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先锋时评  >  正文

【有感而发】拉近与群众的“物理距离” 也要拉近“心灵距离”

2023-09-12 10:37:39  来源:云岭先锋网

调查研究是谋事之基、成事之道,是我们党的传家宝。当前,第一批主题教育渐入尾声,第二批主题教育启动在即,党员干部身为调查研究主力军,要积极探索成事之道,大兴调查研究之风。时刻秉持调研工作要多“走一走”、多“看一看”、多“想一想”的态度,使调研成果落地生根、“硕果”累累。

迈开腿“走一走”,以“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的态度落地生效。当前基层工作千丝万缕,基层干部常年工作大多围绕应付检查、考核、会议等,实实在在外出开展调研的时间太少,频繁出现“屁股挪不开办公椅,步子走不出会议室”的怪象。哪怕外出调研,也都是浅尝辄止,身入群众却未深入群众。以调研为名,这里“拍拍”、那里“瞄瞄”一番作秀式打卡后,一无所获,继续回到办公室奋笔疾书,发表“高见”。古语常言:“入深山采好药,临深池钓大鱼”,真正的调研,要在调查之后着手“研究”而并非“归纳”。如果只看“盆景”,就会错过真正的“风景”,干部担任调研员需走出舒适圈,迈出办公室,直面问题,直面群众,将调研需探实摸准定为目标。以“吃得苦、耐得烦、霸得蛮”的态度,把广阔基层当做研究池,做到“常带问题少带人、多问实情少客套、多出主意少空话”。往外走,往深处看,掌握实况、分析实情,才能诊出病灶,开出良方,为问题“精准画像”,逐一突破。

俯下身“看一看”,以“不经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的决心明察秋毫。在一篇序言中,习近平同志曾写道:“几年下来,我几乎跑遍了浙江的山山水水,也跑深了与浙江广大干部群众的真切感情,并在实践中逐渐跑透了浙江的省情市情县情。”习近平总书记用他的亲身经历告诉每一个调研者,身体力行才能在社会中窥探到真实的人间烟火,只有俯下身子才能感悟最真实的民情。“落一叶知秋而知秋”往往付出很多真材实料的投入,“步履匆匆,只为破题”是年轻干部做调研时需拿出的决心,勇于借力“一竿子插到底”的劲头,做敢于接“烫手山芋”的勇士,在不断求深求实求效,真正将调查做到实处,让调查研究始终冒“热气儿”。大部分党员干部群众工作不足,要开展调研,就要顶风雪、踏泥泞、听真话、察真情,让自己眼睛往下看,身子往下沉,走到田埂问一问,去到工厂看一看,跑到村组听一听,勤到群众家中坐一坐。带着问题到现场像“黄金矿工”一样一锹一锹往深处挖,像制作蚕丝被一样,一层一层往里剥,不断抽丝剥茧看到真实。像李强总理说:“坐在办公室碰到的都是问题,深入基层看到的全是办法。高手在民间。”而答案在基层,似乎是对回应这句话最好的回答。

静下心“想一想”,以“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的精神深研细究。当前,网络发展瞬息万变,往往习惯于在网上便捷地搜集信息数据,并错误地将其作为调研数据源支撑。盲目地“拿来主义”对于调查研究是一种错误的方向,长期“闭门造车”“刻舟求剑”“自说自话”会将问题停滞在原地,想要借力“老偏方”解决“新病灶”显然已不再可能。不仅会让调研者丧失思考的能力,还会影响数据的真实性。要时刻培养见微知著的远见,既要避免“管中窥豹”式的调研态度,也要保持“窥一斑而知全豹,处一隅而观全局”的敏锐性。对于采集回来的数据,要常持质疑的态度,不断经过实践检验,保持数据的客观正确;对于群众的话要常听常反思,常保有容纳不同声音的“雅量”,在拉近与群众的“物理距离”的同时,也要拉近与群众的“心灵距离”,让群众讲真话,述实情。实实际际将面对调研工作的“不识庐山真面目”的认知困境积极转换为“轻舟已过万重山”的豁达。

杨凡川(大姚县委组织部)

责任编辑:李敏

网友评论已有0条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
昵称:    验证码: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代表本网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