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党刊记者看云南  >  正文

杨晓平:用双手托起飞机安全和战友生命

2024-01-02 11:34:43  来源:云岭先锋网

云岭先锋网讯(记者 谭宗慧)研发30余件装备填补行业空白,荣获二等功两次、三等功两次,连续安全飞行2400小时……2018年从黑龙江大庆来到昆明后,作为昆明航空救援支队的第一代创业人,杨晓平相继参与完成了昆明西山、大理苍山、丽江玉龙雪山、保山高黎贡山自然保护区等20余个火场吊桶灭火任务,为祖国西南边陲的森林消筑起了一道空中救援安全防线。2023年11月,杨晓平被表彰为“中国消防忠诚卫士”。

杨晓平在检修直升机

“把任务交给别人我不放心”

“我们主要承担的是全灾种大应急航空救援任务,除森林消防外我们还参加地震、水域等消防救援任务。”杨晓平介绍。2018年一个普通的周五晚上,刚飞完夜航训练的杨晓平突然接到一个任务:“收拾好行李,到昆明进行试飞。”原来,当时在西藏出现了自然灾害,应急管理部决定派杨晓平所在支队去执行,但当时支队大部分人都没有飞过这么高的高原,便想选一支精干的机组先到云南试飞适应后再去。最终,熟悉昆明机型的杨晓平和一名资深飞行员搭档前往云南执行任务。

“云南地貌复杂,山高谷深,山体常被云层覆盖,而直升机作业高度一般都很低,时常面临穿云或山沟飞行的情况,一旦进入云里能见度差就有撞山风险,‘5.12’地震时就有一架直升机撞山失事。”虽然知道在云南开展航空救援飞行风险比平原更大,但杨晓平却知难而行。“作为机务负责人,把任务交给别人我不放心。”所以接到任务后,杨晓平丝毫没有犹豫便毅然决定扛起任务。

“当时,云南昆明的机场刚建成不久,虽然有两架飞机但一次也没有飞过这么高的高度。”杨晓平回忆。为此,飞行和机务人员开始了昆明机场的校飞和场地勘察等工作,最终安全完成了试飞任务。“因为是第一次试飞,前面没有任何经验,所以作了很多飞行验证。”杨晓平说。

为确保安全,在长时间的试飞训练中,机务组不敢更换机械师,杨晓平始终和机长并肩作战,安全完成了复杂高空试飞和飞机性能验证等工作,成了昆明航空救援支队的第一代创业人。“虽然后来西藏救援任务解除没有成行,但我们却获得了很多宝贵的飞行数据。”杨晓平说。

杨晓平登上直升机

“精益求精是必备的职业素养”

2001年入伍,作为空中机械师的杨晓平已在航空应急救援领域耕耘了23年,作为中国空中应急救援力量的一员,20多年来杨晓平从西北荒野大漠转战东北林海雪原,再到西南高山密林,战斗足迹遍及祖国大江南北。

“机务人一手托着国家巨额财产,一手托着战友宝贵生命,精益求精、极端负责是必备的职业素养。”为给飞行人员铺就一道安全飞行的天梯,杨晓平带领机务大队默默奉献。每次飞机执行任务前,他们至少要提前几个小时做好飞机各项性能的检查;飞行期间,随时关注飞机的一切状况,解决飞行中的各种突发问题;飞行结束后,要花更多时间来保养和维护……

为把机务保障工作做得更好,能让飞机更好地执行任务,杨晓平还积极推进装备研发革新,组织研发了航空救援装置和设备30余件,填补了消防航空保障装备的诸多空白。其中,直升机变距操纵调整等三套设备获得国家适用新型发明专利证书。

长期以来,飞机执行野外作业时,机务保障都面临发动机清洗设备不合格的情况。“以前的冲洗设备都是顺手找趁手的东西来将就,很难达到维护标准,对长时间执行野外任务的飞机存在风险,效率也低下。”发现问题后,杨晓平便开始思考琢磨。“机场用的清洗设备很专业但个头太大太重上不了飞机,那能不能研究一个缩小版的设备,能轻松方便携带呢?”为此,杨晓平开始了长达几年的思考和设计,并最终将思路转化为了可用的“便携式操纵发动机冲洗设备”,填补了飞机野外作业时不能进行发动机高效清洗的空白,还获得了国家实用新型发明专利证书。

杨晓平在检修直升机

“这是干好工作的一种要求”

作为空中机械师,杨晓平还注重对直升机各类故障的分析研讨,先后总结出了200余个空中经验和注意事项,并带领装备人员编写完成了《昆明航空救援支队特勤处置手册》。

一次,中队一架飞机在执行任务时,突然出现了功率下降的情况,只好临时换了一架飞机。“就像一个人,平时能提50斤的东西,但毫无征兆地才能提20斤的东西了,背后的原因大家都不清楚。”杨晓平介绍,虽然功率下降也不影响飞机的稳定性,但背后原因搞不清楚飞机也就不能放飞。

为此,机务组人员开始寻找原因,但大家花了很长时间都没有找到问题根源。正当大家都因为没有头绪不愿再去琢磨时,杨晓平却没有轻易把问题放下。“我得管这个事,得为飞机的完好放飞负责。”于是,杨晓平一有空就开始研究和琢磨。在经过近一个月的研究和琢磨后,终于找到了原因。

“原来是飞机出厂时给的手册资料出了问题,虽然飞行手册里记录了飞机功率的调整工序,但步骤有问题。”发现问题后,杨晓平按照自己的思路对飞机进行了调整,最终完美解决了飞机功率突然下降的问题。当杨晓平把解决思路反馈给厂家时,一直在寻找原因的厂家也才恍然大悟。

之后,厂家根据杨晓平给的工序进行了调整,并完善了飞行手册资料。“目前,我们已经发现了几百条手册资料里有错误或不完善的地方,并向直升机设计所提出了修改意见。”长期以来,杨晓平所在的机务团队都在不断记录,并形成了定期向直升机设计所反馈意见的机制,为更多同类型飞机的安全飞行筑牢了基石。

“现在,去做这个事情的人很少。虽然很多人都会发现问题,但他们会认为这是直升机设计所的事。不过,我们得去做,发现问题就要去反馈去修改去解决,这是干好工作的一种要求。”杨晓平说。

责任编辑:王璐

网友评论已有0条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
昵称:    验证码: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代表本网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