁强多了。”何正华喜滋滋地说。

不只是何正华,村里曾经外出务工的不少年轻人陆续回到牟尼村,一起发展“美丽事业”。如今,牟尼村只有10户铁匠依然坚守祖业,其余村民大多转型成为花匠,全村共有68户群众发展花卉产业,946户群众以土地入股形式参与花卉种植,每年每亩土地可分红利1200元,同时还可到花卉种植基地务工,平均每月收入3000元。

截至目前,全村鲜切花种植面积达2260亩,种植花卉品种36个,年产值达4600万余元,村级集体经济实现年增收15万元。

本刊记者曾永会 通讯员陈德翔/文 保磊/图

责任编辑:谭江华

相关热词搜索:牟尼村铁匠种花
网友评论已有0条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
昵称:    验证码: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代表本网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