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乡村振兴  >  正文

栗子园村:煤炭村的转型之路

2024-07-02 17:21:44  来源:《致富天地》2024年06期

清明节过后,云南省弥渡县苴力镇栗子园村绿意盎然、欣欣向荣,村民们正忙着收割贡菜。曾经的栗子园村因生产煤炭而闻名,是当地小有名气的“黑金腹地”。近年来,当地群众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依靠“一头猪、一头牛、一只鸡、一片果、一棵菜、一味药、一朵花”实现转型发展,走出了一条绿色生态的产业发展之路。

栗子园村举办丰收节活动

“黑金腹地”转型发展

过去,栗子园村盛产煤炭,最多时村内共有大小煤矿10多座。在煤矿生意兴隆时,村民李钦一直在矿山上开大车拉煤,一干就是10多年。“听说矿山要关停,我急得整夜睡不着觉。当时不少人都跟我一样,认为村子离了煤炭就不会再有发展了。”李钦说。

转型发展的压力不仅压在村民肩头,更压在村“两委”班子的心头。“2014年4月,村里的煤矿全部关停后,我们一直在摸索新的发展路子。”栗子园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杨正斌说,在挂包单位以及村“两委”的共同努力下,村里最初确定了发展重楼、肉牛、土鸡、生猪和经济林果五个产业。李钦家是村里最先开展养殖的农户之一,家中养了土鸡、生猪、肉牛,如今家庭年纯收入超过100万元,不仅实现增收致富,发展的信心也越来越足。

在栗子园村,像李钦一样依靠转型发展实现增收的村民不在少数。“我们村有2.3万余亩林地,要想改变过去靠山吃山的‘黑色经济’,实现‘绿色发展’,就要从改善生态环境入手。”杨正斌说,本着种养结合、多元发展的思路,当地着力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把缺水干旱、产量较低的大片山地变成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双提升的特色产业发展基地。如今,力六山片区的玫瑰李、阿孔本村的肉牛、栗子园村的万寿菊和贡菜……经过多年打造,产业遍地开花。

合作联社带动增收

产业发展起来后,农产品如何卖出好价钱?为此,在村党总支的引领下,栗子园村成立了生猪养殖和水果、中药材种植等7个农民专业合作社,由村党总支牵头、7个合作社共同组建弥渡栗园产业合作联社,搭建起“1+7”产业发展新平台。

“通过党组织引领,全村709户村民全部加入合作社,共有社员1600余人。”据弥渡栗园产业合作联社理事长杨学银介绍,合作社按照“党组织带领致富能人,致富能人带好合作社,合作社带动群众”的模式,通过“一人带一户、一户带一组、一组带一片”,实现家家有产业、户户稳增收。

针对群众在种植、养殖方面的困难,合作联社采取统一供应种苗、统一生产技术、统一产品标准、统一品牌包装、统一订单销售的“五统一”经营模式,提供生产、加工、销售、技术“一条龙”服务。同时,按照略高于市场价的标准统一收购农产品,让乡亲们吃下发展产业的“定心丸”。在用工上,合作联社优先招用本村村民。

此外,合作联社建立“优秀人才、致富能人、合作社负责人、村组后备干部”的人才培养链条,通过产业留人、乡愁留人和项目支持、贷款扶持等措施,吸引本村人才返乡创业。近三年,共吸引200余名青年人才回乡发展。弥渡栗园产业合作联社先后被评为国家级、省级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社。

融合发展振兴乡村

近年来,栗子园村依托沪滇协作项目,以“兴产业、建支柱”为突破口,着力推进乡村振兴。争取上海市对口帮扶单位投入资金,建成万寿菊初加工厂,新建冷库、烘干房、农副产品仓库、农副产品包装车间各1座,合作联社功能得到提升,带动栗子园村的万寿菊种植面积从1200亩扩大到2000多亩,每年为村集体带来15万元的资产性收益。

为改变收入单一的局面,栗子园村积极引导群众规模化种植万寿菊,走出了一条农文旅融合发展的新路子。近三年来,每年中秋、国庆节期间,栗子园村通过举办赏菊花、话丰收、庆国庆活动,累计接待县内外游客2万余人,带动合作联社收入超过20万元,助力农特产品销售160万元以上。

如今,栗子园村依托万寿菊花海景观、原生态农产品等资源,逐渐打造出一条“有鲜果摘、有土鸡抓、有鸡蛋捡、有山菜品、有好戏看、有矿洞探、有亲家访、有花海游”的“八有”生态旅游线路,乡村振兴之路越走越宽。

本刊记者 李宏刚 通讯员 赖晓娴/文图

责任编辑:谭江华

相关热词搜索:栗子煤炭转型
网友评论已有0条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
昵称:    验证码: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代表本网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