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乡村振兴  >  正文

佛堂村 “落后村”的华丽蜕变

2024-02-23 15:10:07  来源:《致富天地》2024年02期

佛堂村曾是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洱源县凤羽镇江澄村委会的后进村,人居环境脏乱差。然而,短短几年,随着当地乡村文化被激活,创意与想象力让佛堂村焕发出前所未有的勃勃生机,并一跃成为“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

佛堂村里的咖啡馆

生态“紧箍咒”激活新路子

佛堂村所在的凤羽坝子,有生态湿地库塘3400多亩,是远近闻名的高原“鱼米之乡”。外地游客常称赞这里的湖光山色,可当地人却一度感觉好似被念了“紧箍咒”。

凤羽坝子是洱海“源头的源头”。为保护洱海,近年来,洱源县大力调整种养产业结构,投入巨资治理、保护生态环境。污染不能有,生产用的化肥农药被严格控制,生态红线的“紧箍咒”一度令村民对前景感到迷茫。

为寻求发展出路,佛堂村进行过不少探索。村民陈代章曾当过银行支行行长,2016年,他辞职返乡搞乡村建设,还拉上资深媒体人封新城做合伙人,创办了洱源秀源农业开发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秀源农业”)、大理千宿文化旅游发展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千宿文旅”),开启“文创+农业+旅游”的发展模式。

后来,陈代章被选举为佛堂村党支部书记。在他眼中,凤羽镇是滇西茶马古道的重要中转站,是国家级历史文化名镇,生态宜人,是理想的乡村振兴“试验田”。为此,陈代章等人先后投资7000万余元,建设天马草堂、乡愁公园、星空餐厅、空中稻田剧场等。同时,他流转数百亩土地,恢复传统生态种植。

生态红线的高要求却打开了佛堂村的新天地。比如,佛堂村传统的稻田养鱼,一度因滥用化肥农药而绝迹,如今在农业农村部门的指导下,连片的稻田养鱼又回来了。“六月份水稻分叶,每亩放15公斤鲫鱼,3个月后可收获50公斤稻花鱼,稻米的品质也更好,每亩可多增收1000多元。”陈代章说。

多措并举助农增收

发展生态农业和乡村旅游,首先要有客流量,而吸引游客需要有独特的资源、完善的基础设施,以及别出心裁的创意和营销技巧。陈代章认为,即便端着绿水青山的金饭碗,仅卖农产品也难实现增收,需要文化赋能、文旅融合,以文化艺术赋予农产品附加值。

在当地党委、政府支持下,千宿文旅把已搬迁的大涧村及周边山地流转过来,坚持“尊重乡土传承”的开发思路,打造了半山酒店、星空餐厅、帐篷酒店和野外徒步路线等,吸引游客到来。随着客流量不断增加,当地农特产品的价格持续攀升,野生蜂蜜价格翻了一倍,菜籽油、大米、核桃等价格都实现翻番。

此外,企业流转了当地2000多亩山地,除支付流转费用外,每年为村民提供5000多人次的短期务工岗位。同时,还与村民在种植水稻、油菜、大米等农作物方面签订收购协议,带动村民增收致富。

“由于地形限制,山区的很多荒地无法种植作物,一直处于荒废状态,我们把这些土地流转过来,用于发展蜜蜂养殖等产业,再请村民过来打短工,带动就业增收。”凤羽镇江澄村党总支副书记尹春辉说。

让浓浓的“乡愁”回归

干净整洁的道路、清新雅致的小院,跟随季节变化可以赏梨花、摘梨、观稻田……越来越多的人到佛堂村观光旅游。

在佛堂村的曾曾书屋,两名来自河北的游客表示:“这里没有商业气息,却有绿树红花,还有极具特色的农家小院和浓浓的乡愁。”书屋管理员小段说,任何人都可以来书屋看书、小憩,书屋还可以根据客人需求提供咖啡、点心、茶水等服务。

佛堂村没有高楼大厦,都是原汁原味的传统建筑。“千宿文旅根据当地传统建筑建成的‘退步堂’成为村民的装修‘标准’,现在已不流行贴瓷砖了。”尹春辉解释说,佛堂村鼓励有条件的村民改造老房子,但是要遵循村里的统一规划。

除保持老建筑和农耕文化外,佛堂村还把目光转向种植传统品种粮食,陈代章说:“老村牵着乡愁,粮食老品种也是。”以前村里一直种植红米,但亩产偏低,后来逐渐被高产的新品种取代。“传统品种红米虽然口感糙,但营养价值备受追捧。”尹春辉说。如今,在秀源农业的订单支持下,当地村民恢复种植红米。一位村民告诉记者,种植红米不能施化肥,否则水稻只长高不灌浆,这一做法与洱海保护不谋而合。

近年来,为恢复凤羽坝子种植油菜的传统,凤羽镇对种油菜的村民给予每亩400元补助,极大提高了村民种植油菜的积极性,凤羽坝子原有的美丽景象又回来了。

本刊记者 杨旭东/文 郝亚鑫/图

责任编辑:谭江华

相关热词搜索:佛堂落后华丽蜕变
网友评论已有0条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
昵称:    验证码: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代表本网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