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先锋时评  >  正文

做好“群众工作”是基层干部立身之本

2023-12-04 17:17:34  来源:云岭先锋网

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宁德工作期间大力倡导“四下基层”,推动各级领导干部到基层去、到群众中去,到问题多、困难多、矛盾多的地方去,只有深入基层,才能切切实实的为群众办实事。现如今,党和国家高度重视基层一线干部队伍的建设和培养,乡镇干部队伍大多为高知人员,村级“两委”成员、社区工作者都在逐渐年轻化。但大部分年轻人都是“三门”干部,缺少与基层群众打交道的社会经验,遇到矛盾纠纷不知道怎么调解,因此,在基层,做好群众工作既是一门“必修课”,更是一则“立身之本”。

“亲和力”是做好群众工作的“敲门砖”。对待群众来访,热情招待,倒茶引座是身为乡镇干部最基本的礼节,是拉近干群关系的基础。随着社会高速发展,青壮劳力外出务工增多,农村留守儿童、留守老人现象普遍。由此而来,群众工作的对象大多是腿脚不便、听力不佳、表达不清晰的老年人,面对这一特殊群体,身为乡镇干部,我们我们要多一些上门服务,主动问需;多弯一下腰搭把手,亲切交流;多讲一些“土”话,方便理解,这些看似平常的举动,能让干群关系更加融洽,群众工作就多了一些“温度”。

“融合力”是做好群众工作的“奠基石”。在乡镇,做好群众工作,必须得要沉下去、融进去,要赴一线、到田间地头调查了解情况。笔者在乡镇工作,遇到群众在反映问题时,常说的话便是“不信,你可以去看看”。是呀,不去实地看,实地印证,我们怎么能拿得出解决办法,我们坐在办公室空想出来的解决邻里纠纷、征地协调等等的办法群众会接受吗?在到群众家里入户,能不能喝下群众家里的水、坐下群众中家里的凳,是基层干部能否融入群众的检验标准,同时,也是判断一名干部能否取得群众信任的基础。只有深入群众、心入群众,我们才有做好群众工作的底气。

“忍耐力”是做好群众工作的“助推器”。在乡镇,干部直面的是群众,解决的都是群众的切身所需,有些群众对政策不了解,会产生“为什么他符合而我不符合”的疑问,这时,我们要耐心细致的为其解答政策,解除群众心中的疑问和不满。在乡镇工作,难免会受“冤枉气”,尤其是在群众工作中,并不是所有人都好说话、听得进劝,也有不少人得理不饶人,说话咄咄逼人,带着怨气和偏见。不少年轻干部难免受不了群众恶语相向,当即回怼。须知,干部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群众工作千头万绪,群众事情琐碎繁杂,但同时,群众利益无小事。因此,在做基层工作时,我们应该要具备“忍耐力”要耐心倾听群众倾诉,耐心解答群众疑问,站在群众角度考虑问题、处理事务,切忌“高冷”,切忌把“打太极”作为一种本领。要把政策讲清,把道理讲透,通过耐心引导,赢得群众的理解、信任和支持。

“执行力”是做好群众工作的“驱动剂”。在基层乡镇,兢兢业业、埋头苦干的“干部屡见不鲜,但得过且过、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的干部也是层出不穷,这类干部总是秉着“谁能干谁干、我不会我不干”的思想,占着位子混日子,顶着帽子摆样子,矛盾纠纷调解、厕所革命、进村入户等工作,人到了状态不到,出工了但不出力,大大阻碍了工作进度。须知我们手头的每一项政策的落实都关乎百姓忧乐、每一条措施的施行都连着万家灯火,因此,我们一定要摈弃“混日子”心理,把乡镇工作经历当成一种锤炼、一种机遇,群众工作需要的就是“执行力”,群众的诉求有回音、提出的建议有对策,要善于抽丝剥茧,从中找到解决问题的路径,并主动扛起责任,快速高效推动问题解决,用实际行动赢得群众的信任和拥护。要善于在实践中总结自己的差距与不足,把勤学、善思、笃行结合起来,才能够从根本上提升自己的能力水平和自身的综合素质。

基层干部,实干是第一位,作风好不好,不是看话说得漂不漂亮,关键在于事办得行不行。基层广阔天地大有可为,年轻干部更需要练就过硬本领,扛牢为民服务的使命。

王张垚(大理市委组织部)

责任编辑:王璐

网友评论已有0条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
昵称:    验证码: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代表本网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