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推荐  >  正文

曼召村:“纸”上添花 “傣”来好日子

2024-02-23 22:59:58  来源:云岭先锋

云岭先锋网讯(记者 曾永会/文图 通讯员 赵楠)剥树皮、煮树皮、打浆、晾晒……一张灰黑粗糙的构树皮,经过岩坎、玉康坎父女的巧手“雕琢”后,变成了一张张精美的傣纸,以及60多种傣纸工艺品。

岩坎今年52岁,是勐海县勐混镇曼召村党支部书记、小组组长,也是云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曼召村是傣族传统手工造纸的发源地,2006年,曼召村的“傣族手工造纸技艺”被列入云南省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我们村已经有800多年的傣纸制造历史,家家户户以生产傣纸为生。”岩坎说。过去,村民在自家设立小作坊生产原纸,自产自销,质量参差不齐,价格低,销路不好。因此,几百年来,曼召村的傣纸产业都处于小、弱、散状态。

2011年,岩坎与5位村民商议,带头出资60万元成立曼召传统手工造纸专业合作社,采取统一购买原料、统一生产标准、统一收购、统一销售的经营模式,让曼召村的傣纸生产走上了集约化生产之路,至今已吸纳了150多户村民加入合作社。实施“五个统一”模式后,曼召村的傣纸质量不断提高,销路不断扩大,据2016年统计数据,当年年均生产各类手工造纸281万张,总收入135.7万元,仅造纸这一项,户均毛收入达1.17万元。

“原纸利润低,一张纸才卖5毛钱。并且原纸的用途不广,难以打开销路。”岩坎说,因此,他苦苦思索创新之道。2018年,岩坎前往泰国、老挝考察发现,当地的纸类产品花样多,从原纸衍生出包装盒、工艺品等各类产品。受此启发,岩坎回到曼召村后,创新出多种傣纸产品,还专门请了2名师傅到村里教村民做工艺品。

2020年,岩坎的女儿玉康坎放弃城里的稳定工作,毅然回到家乡创办了西双版纳召诣民族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岩坎深耕傣纸生产工艺,玉康坎则侧重产品创新与电商销售,父女二人各有分工,共同带动村民发展傣纸产业。

目前,曼召村建起了手工造纸坊、傣纸产品展示厅、初加工坊、傣纸体验坊等多个功能区,研发出60多种傣纸产品。2023年,曼召村傣纸产业毛收入约1000万元。看着家乡的傣纸产业日益红火,在外务工多年的村民玉康选择返乡传承傣纸工艺,在村支书岩坎的带动下,她和丈夫一起经营起一家傣纸作坊。玉康向记者介绍道:“现在一年有十几万的收入,比背井离乡打工好得多。”


岩坎指导村民提高傣纸制造工艺

岩坎指导村民制作傣纸产品

岩坎为游客介绍傣纸产品

60多种傣纸产品供游客选择购买


责任编辑:李敏

相关热词搜索:原纸岩坎傣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