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省全面推进社会体制改革

2024-07-13 08:16:35  来源:云南日报

原标题:我省全面推进社会体制改革——

不断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变为现实

中国式现代化,民生为大。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紧紧围绕更好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深化社会体制改革,实现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

近年来,我省着眼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加快社会事业改革,着眼于维护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创新社会治理,“一老一小”、就业、社会保障、基层治理等领域改革成果丰硕,叫响“有一种叫云南的生活”。

聚焦民之所需

改革发展成果可感可及

在楚雄市栗子园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幸福食堂,老年人们量量血压、按按肩颈,再吃顿便宜又丰富的午餐,日子悠然惬意。镇雄县龙井村儿童之家,护航全村1400余名儿童的健康成长,组织的歌舞、绘画、手工、阅读、游戏等活动不时走进各村小组,让孩子们的童年充满欢乐与笑声。

“一老一小”牵动千万家庭。近年来,我省持续以改革推动养老服务、儿童福利工作取得新成效。

坚持事业产业并重,提升养老服务质量。养老机构建设、适老化改造迅速铺开,“三社联动”为独居、空巢、留守等特殊家庭老年人提供居家探访与帮扶服务,与13个省区市建立旅居养老联盟,吸引社会资本投入我省养老服务资金达43.68亿元。

坚持儿童利益最大化,提升关爱水平。儿童福利机构“养、治、教、康、社工”一体化发展,33.4万余名留守儿童信息录入信息系统,实施“监护提质”“精准帮扶”“安全防护”等5个专项行动,儿童主任、儿童督导员实现全覆盖。

以改革发展成果兜牢民生底线,不分地域、性别、年龄、职业,人民群众真切地感受到改革带来的新变化。

社会救助打造“物质+服务”新模式,在发钱发物等物质救助基础上,通过引入社会参与等方式,在照料护理、康复训练、送医陪护、社会融入、心理疏导等方面开展服务,满足困难群众个性化、多样化需求。

重大疾病医疗保险和救助制度不断完善,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持续稳定在95%以上;打造“家门口的医保服务圈”,全省4562万参保人在家门口就能享受标准规范、方便快捷的医保服务;探索门诊“一站式”服务,改善就医感受提升患者体验。

针对妇女群体的“三访四察五送”活动,及时掌握、解决妇女儿童和家庭所急所需所盼,推动妇女儿童维权服务嵌入、工作纳入、力量融入基层社会治理。

“系统集成、人员下沉”开辟困难职工帮扶新模式,7.1万名困难职工实现解困脱困,困难职工帮扶工作多次排名全国前列。

保障性租赁住房建设有力推进,有效解决5.8万余名新市民、青年人的住房困难问题。

回应民之所盼

满足群众美好生活需要

今年6月,又到一年毕业季,得益于人社部门创新实施的“企业参访”行动,90名高校毕业生来到云南白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求职者与企业高效精准对接。今年5月,“云岭创业贷”试点推出,通过扩大扶持对象、提高贷款额度、争取最优利息、优化服务流程等措施,着力破解融资难、融资贵问题,大力助推创业促就业。

2022年,永仁县的打工人殷波和妻子来到本县“幸福里”社区务工,实现家门口就业。如今,永仁幸福里“用工企业+用工平台+务工人员”的就地就近就业新模式在全省复制推广,成为破解企业用工难、引人留人难、民众就地就近就业增收难“三难”问题的有效路径,实打实地推动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就业是最基本的民生。就业公共服务制度、创业带动就业保障制度的日益完善,给予每个人通过辛勤努力实现自身发展的机会,也折射出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要愈发多元。多元的需要,催促改革迈出新步伐。

“引领+培育+孵化+服务”新模式,为青年返乡入乡创业兴乡注入新动力。组建“青春百团助百村”服务团,开展“返家乡”社会实践活动,建立覆盖129个县(市、区)的青创协会(联盟),培育联络1.5万余名青年高素质农民。

深化户籍制度改革服务新型城镇化。全面放开全省城镇地区户口迁移政策,畅通了购房、租房、就业、人才政策四条落户渠道,城镇落户基本实现“零门槛”。推动户籍制度和居住证制度衔接并轨,保障不愿迁移户口群众的城镇基本公共服务和市民化待遇,仅今年以来全省核发居住证32万余份。

完善联农带农常态长效机制,推进“利益联结10种模式”转化运用;推进用水权改革,构建水权交易平台,首单水权交易落地;加强农村产权流转交易市场规范化建设,西南地区首个市场化规范化数字化农村产权交易中心在峨山挂牌;全面推行“1+3+N+1”旅游市场综合监管模式,让“有一种叫云南的生活”更加美好、具体;昆明市盘龙区试点信托制物业管理模式,探索破解老旧小区管理难题……改革不止,发展成果不断转化为生活品质。

心怀民之所忧

边疆民族地区和谐稳定

汛期某日21时至23时,泸水市气象部门连发雷电橙色预警,市防汛抗旱指挥部办公室“叫应”“叫醒”重点防范区域。次日2时35分,重点区域巡查排查发现有河水漫出河道。10分钟后,河道沿岸及下游受威胁的77户245名群众陆续转移至避灾点。

这一避险典型案例是我省近年来持续完善防汛“1262”预警与叫应机制的具体展现。顺畅的机制确保山洪灾害预报预警信息“发得出、能收到、叫得应”,确保受威胁群众应转尽转、应转早转,切实守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党的工作最坚实的力量支撑在基层,经济社会发展和民生最突出的矛盾和问题也在基层。健全城乡基层治理体系的过程中,2023年《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方案》明确组建各级党委社会工作部门。目前,我省16个州(市)、129个县(市、区)党委社会工作部已全部完成挂牌组建,以基层治理的大逻辑统揽社会工作高效统筹联动,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

建立健全党政军警民合力强边固防工作机制,我省在全国率先完善五级边防委及其办公室组织架构;扎实开展普法强基补短板专项行动,着力打造新时代“枫桥经验”云南实践样板,大批矛盾在基层得到化解;在全国率先实施知识产权跨行政区划“三合一”审判机制改革,扎实推进涉案企业合规改革试点工作;全面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全域创建,创新实施“枝繁干壮”“幸福花开”“石榴红”等工程,完成374个现代化边境幸福村建设……体制机制改革促边疆民族地区治理能力不断提升,绘就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和谐有序的温暖画卷。本报记者 岳晓琼

短评

以人民为中心全面推进改革

岳晓琼

“为了人民而发展,发展才有意义;依靠人民而发展,发展才有动力。”社会体制改革直接牵动千家万户,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取向要更加鲜明。

改革的目的归根结底就是为了让人民过上更好的日子。我省推进改革的一个突出特色就是以“小切口”推动“大改革”。防汛“1262”预警与叫应机制、教育卫生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防学生溺水等工作,都是以解决企业、基层、群众的急难愁盼为出发点,推动了一系列机制的创新和完善。

改革为了群众,改革依靠群众。我省总结推广永仁“幸福里”就业模式、牟定“五个三”治污机制等做法,推动相关工作取得实效。矛盾隐患排查调解、“一老一小”服务体系建设、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创建、应急预警响应,这些机制创新的落地,都离不开人民群众。

改革好不好,人民说了算。改革进入深水区,面临的形势纷繁复杂,要把人民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作为衡量改革得失的根本标准。

责任编辑:谭江华

网友评论已有0条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
昵称:    验证码: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代表本网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