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基层党建  >  正文

绿春县深化“校地联动”激活乡村振兴“人才活水”

2024-06-11 18:44:13  来源:云岭先锋网

绿春县结合边疆地区人才需求实际,依托中国海洋大学定点帮扶优势,积极探索“绿春+高校”人才全方位合作机制,深化校地双方人才交流、培训、支援等,以高校“人才厚聚之矢”射绿春“人才瓶颈之的”,着力打通人才推动发展“筋脉”,汇聚四方人才优势加快乡村振兴进程。

搭好“沟通桥”,传递“共鸣共情”。系统谋划推进。绿春县委组织部牵头抓总,组织县农科、乡村振兴、人社等部门,专项谋划对接绿春县与中国海洋大学校地合作,明确年度人才合作重点、交流形式、培训规划等,做到有的放矢、稳步推进,实现双方合作有特色、有亮点、有成效。交流互访互动。县委组织部长带队绿春党政代表团,深入中国海洋大学进行回访交流,围绕人才引进、干部教育培训、茶产业帮扶等进行深入座谈,巩固双方人才引育合作帮扶成果,推动校地合作更深层次发展。定期会商联动。县委组织部每年召开2次干部人才工作会或座谈会,与中国海洋大学挂职干部、帮扶专家人才等,就校地合作进行会商,听取校地合作推进情况,研究解决存在的问题,优化校地人才合作各项工作。

建好“专家站”,加快“产业增收”。专家帮扶“问诊”。针对绿春茶产业存在的管理粗放、产值效益低等问题,中国海洋大学教授兼任中国标准化协会茶品鉴赏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汪东风,先后4次带领团队到绿春进行茶产业调研,实地查看茶山、走访茶农、指导茶企,帮助绿春茶产业由“小散弱”向高质效“全产业链”发展转化。建站深化“合作”。绿春县与中国海洋大学汪东风教授合作,建设“汪东风专家基层科研工作站”,聚焦茶产业进行科研攻关,为绿春茶产业发展、茶产业人才培养、茶产品精深加工等提供“一站式”科技服务,以科技“赋能”加快绿春25万余亩茶产业促农增收。制定标准“提效”。汪东风团队围绕制定绿春县白茶团体标准和提升茶园管理开展工作,帮助绿春制定了《绿春县茶园管理技术规程》《玛玉茶》两个标准,并通过中国茶叶协会进行发布,有效促进茶园管理和茶叶加工生产规范化。

办好“培训班”,干部“充电提能”。“分层化”培训育才。绿春县与中国海洋大学共同制定党员干部培训计划,采取“绿春干部+中国海洋大学”培训形式,分层分类选派党政“一把手”,科级干部,中青年干部,乡村振兴“明白人”、“带头人”等,赴中国海洋大学培训学习,拓宽眼界、增强本领。“小班化”教学赋能充电。采取多批次、小班化、精品化的培训思路,实行“绿春开单、学校下单、学院排课、干部上课”的“菜单式”教育培训模式,先后在中国海洋大学举办乡村振兴、党政干部素质能力提升等3个专题培训班,培训绿春优秀党员干部128人,中国海洋大学名师“线上”培训绿春各级领导干部3700余人。“项目化”助推人才振兴。与中国海洋大学签订《帮扶人才振兴项目经费捐赠协议书》,向绿春提供30万元人才经费,用于干部互派互访、年轻干部挂职锻炼、专家支援服务等方面,补齐绿春人才工作短板,助推营造“近悦远来”的人才发展环境。

引来“博士团”,汇聚“人才动能”。实施“行远计划”。制定《中国海洋大学研究生赴绿春县挂职锻炼工作方案》,同中国海洋大学一道实施“行远计划”,根据绿春县人才专业需求,按照“绿春所需海大所能”的原则,选派6名“红旗智援博士团”在读硕士、博士研究生,赴绿春县挂职锻炼,服务于党建、农业、水利、畜牧、规划等多个领域。写好“绿春论文”。积极探索“绿春出题+博士团答题”帮扶路子,博士团成员围绕绿春发展急需破解的集体经济、文旅产业、电子商务等课题,走访农户130余人,调研足迹里程长达656公里,争取电商及旅游产业课题基金40万元,推动做活绿春文旅产业“文章”。直播“卖货出圈”。发挥“红旗智援博士团”优势,在绿春揭牌成立“中国海洋大学绿春实践基地”,搭建“博士智援”线上微店,先后为12家企业开通电商渠道,参与进出口商品交易会、南博会等直播48场次,成功将红米线、玛玉茶、铁皮石斛等十余种“土特产”推广至全国各地,直接线上销售农产品171万元,“线上+线下”直播效益带动群众3.7万人,助力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普志康  管宴梅(绿春县委组织部  )


责任编辑:马萧

相关热词搜索:绿春县校地联动茶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