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基层党建  >  正文

楚雄州:探索四大模式 全链条培育乡村工匠

2024-07-16 18:30:51  来源:云岭先锋网

楚雄州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推动乡村人才振兴的重要指示精神,创新乡村工匠“全链条”培养模式,全力“挖掘培养一批、传承发展一批、提升壮大一批”乡村工匠,加速打造“楚雄工匠”就业“聚集区”,助推群众稳就业促增收。

创新“组织管理+政策措施”匠人发展模式。楚雄州素有“工匠之乡”的美名,绣匠、银匠、铁匠、铜匠、陶匠、石匠、篱匠等一应俱全。州委、州政府因势利导,实施党建引领匠人强州战略,把打造“楚雄工匠”品牌纳入全州经济社会发展“盘子”,在组织领导、项目支持、经费保障上统筹规划,实施品牌培育、技能提升、就业总量倍增行动。2023年3月承办了全国首批乡村工匠职业技能试点比赛,为健全完善乡村工匠遴选分类工作机制提供了实践经验。

创新“实训基地+技能提升”匠人培养模式。紧扣全州优势特色产业,培育选树“楚雄彝绣”等26个具有楚雄特色、辨识度高的乡村工匠品牌。探索“培训中心+实训基地+技能提升”模式,投入1600多万元,建设“楚雄工匠”实训基地,采取订单培养、技能提升、校企合作等形式,累计开展技能培训2.88万人次,推动普通劳动力向技能人才转变。2023年6月完成10个“彝医药大师工作室”建设项目申报评选工作,为培养彝医药高端研发和加工人才奠定坚实基础。

创新“开发岗位+实现就业”匠人就业模式。开启“1+M+N”就业新模式,“1”即以“楚雄彝绣”领衔,“M”即“姚安花卉工”“元谋菜农”“永仁产业工”等齐头并进,“N”即“楚雄建工”“楚雄家政”“楚雄保安”等多点辐射,充分挖掘就业岗位,让楚雄匠人充分就业,形成“楚雄工匠”就业“聚集区”。目前,“楚雄彝绣”乡村工匠品牌已成为增收致富“新引擎”,全州现有彝绣经营户538户、彝绣车间42个、绣坊90个、彝绣协会66个、彝绣电商38个,建成彝绣产业园7个,有彝族刺绣国家级、省级、州级代表性传承人共63人,绣娘5.7万人,绣娘人均收入达3180元。

创新“技能认证+口碑效应”匠人激励模式。出台乡土人才和“楚雄工匠”激励机制,对有突出贡献的乡村工匠给予表彰奖励。对“楚雄工匠”实行星级管理,颁发“楚雄工匠”技能人才品牌标识和认定证书,在社会上形成良好的“口碑效应”。“楚雄彝绣”形象代言人丁兰英当选“全国98个新星劳务品牌形象代言人”、入选2024年“国家级乡村工匠名师”;认定彝绣行业兴滇人才—云岭首席技师3名,兴楚人才—彝乡名匠17名。


责任编辑:马萧

相关热词搜索:工匠彝绣聚集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