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队员风采  >  正文

用军人底色绘就乡村振兴新画卷

2024-07-12 18:40:13  来源:云岭先锋网

2022年5月,省政协机关干部王建强被派驻到绿春县三猛乡哈德村,担任驻村第一书记,如今已有两个年头。两年来,他扑下身子,真抓实干,始终把群众利益放在第一位,牢记第一书记的“第一责任”、站好“第一位置”、扛起“第一担当”,走遍了哈德村8个村民小组,遍访了全村281户1530人,见证着村里的一砖一瓦、一草一木的变化。作为一名军转干部,他把一腔永不褪色的绿色情怀挥洒在田野乡间,在哈德村播种下了乡村振兴的新希望。

牢记“第一责任”,踏实肯干“筑阵地”

“建强基层党组织”是乡村振兴的关键所在。根据《云南省驻村工作“五项职责任务”清单》,建强村党组织是首要任务。可是,王建强刚到哈德村时,映入眼帘的是艰苦的办公环境、落后的办公设备和软弱的班子。村干部全挤在一间仅有20平方米的办公室里,厨房和办公室连为一体,平时也见不到几个人来“办公”。

面对如此环境,王建强倍感压力,但作为一名退役军人,他告诉自己:迎难而上敢“啃硬骨头”方为军人本色。他下决心改变哈德村“一穷二白”的艰苦办公条件,筑起坚强战斗堡垒。

刚安顿下来,王建强就开始为改善村里的办公条件奔忙,找“娘家”单位汇报,向组织请示,在他的不懈努力下,资金很快到位,为村里新建了一个厨房,把生活区和办公区分开,又为哈德村升级改造办公场所,打造了三猛乡第一个规范的党群服务中心,并协调爱心人士捐助电脑10台,文件柜4个、沙发1套,村里办公场所面貌焕然一新。同时,他还统筹工作经费,规范了村里7个党支部活动室标准化制度建设,哈德村的基层堡垒作用得到明显增强。

阵地建好不是目的,用好才是关键。基础设施完善后,王建强又着手开展思想提升工作,但是,语言不通成了他走近党员群众,取得群众信任的一道坎。如何走进党员群众?王建强从自己的退役军人身份入手,默默排查记住村里的退役军人,通过拉家常过往、聊部队故事,从而和他们建立起“新战友情”,在他的一声声“老班长”“老战友”唠嗑聊天中,全村13名退役军人很快和他打成一片,成了他进村入户的“翻译员”和“领路人”。在“老战友”们的加持下,他将党建工作落实并融入日常互动交流中,着眼抓班子带队伍、强学习提能力,带头落实“三会一课”、组织生活会等制度,不断提升党员理论素养,增强党员意识。结合驻村实际,从学习借鉴“千万工程”经验入手,创新内容、活化方式,组织带领党员和干部群众常态化排查、清扫各村进村道路隐患点和卫生,不断增强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和党组织凝聚力。

站好“第一位置”,勇于突破“上台阶”

他时常说,这一方净土,能赏梯田美景、品高山绿茶、尝哈尼盛宴、涤满身尘埃,是云雾间的宝藏哈尼村落,尤其是作为第一书记,一定要站好自己的“第一位置”,为美丽的哈尼村庄做些“实在”事,留下最美的回忆”。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刚驻村的第一天,他就主动要求村干部带着自己进村入户,了解村情民情。

基础设施落后问题不解决,乡村振兴就无从谈起,作为第一书记,他既是群众的帮扶人、引路人和贴心人,也是村里基础设施建设的协调人。看到群众扛着重物在高低不平的村庄里走着,看到嬉戏的小孩在没有任何防护的球场上玩耍,他看在眼里,急在心头,他暗暗下定决心,一定要将安全护栏安装上,于是他利用驻村工作经费并协调相关资金,完成了全村8个村民小组937米安全护栏建设,同时安装了太阳能路灯75盏,筑牢了百姓“安全墙”,点亮了群众的“出行路”。

由于农村缺乏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农村老人普遍缺乏照顾和关心,为补齐农村养老短板,在三猛乡至县城道路维修期间,王建强多次往返奔波省城和三猛乡单程10多个小时的路程间,到相关部门协调并推进项目落地,争取90万项目资金建成了哈德村养老互助服务站,积极探索农村老人“原居养老”升级为“互助养老”模式,为实现农村老年人互相帮扶、抱团取暖打下坚实基础。

扛起“第一担当”,永不止步“暖民心”

无论是防返贫监测、防汛减灾、民生实事,王建强都能做到坚守在岗、扛责在肩、为民在心。村民的烦心事再小,也时时牵扯着王建强的心。身边的朋友经常调侃他说“驻村以来你修车的钱都要比你驻村补贴高多了”,但他把群众放在心里,坚定地说“来了就是要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

刚到哈德驻村的第一个月,王建强了解到虾红村民小组陈欧九多年前车祸导致右脚受伤后,一直无法正常行走,得知陈欧九一家四口,有一个儿子还因精神病长期住院,家庭情况特殊,他及时与工作队员研讨帮扶方案。第一时间协调了拐杖和轮椅以方便陈欧九出行,同时,联系了部队的战友,通过层层对接,将陈欧九送至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二六医院进行手术治疗,协调爱心人士定向捐助帮扶资金1万元,切实解决了陈欧九治疗的后顾之忧。

驻村两年来,王建强从细微入手、从实际出发,在一件件小事、实事中为民纾困。国之大计,教育为本,针对乡村教育基础设施的突出问题,王建强与邻村的驻村队员李兴共同发起“爱民助学 暖冬三猛”活动,对接云南省民营企业家协会、云南省河南商会、狮子会(公益组织)等行业企业,协调资金近60万元,解决了中小学教学楼漏雨、洗澡室无热水器等问题,还对接捐赠了被褥、文具等生活学习物资,在提升三猛乡辖区内中小学办学条件的同时,改善学生学习生活条件;协调企业家向全乡31名优秀退役军人代表送上了价值7万余元的慰问品和慰问金,进一步弘扬拥军优属的优良传统,提升退役军人的荣誉感、归属感和获得感;关注残疾人事业,协调对接省残联为三猛乡发放覆盖全乡残疾人的价值约6万元的辅助器材共64件,解决残疾群众的辅助器材问题。一件件驻村的大事小事,是王建强同志用一个个实际行动、用心用情为群众办的实事好事。

“我最放心不下的还有中处的李干院两姐妹的读书问题,还有俄莫中寨的李黑然户要关注好,规东的陈波忠回来建房了,收入要提前测算摸清,虾红陈欧九的儿子出去昆明打工1个月了,一直都说不稳定,要持续关注好”……而今,虽任期已满,但王建强对哈德村的牵挂还一直在继续。

“曾经当兵是为国防,现在驻村是为人民,我会尽己所能为民办实事、办好事,军人‘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不能丢!”从部队到省政协机关再到乡村振兴一线,王建强所走的每一步都扎实而坚定,成功诠释了退役军人的担当本色,积极传递了正能量,树立了驻村队员的好形象,唱响了乡村振兴的主旋律。

绿春县三猛乡供稿

责任编辑:谭江华

相关热词搜索:军人底色乡村振兴画卷
下一篇:相信土地的力量
网友评论已有0条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
昵称:    验证码: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代表本网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