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基层党建  >  正文

宾川:农文旅融合发展,走出乡村振兴新路子

2023-11-06 15:01:57  来源:云岭先锋网

寺前村是宾川县鸡足山镇沙址村委会的一个自然村,位于鸡足山南麓,是上鸡足山的必经之地,村内自然景观、人文景观、民族文化融合为一体。全村共有72户,305人,其中,白族占总人口的98%,是一个典型的白族聚居村,也是全国首批命名的少数民族特色村寨、省级文明村、省级旅游扶贫示范村、州级美丽乡村、州级三清洁示范村、州级乡村振兴试点村。

近年来,鸡足山镇紧紧围绕上级党委、政府决策部署,充分挖掘鸡足山“一山”优势和白族传统村落文化资源优势,创新举措、整合资源、聚合项目,加速推进文旅转型、助农增收,助力寺前村走出一条乡村振兴发展新路子。

抓组织建设,坚持以“党建红”引领“振兴绿”。镇党委从源头上抓好党员队伍建设,培养了一批懂基层、爱农村、能干事的年轻党员干部。推行党员网格化管理,寺前村全村18名党员以“1+N”的方式分片包户,每名党员挂包本村5户群众,实现全村所有农户全覆盖。创新组织活动开展方式,安装“红色小广播”,常态化开展学习宣传教育,让党的声音进万家。

规划引领,坚持以“谋项目”推动“设施全”。结合白族传统文化、鸡足山景区地缘关系、森林生态原貌和农村习俗等因素,完成乡村振兴州级试点寺前村实施方案和村庄规划编制工作。紧扣寺前村白族传统村落文化,先后完成特色旅游村系统规划、传统村落保护发展规划等,争取建设发展项目60余个,累计整合资金2800余万元投入村庄建设,实施了白族民居改造、墙体彩绘、古树木保护、州级乡村振兴试点村等项目,村内公共基础设施得到改造提升。引进2家企业投资1660万元打造了“瓦筑·国子监”、“瓦筑·朝凤别院”精品民宿客栈以及山门“坐忘”民宿、半山酒店共计3家品牌民宿酒店。

抓产业培植,坚持以“产业兴”带动“日子旺”。充分将资源优势转变为产业优势,打造了一系列集民宿、餐饮、文化、旅游为一体的农文旅综合项目,培育树优服务品牌,开发白族刺绣、木雕产品以及冷菌、白参特色饮食等系列旅游产品,提升服务品质,实现了产业转型升级。民宿客栈由10年前的6家发展至今65家,占全村总户数的90.28%,农业产业结构从原来的单一性种植转变为依托农特产品加工厂、专业合作社等抱团发展,融合鸡足山“一山”资源和寺前村白族风情,注册“鸡足山冷菌”、“鸡足灵香”、“佛都冬桃”等商标20余个,进一步提升农产品附加值,拓宽农产品销路。2022年,全村游客接待量11万余人次,旅游经济总收入1100余万元,人均纯收入23000元。

抓选树典型,坚持以“领头雁”带领“群众富”。积极育才引智,选优配强“领头雁”,引进先进企业到寺前村投资经营的同时,也把行业优秀的管理人才带了进来,同时培养本土人才,鼓励大学生以及在外人员返乡创业。通过近几年的发展,目前已回引返乡创业青年4人,引进培养导游、酒店经营管理人才30余名。

抓文化铸魂,坚持以“民俗节”点燃“烟火气”。积极组建沙址白族文化研究会,设立“沙址白族民俗博物馆”。今年以来,通过在春节、五一、火把节等重要节点开展文旅活动20余场,吸引游客8万余人。依托浓郁的民族文化,以节兴旅,以浓郁的民族文化为乡村旅游增添新魅力,打破“山上热闹”、“山下清冷”的局面,真正把游客流量变为“留量”。

抓基层治理,坚持以“小行动”推进“大安全”。聚焦基层社会治理的痛点难点堵点,结合少数民族多、流动人口多、森林资源多、民宿酒店多等实际,实施了“违建整治和风貌控制、信访矛盾联动化解、旅游市场秩序整治、流动人口管理、森林资源管护、安全隐患排查治理、人居环境整治、文明乡风新风培育”等8个专项行动,找准基层治理的发力点,切实把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转化为实实在在的治理效能。一年来,及时发现并制止违法占地苗头3起,依法拆除3起,整治旅游公路沿路喊客、拉客30次,发放旅游市场秩序占道经营整治通告300余份,全镇未发生重大和群体性事件,鸡足山景区连续39年未发生森林火灾,坚守住文旅产业高质量转型发展的安全底线。

周建忠 施莹诚(宾川县鸡足山镇)

责任编辑:谭江华

网友评论已有0条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
昵称:    验证码: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代表本网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