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推荐  >  正文

【专题】这些离退休干部“模范党支部”都干了些啥?我们一起去看看

2023-12-28 17:55:16  来源:《金色时光》2023年第12期

加强离退休干部党建工作,是继续推进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客观需要。今年,云南省委老干部局开展2023年度离退休干部“模范党支部”创建工作,在全省评选出40个离退休干部“模范党支部”,通过典型引路,进一步加强新时代离退休干部党的建设工作。

本次获评的离退休干部“模范党支部”中,有的积极参与基层治理,贡献银发力量;有的发挥中医药专长,“以老助老”献爱心;有的退休后仍奋斗在水利一线,用忠诚续写篇章……在不同的岗位上,老党员们走基层进社区,主动融入基层工作,绽放银发华彩。


呈贡区龙城街道商贸综合退休人员党支部:自治管理让老旧小区有“里”有“面”

挽回流失的国有资产、探索打造可复制的老旧小区自治样本……在昆明市呈贡区龙城街道,有一群退休干部党员,他们退休不褪色、离岗不卸责,积极投身人居环境改善、基层治理、小区改造等工作,用实际行动为提升城市文明程度和社区基层自治水平助力。

这个由40余名老党员组成的龙城街道商贸综合退休人员党支部,先后荣获云南省离退休干部工作“十大创新案例”“首批云南省离退休党建融入城市基层党建试点”等荣誉,2023年被命名为云南省离退休干部“模范党支部”。

挽回流失的国有资产

“我们支部成立于2012年4月,由原呈贡县商业局机关支部、工业局机关支部等4个支部党员优化重组而成。”龙城街道商贸综合退休人员党支部书记金琼芳介绍,党支部成立后,积极引导离退休干部党员在所居住小区主动亮出身份,积极参与基层治理,让银发力量成为助力基层治理的新动能。

2015年,支部39名党员参与龙城街道的创文工作,进行入户调研。“我们共走访了2000多户人家,对辖区内居民几乎都进行了走访,掌握了大量辖区住户的第一手材料。”金琼芳说。

老党员对住户情况进行调研

龙城街道老旧小区多、环境杂、问题多,在对呈贡区老工业局小区的调研中,支部党员发现,由于历史原因,小区内原属呈贡区老工业局的房子一直被住户占用。在掌握了大量翔实资料的基础上,支部将该情况及时向呈贡区商务和投资促进局报告。

为挽回流失的国有资产,劝说住户尽快搬出,老党员们做了大量调解工作。“有些人认为我们多管闲事不愿配合,有些人则表示自己入住时进行过装修,要给予一定补偿才愿搬离。”面对困难,支部党员没有放弃,他们以老党员为突破口,找住户所在单位进行劝解。经过40多天的协商、沟通,占用公房的5户居民腾出房屋并全部搬离。对此,呈贡区商务和投资促进局充分肯定了该支部工作,并把小区一楼的一间房划给支部作为支部党员活动阵地。

探索居民自治新路径

挽回国有资产后,支部党员进行了反思,老旧小区的突发问题、复杂矛盾多,仅靠党员干部远远不够,如何充分调动广大群众积极性,吸纳群众的智慧和力量呢?为此,金琼芳带领支部党员们积极谋划,以呈贡区老工业局小区为试点进行老旧小区自治管理探索。

通过深入昆明市五华区华山街道等地调研,该党支部决定在呈贡区老工业局小区开展以党建为引领的居民自治试点,并对小区34户居民进行入户调查和宣传动员。

由于老旧小区的业主构成复杂、诉求内容多元,不同利益群体间的分歧也较大,呈贡区老工业局小区的自治管理制度推行不易,不少居民拒绝自治管理,且百般阻挠,甚至将老党员们轰出门外。

面对住户的不理解,老党员们没有轻言放弃,多次入户做工作,还积极争取主管单位的支持。最终,在召开了7次居民大会后,大家签订了同意书。2016年8月1日,小区自治管理制度正式实施。

在呈贡区老工业局小区进门通道的墙壁上,记者见到已上墙的“小区管理制度”,该制度涵盖门卫管理规定、车辆停放规定等11项内容。按照规定,每年管委会向每户住户收取360元的管理费,并按停车时间长短向相应住户收取一定的停车占道费。“我们将收取的停车占道费用来支付小区门卫和保洁人员工资,管理费则用来支付小区绿化美化和维修改造等费用,促使小区管理实现良性循环。”金琼芳说。

此外,小区通过发掘“社区治理合伙人”,帮助小区选配楼栋长等,搭建起一座党员、居民与党组织、社区沟通的桥梁,开创了老旧小区事务共商、服务共抓、矛盾共解的良好治理格局。

形成可复制的自治模式

通过翻新路面、修复破损围墙、增设绿化带、划定停车位等,小区面貌焕然一新。看到实实在在的变化,居民们逐渐改变了对小区自治管理的看法,开始积极支持管委会和社区工作。如今,支部党员们成了邻里和睦的黏合剂,居民遇到夫妻不和、邻里纠纷等烦心事,都会找老党员们倾诉。

“目前,我们街道已在商业小区、政协机关小区、饮食公司小区和老公安小区等多个小区推广这种模式,收效不错,这些小区的环境卫生大大改善,面貌焕然一新。”龙城街道文昌社区党委副书记马娟说,在推行自治管理过程中,这些小区相继成立住户管理委员会,逐步完善居民议事制度、卫生管理收费制度等,并探索建立协商议事等居民自治长效机制,协助解决老旧小区垃圾清理费定价、公共设施安放等问题,形成了一套可复制的老旧小区自治样本,并成功向片区“老、破、小”小区推广。

据马娟介绍,在龙城街道100多个老旧小区中,部分已划入老旧小区改造范围,并完成改造,但部分“小散弱”小区因为单位改制或城市更新,虽然无法纳入老旧小区改造范围也无法引入物业公司,但都在积极学习龙城街道商贸综合退休人员党支部探索出的自治模式。

本刊记者  谭宗慧   通讯员 李婕/文图

$[page]$

昭通市中医医院退休干部职工第一党支部:传承中医文化  护佑百姓健康

近年来,昭通市中医医院退休干部职工第一党支部坚持“学习入心、坚守初心、奉献爱心、解难用心、传承在心”的“五心”理念,组织老专家积极参与各类义诊等志愿服务活动,开展“传帮带”工作,为医院发展建言献策。2023年,昭通市中医医院退休干部职工第一党支部被命名为云南省离退休干部“模范党支部”。

参与志愿服务活动

“医生,我最近睡眠不太好,请你帮我看看。”

“医生,我有点头晕,帮我开点药吧。”

……

2023年重阳节前夕,昭通市中医医院退休干部职工第一党支部到昭阳区永丰镇青坪社区开展“慰问+义诊”支部联建活动。一大早,义诊台就被当地群众围得水泄不通,大家慕名而来,请老专家们把脉问诊。“这些专家平时‘一号难求’,今天上门来为我们看病,真的太感谢他们了。”现场群众激动地说。

活动当天,支部老党员慰问了青坪社区的儿童,为孩子们送去学习用品,详细了解他们的学习、生活和家庭情况,鼓励他们树立信心、努力学习。并向孩子们传授保健知识,帮助他们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

党支部组织老专家开展“七一送关怀 ”上门巡诊

“此次活动不仅展现了党员的爱心和责任心,也增强了党支部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据昭通市中医医院退休干部职工第一党支部书记周一平介绍,类似活动不胜枚举。2023年6月1日,该支部组织老党员、老专家走进昭阳区儿童福利院,开展“情暖六一·与爱‘童’行”活动,为福利院的97名儿童送去关爱和温暖。

老专家为孩子们进行把脉、营养及生长发育评估、视力和口腔检查及常规健康体检,建立健康档案。同时,对部分重度瘫痪、运动障碍的孩子进行基础评估,并结合实际情况,就如何科学开展医疗保健工作给予现场指导。

“每年春节、儿童节等节日,市中医医院的医护人员都会陪孩子们一起度过,为他们提供更加科学有效的医疗卫生服务,让孩子们真切体会到社会的温暖和关爱。”昭阳区儿童福利院院长李嵩说。

为医院发展献良策

“为进一步推动医院发展,请大家开门见山找问题,畅所欲言提建议……”2023年5月29日下午,昭通市中医医院组织退休干部职工第一党支部的16名老党员召开“话传统、谈复兴、聚力量”座谈会,医院党委书记、院长等领导向老党员们征求意见建议。

老党员们从亲历者和见证者的角度出发,围绕“回顾、畅谈、展望”讲变化、说体会、谈感想、提建议,他们纷纷表示,要以实际行动践行“退休不褪色,离岗不离党”的责任担当,继续为医院和昭通中医药事业发展贡献力量。

“这些年,医院各项事业快速发展并取得显著成绩,我们这些老同志也感到无比自豪。现在到医院就诊的老年人逐渐增多,我建议为这些老年患者在就医方面提供更多的指引和帮助。”老党员杨顺云在座谈会上的一席话,引起了院领导的重视。

目前,昭通市中医医院在大厅、候诊区等公共区域增添了很多适老化设施,完善医疗卫生诊疗服务平台,进一步加强导医、咨询等服务工作,尽可能为老年患者就医提供便利。

2023年以来,昭通市中医医院退休干部职工第一党支部围绕“立足岗位作贡献”“我为发展献一策”工作要求,组织老党员开展“话传统、谈复兴、聚力量”座谈会和重阳节茶话会活动,听取并收集对医院发展的意见建议13条,提交医院作决策参考。

推进中医药文化传承

近年来,昭通市中医医院退休干部职工第一党支部老专家采取“以老带新”的工作模式,传承中医药文化,加强服务体系建设,在提升诊疗水平的同时,有力推动医院人才队伍建设。

每逢坐诊日,返聘专家周一平的诊疗室门外都坐满了待诊患者。诊疗室里,周一平耐心为患者诊疗、开方,坐在他对面的年轻医生王轩认真做着笔记。周一平是昭通市中医医院中医主任医师、中医内科学科带头人,曾经担任院党委书记,从事行政管理及临床工作近40年。他擅长运用中医中药及中西医结合诊治内科、儿科等疾病,对危急重症的抢救与治疗有突出贡献。

2022年退休后,周一平接受医院返聘。除日常门诊外,他还坚持做好医技“传帮带”,为年轻医生传道授业。“今年,在带教老师周一平的帮助下,我通过了中医内科副主任医师考试。在日常工作中,周老师指导我通过中医治疗为患者调理慢性病,对我的内科体检水平、体检报告解读水平、中医辨证论治能力提升有很大帮助。”王轩说。在周一平的帮助下,毕业于云南中医学院(今云南中医药大学)的王轩在几年间就成长为医院中医内科主治医师。

返聘专家尹金芬长期从事妇产科临床工作,拥有丰富的诊疗经验,对妇科常见疾病、多发疾病和疑难杂症病例能够做到准确诊断与有效治疗,在妇科疾病的中西医结合综合治疗方面具有独特的治疗方案。多年来,尹金芬坚持言传身教,先后培养出吴薇、朱良娟、余兴艳等优秀护理人员,和一批技术过硬、深受患者欢迎的医师。

本刊记者  杨旭东

通讯员  钱旺 马锐/文   受访对象供图

$[page]$

陆良县马街社区银发先锋党支部:为基层治理注入“银发力量”

雨势稍弱,曲靖市陆良县马街镇马街社区银发先锋党支部书记肖元就撑着雨伞、穿着雨鞋,来到社区几处易淹水点查看。看到涵洞被杂物堵住,他马上打电话叫来社区年轻党员,一起协商疏通排水。

“虽然干不动活,但跑跑腿、动动嘴还是可以的。”肖元笑着说,今年78岁的他是党支部的中坚力量。支部成立一年多来,这个平均年龄77岁的“年轻”党支部,积极参与社区治理,主动承担矛盾纠纷化解等工作,在实际行动中绽放银发光彩。2023年,该党支部被命名为云南省离退休干部“模范党支部”。

以治理精度提升社区“温度”

马街社区地处城镇中心地带,居民多、流动人口多、纠纷多曾是困扰社区治理的难题。2021年5月,在马街镇党委、镇政府支持下,马街社区党委充分挖掘当地能人贤士资源,通过“党建+乡贤理事会”“党建+银发志愿服务”的模式,选出当地离退休干部党员作为骨干成员,成立公益组织乡贤理事会,参与社区治理工作。

党支部书记肖元(左一)带领大家在社区走访

“在组建乡贤理事会的过程中,我们注重发挥老党员的示范带动作用,促进整个组织的作用发挥。”马街社区党委书记、居委会主任李永仙介绍。2022年10月,以乡贤理事会理事长肖元为支部书记,囊括10余名老党员的马街社区银发先锋党支部正式成立。在党支部的引领下,大家自发承担起红色文化宣传员、基层廉情监督员、社情民意收集员、矛盾纠纷调解员、居民需求勤务员等角色,积极参与社区治理工作。

因下水管道年久失修,马街社区多次出现排水倒灌、堵塞等问题,群众意见较大。为此,肖元组织党员和乡贤理事会成员在雨天走访排查易涝积水点,查找堵点所在,并形成整改建议向上级部门反映。了解情况后,马街镇、社区两级部门按照建议精准施策,及时对沟渠道路进行改造,彻底解决了社区淹水难题。

“马街社区居住人口超1万人,如何提升基层治理工作的精准度一直是个难题。”李永仙介绍,“现在通过发挥银发先锋党支部等基层党组织的作用,治理更加精准,化解问题的效率也更高了。”

为群众争个公道

多年前,马街社区居民刘某以每年2500元的租金取得了社区480平方米集体用地的使用权。随着租约到期,社区多次与刘某沟通打算收回集体土地,用以建设马街社区农产品交易中心,但一直被拒,问题久拖未解决,由此引发了当地群众的不满。“这个问题群众一直有意见,就看我们社区能不能把事情办妥。”马街社区居委会副主任杨德祥告诉记者。

面对这一棘手难题,马街社区银发先锋党支部的老党员们主动请缨,参与到这个“历史难题”的调解中。老党员们轮番上阵,讲解政策、耐心开导,不厌其烦地与对方沟通交流。

“你都一把年纪了,还要去跟人家争什么?”回想起工作碰壁时家人的劝告,马街社区银发先锋党支部组织委员周建昌告诉记者,“我84岁了还要争什么?还不是为群众争一个公道。”最终,经过乡镇、社区以及司法部门的共同调处,困扰马街社区群众多年的难题终于被化解。如今,马街社区农产品交易中心已在原址建设完成,并开展了前期招商工作,预计今后每年将为社区群众带来不少于18万元的集体经济收入。

除了化解占用集体土地的难题,在高标准农田建设、改扩建老尖山公墓等项目中,马街社区银发先锋党支部党员们头戴草帽,顶着烈日冒着风雨到项目建设一线帮忙协调工作、监督项目执行。“党支部自成立至今,老党员们主动协助社区做好矛盾纠纷的排查和调解工作,化解疑难杂症、‘疙瘩事’20余件,获得了社区党委和居民的一致好评。”李永仙说。

于小事中见奉献

“虽然大家年纪大了,但都想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多做一些有意义的事。”肖元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看着马街小学的地面坑洼不平,他捐资12万元用于修缮小学的活动场所;在社区人居环境改造提升中,他捐资10万元,用于配置不锈钢长凳等公共设施;他积极配合社区居委会联系马街籍爱心企业家捐资132万元,为社区农村70岁以上的老人每人每月发放100元的生活补助。

在肖元的带动下,党员及乡贤理事会成员的干事热情被进一步激发。大家主动上门入户开展爱国卫生专项行动和人居环境提升宣传活动。针对村内垃圾乱倒、杂物乱堆等环境卫生难点问题,主动承担日常监督责任,对公益性岗位环境卫生保洁员的工作情况,进行一周两检查、一月两巡查。经过大家的努力,马街社区垃圾乱堆现象得到有效治理,人居环境明显改善。在参与社区工作之余,党支部老党员们还利用社区老年大学开办红色讲坛,并依托马街社区丰富的红色资源,走进社区和学校,开展红色故事宣讲活动。

“生命的长度是有限的,但为民做事是无限的。”肖元说,马街社区银发先锋党支部将以此次获得荣誉为契机,积极发挥自身优势和余热,为民办实事、解民忧,让“银发力量”推动基层社会治理。 

本刊记者   李宏刚/文 邹鹏/图

通讯员 张青寿  刘旭圆

$[page]$

云南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研究院离退休人员第二党支部:水利一线的“银发担当”

2024年,云南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研究院(以下简称“省水利设计院”)将迎来第一个甲子。60年来,无数的水利人为云南省水利水电事业奉献青春、挥洒汗水。如今,他们中的不少人已两鬓斑白、步履蹒跚,但依然在云岭大地上续写水利新篇章。本期,我们一起走进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研究院离退休人员第二党支部(以下简称“二支部”),听听这个省级离退休干部“模范党支部”的故事。

支部老党员在一线开展水利勘察

建章立制,做好思想引领

二支部成立于2019年12月17日,现有党员35名,平均年龄69岁,最大的95岁,最小的57岁,党龄最长的67年,其中专业技术人员29名。

 “党支部大部分退休党员都是在水利水电一线工作多年的技术人员,为让他们退休后依然感受到组织的关心关爱,在院党委的指导下,我们建立了完善的帮扶联系制度。”二支部党支部书记唐运刚介绍,支部5名支委通过与支部党员建立“一对多”帮扶联系制度,定期上门走访,了解老党员的生活、身体状况和思想动态,及时帮助他们解决问题。谈及党支部对自己的关心,长期卧病在床的党员饶俊清满是感激:“支部党员时常来家里看望我,跟我聊年轻时一起经历的事情,让我很开心。”

一直以来,云南是水资源丰富但利用率需不断提升的省份。在院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肖哲看来,省水利设计院的工作需要老专家的传承,这样的传承既是精神的传承,也是技术的传承,而在传承过程中,党建的纽带作用尤为重要。“院党委通过建设活动阵地,加大党建宣传力度,不断提升离退休党员的党性修养。同时,院党委充分尊重老同志的知情权、参与权和发言权,邀请他们参加院里组织的各类会议,为单位的生产经营和改革发展建言献策。”肖哲说,院党委一直把老同志作为院里的一笔宝贵财富,老同志们也愿意为云南水利的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返聘专家,充实技术力量

2014年8月3日16时30分,鲁甸县发生6.5级地震,当晚,已退休4年的陶忠平就赶到了震区。“当时虽已退休,但作为院里的返聘人员,得到地震消息,我跟同事们立即背起行囊,直奔鲁甸。”作为最早一批抵达鲁甸红石岩堰塞湖的专家,陶忠平第一时间对堰塞湖的风险点进行了预估和预判,并根据自己多年的工作经验,及时为抢险救灾提出建议。

在省水利设计院,将身体好、专业技术强的退休人员返聘回院,参与到院里的改革发展和水利工程一线,是多年以来的传统。像陶忠平这样的云南省工程勘察设计大师,院领导在其退休的第一时间就发出返聘邀请,作为一名有着几十年党龄的老党员,陶忠平欣然返回到工作一线。

“返聘以来,还是做了很多工作,其中有些工作颇具开创性意义。”陶忠平说,返聘十多年来,他积极参与水利重大规划编制、重大水利工程建设、水旱灾害应急处置等工作。其中,2012年~2014年,他参与编写了我国水利行业标准《引调水线路工程地质勘察规范》。

2022年,由于年龄原因,72岁的陶忠平不再续聘,自此他有了更多时间和精力参与到党组织开设的“水利专家讲堂”中,为青年干部职工讲述自己50年的勘测人生。目前,陶忠平所在的二支部仍有7名退休人员被返聘回院,他们如陶忠平一样,离岗不离党,退休不褪色。

“为了将退休老党员们聚集在一起,积极发挥他们的作用,2023年4月,二支部牵头成立了由40余名党员干部组成的‘水利银发’志愿者服务队。”院离退办主任张向党介绍,志愿者们积极参与“绿色低碳实践行动”“生态环保宣传行动”等25项生态文明志愿服务活动,助力生态文明建设,影响力不断提升。

“师徒”结对,帮助年轻人成长

“师徒”结对,也是省水利设计院一直以来的一个优良传统,为充分发挥二支部离退休同志业务精、经验足的优势,在院党委的支持下,返聘老专家与在职职工结成“一对一”“一对多”帮扶的师徒关系。谢波与陈刚、陈金明、苏建广等年轻人结为师徒,在滇中引水、阿岗水库、车马碧水库等项目一线带徒、亲授专业技术。

“我的师父是李作洪,他是业界著名的水利设计大师,从进院伊始,他就无私地把自己的看家本领教给我,现在我也要把所学传授给年轻的同志们。”谢波回忆,师父李作洪和自己都毕业于武汉水利电力学院(现武汉大学水利水电学院),在师父的带领和指导下,他先后跟随师父一起学习并完成了掌鸠河引水供水工程、牛栏江—滇池补水工程等多个工程项目,并在不断学习和实践中,将科学技术一步步转化为水利成果。

如今,谢波虽已退休,但以“80后”陈刚为代表的一批徒弟已成长为省水利设计院的青年科技创新骨干,啃下了一个个难啃的硬骨头。陈刚说:“2021年,我入选水利部‘水利青年拔尖人才’名单,要感谢谢波老师多年来的无私培养。”

“从我的师父李作洪手把手教我画图纸、做设计、干水利,再到我手把手带徒弟,水利人就是在代代传承中恪守着工匠精神。”谢波说,他要传承的不仅仅是水利技术,还要把“忠诚、干净、担当”“科学、求实、创新”的新时代水利精神传承下去。

本刊记者 王学勇/文  受访对象供图


责任编辑:李敏

网友评论已有0条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
昵称:    验证码: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代表本网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