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基层党建  >  正文

云龙:从一水之治到一村之治

2024-01-16 15:36:36  来源:云岭先锋网

云龙县长新乡永香村地处云龙、兰坪、剑川交界,是两州三县结合部。村内的永香大沟覆盖全村19个村民小组,全长42.8Km,有效灌溉面积13500多亩,是三千多名永香村民生产生活、增收致富的“命脉”。大沟始修于清朝乾隆年间,历史上的干旱,曾让永香人祖祖辈辈刻骨铭心。永香人民通过开山取石、挖沟腾土、维护抢修等方式,创新治水护水模式,全力保障沟渠畅通。自第二批主题教育开展以来,云龙县永香村将推动治水护水的“善治”举措融入基层治理体系,构建“党建引领、制度规范、多方参与”基层社会治理模式,进一步提升党建引领力、治理向心力、发展生命力,以一水之治带动全村之治。

着力强化党建引领,提升基层治理新效能。持续推进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积极探索有效路径,真正把党的组织优势、政治优势、制度优势转化为基层治理新效能。筑牢思想根基。坚持思想建设联党员、联组员、联群众,充分利用“三会一课”“主题党日”活动、户长会等载体,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组建党员志愿服务队伍,常态化开展送学送书上门、宣传宣讲活动,让村民、老党员及时了解党的方针政策、法律法规等。全覆盖对21个村民小组开展3轮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宣讲。夯实基层基础。围绕“抓班子、带队伍、谋发展”的目标,选优配强村“两委”班子,回引和储备村级后备力量7名,将会管理、有作为的致富带头人选入村“两委”班子,成为基层治理的“领跑人”。在深入调研、慎重分析、广泛征求各方意见的基础上,通过大胆尝试、创新探索,走出了一条“党总支+企业+农户”的股份制村级集体经济发展之路,实现村集体经济收入15万元以上。以院坝会、火塘会等方式推进服务、建设、发展和治理,基层组织功能充分发挥,村党总支成为广大群众最大“靠山”。健全制度机制。不断完善村民自治管水制度,通过“四议两公开”议事决策制度,成立村水利委员会,细化沟渠清理与修缮流程、村民义务、处罚措施、收费标准等,制定《永香村水利商品经营管理制度》《商品化用水制度》。在自治管水机制基础上,补充移风易俗、公共卫生、森林防火等内容,健全完善《永香村村民自治制度》《永香村接访调解制度》《永香村村规民约》等规章制度,定期排查、疏导、化解矛盾纠纷,做到“小事大事有人管,难事愁事有人问”。全年调解家庭邻里矛盾纠纷15起,化解“云兰”高速公路建设、云剑公路建设等征地拆迁矛盾纠纷200余起。

广泛融合多元共治,汇聚基层治理新力量。深入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坚持“村里的事大家商量着办”,凝聚多方力量参与基层治理,让基层治理不再是基层党组织的“独角戏”,而是多方共治的“大合唱”。构建多元网格。以民情收集办理机制为基础,构建“多网合一、一网通用”基层治理管理模式,以“网格责任+动态研判+调解前置”方式进一步加强网格精细管理,将21个村民小组划分为17个网格,推选出26名网格员和76名党员中心户长,参与收集民情民意、矛盾纠纷化解,切实解决基层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开展民情民意收集工作84次,收集群众诉求42件,推动解决问题26个。组织维护永香大沟2次,投工投劳1800人次。凝聚多元合力。横向上,整合党员干部、群众、人大代表、志愿者等各群体力量,以综治维稳平台、普法强基补短板专项行动等为抓手,积极在政策宣传、安全隐患排查、矛盾纠纷调解等方面发挥作用。纵向上,凝聚省州县乡各部门力量,领导干部采取挂钩联系帮扶、督查督导等方式,坚持“四下基层”开展调查研究、接访下访、民情恳谈,为基层治理提供政策、资源支持。凝聚各方力量携手推动提升治理效能,拓宽治理路径,切实解决问题难题。开展政策宣传2万余人次。处级及以上领导到永香村开展调研走访7次,组织召开“书记院坝协商会”“干部火塘议事会”20场次,解决问题20余个。提供多元服务。围绕群众关心关注的社会保障、公共安全、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问题,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常态化开展理想信念教育、精神文明创建、敲门入户等活动,在服务“菜单”上扩面。完善政务服务流程,标准化规范化建设综治服务中心,全面推行一窗式受理、一站式办理,配齐党员活动室、便民服务室、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等服务阵地,做到“人常在、门常开、事常办”。组建1570人的志愿者队伍6支,累计开展服务活动132场次、服务时长 1397小时,受益群众2.18万人次。

提升产业发展水平,激活基层治理新动能。立足资源优势,多渠道多方式,把“产业强村、富民兴村”融入基层治理当中,为基层治理增动能,形成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各项工作相互促进的良好局面。打牢产业发展基础。坚持问题导向,开展产业调研,理清发展思路,规划“一核、一轴、一片、两区、四地”的产业空间布局。统筹整合政策、项目、资金等资源,大力推动道路硬化、安全人饮水巩固提升、产业路、高标准农田建设等项目建设,完善产业发展基础配套设施,改善生产条件,减少运输成本,夯实产业发展基础。完成包装上报乡村两级建设项目6个,申请建设资金1761.7万元,落地项目4个,拨付资金130万元。投资1062万元完成州县乡等业务主管部门对口支持建设项目9个。提升发展技能。结合群众在农业技术、小微企业经营、电子商务等方面的需求,积极联系农业、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等部门,为村民提供教育技术培训资源。通过专家授课、技术人员现场示范指导等方式。提高技能水平、整体素质,增强知识储备和自我发展能力,同时在多变的市场环境中找到新的发展机会。开展劳动力就业技能培训3期、农业实用技术培训2期,共参训120余人次。实现劳动力转移150余人,全村外出务工年累计增收680余万元。培育支柱产业。立足地域、资源、区位优势,着力打造现代化云南卷烟品牌特色原料基地、中药材种植基地、生态畜禽养殖基地、乡村旅游目的地。全村共种植玉米1.2万余亩,泡核桃1.7万余亩,重楼180余亩,发展生猪养殖5500余头,山羊养殖2100余只,黄牛养殖1700余条,培育规模性养殖大户26户。

罗玉磊 王嘉(云龙县主题教育办)

责任编辑:谭江华

相关热词搜索:云龙治到一村
网友评论已有0条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
昵称:    验证码: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代表本网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