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省扎实推进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

2023-11-14 09:04:23  来源:云南日报

原标题:我省扎实推进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

搬进新天地 乐享新生活

在兰坪白族普米族自治县,搬迁群众想吃什么菜就自己种,“微菜园”成了家家户户的“暖心园”;在会泽县,社区里就有搬迁群众自家的商铺,有的群众还到帮扶车间、园区基地就近上班,赚钱顾家两不误。

从山头到城头,从啃下脱贫攻坚硬骨头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推进乡村振兴,我省从搬迁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入手,倾力推进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推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确保搬迁群众稳得住、有就业、逐步能致富。2022年,我省搬迁群众人均收入同比增长15.8%,高出全国脱贫人口收入增速1.5个百分点;56.1万搬迁群众实现就业,就业率达95.5%。

为扎实推进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省发展改革委切实发挥省易地扶贫搬迁工作推进协调小组办公室职责,牵头研究制定了后续扶持若干政策措施、“以奖代补”工作方案等系列配套文件,与20个省级部门开展帮扶就业专项行动、后续产业稳固行动等。2022年以来,安排专项资金9500万元,对各项工作完成情况较好的79个安置区进行示范奖励,支持“补短板、促发展”项目28个;下达省级补贴资金3546万元,对安置区水电费物管费进行减免补贴,惠及全省55个进城安置区搬迁群众约40万人。

在确保实现“两不愁三保障”的基础上,聚焦搬迁群众急难愁盼问题,进一步加大教育、卫生、服务、文化活动等配套设施完善和公共服务提升。截至目前,全省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区配建或共享幼儿园、小学、初中共9830所,卫生室(院)3417个,室内外活动场地8000余个,农贸市场2298个,养老服务中心等设施1566个。与此同时,构建以基层党组织为核心的安置社区组织体系,引导搬迁群众参与安置区治理,通过网格化管理、智能化管理、人性化服务等探索实践,安置区治理水平不断提升。

抓实就业产业稳增收,切实提升搬迁群众“造血”能力。目前,全省集中安置区有新型经营主体6283家,带动搬迁群众20.46万户79.76万人,覆盖安置区的产业园区152个,吸纳搬迁群众就业6.74万人。2022年以来,共实施以工代赈项目291个,吸纳搬迁群众参与务工1.71万人,发放劳务报酬1.97亿元,带动更多搬迁群众就地就近就业增收。

昭通是全国易地扶贫搬迁人口最多的地级市,搬迁群众超过35万人。位于鲁甸县的卯家湾安置区是全国跨县安置脱贫人口最多的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区,承接了全市5个县的搬迁群众9100户3.9万人。将祖祖辈辈生活在大山的群众集中搬到城市社区开始新生活,面临着群众增收难、社区生活融入难、矛盾纠纷化解难等问题。

为帮助搬迁群众更好地融入新生活,卯家湾安置区探索创新“红黄绿”精细化管理模式,依托大数据平台进行“红黄绿”标签化识别,更高效、更有针对性地解决群众和社区困难。同时,实行街道、社区、片区、楼栋、住户五级网格化分级管理,对“红黄绿”三色家庭,全面落实日随访、周跟踪、月监测,以网格化推进社区服务优质化,不断增进民生福祉和提升群众幸福指数。

此外,通过“找政府”App和“幸福卯家湾”智慧平台,安置区动态监测掌握“红黄绿”家庭情况,逐户制定帮扶措施,筑牢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培育优势产业带动群众在家门口增收,鼓励群众自主创业就业,促进搬迁群众持续稳定增收。目前,安置区医保覆盖率100%,帮扶车间、种植基地等累计吸纳4000余名劳动力就近就业,自主创业1500余人,转移输出劳动力2500余人。今年上半年,昭通市脱贫人口人均纯收入达7060元,增长22.1%,增速列全省第一。

本报记者 段晓瑞

责任编辑:谭江华

网友评论已有0条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
昵称:    验证码: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代表本网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