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9页:热点 上一页3  4下一页
 
页面导航

  • 第A1页
    封面

  • 第A2页
    封二

  • 第01页
    卷首语

  • 第02页
    目录

  • 第03页
    目录

  • 第04页
    时政

  • 第05页
    时政

  • 第06页
    热点

  • 第07页
    热点

  • 第08页
    热点

  • 第09页
    热点

  • 第10页
    热点

  • 第11页
    专题

  • 第12页
    专题

  • 第13页
    专题

  • 第14页
    专题

  • 第15页
    专题

  • 第16页
    专题

  • 第17页
    专题

  • 第18页
    故事

  • 第19页
    故事

  • 第20页
    故事

  • 第21页
    故事

  • 第22页
    故事

  • 第23页
    故事

  • 第24页
    故事

  • 第25页
    故事

  • 第26页
    养生

  • 第27页
    养生

  • 第28页
    养生

  • 第29页
    养生

  • 第30页
    养生

  • 第31页
    养生

  • 第32页
    养生

  • 第33页
    养生

  • 第34页
    养生

  • 第35页
    养生

  • 第36页
    养生

  • 第37页
    文化

  • 第38页
    文化

  • 第39页
    文化

  • 第40页
    文化

  • 第41页
    文化

  • 第42页
    文化

  • 第43页
    文化

  • 第44页
    文化

  • 第45页
    交流

  • 第46页
    交流

  • 第47页
    交流

  • 第48页
    交流

  • 第49页
    交流

  • 第50页
    服务

  • 第51页
    服务

  • 第52页
    服务

  • 第53页
    服务

  • 第54页
    服务

  • 第55页
    服务

  • 第56页
    服务

  • 第A3页
    封三

  • 第A4页
    封底
 
标题导航
2023年5月16日出版
放大 缩小 默认
青少年玩手机成瘾病根何在
 

近日,某大学课题组在5年走访4省10个县(市、区)1000个村庄后发现,青少年群体尤其是农村留守儿童,玩智能手机成瘾已濒临失控地步。人们普遍认为,这是家庭教育缺失导致。那么,青少年玩手机成瘾的病根究竟在哪?又如何破解?

手机成孩子的“陪伴者”

“别看手机了”“把手机放下”……不知从何起,这些“口头禅”成了家长对孩子每天重复最多的话。调查显示,由于缺乏管束、课外生活单调等原因,越来越多的青少年沉迷手机,进而引发近视高发、身体变差、精神颓丧、孤独自闭等多重问题。

家住滇东北某村的孩子小张,由于父母外出务工,留在家乡由爷爷奶奶照看。为方便与孩子交流,小张的父母专门给他买了一部智能手机。没过多久,小张就被手机中的游戏和短视频所吸引,每天沉迷手机,不再与小伙伴一起进行户外活动,学习成绩开始下滑。爷爷奶奶渐渐察觉到问题的严重性,但又无法有效引导。

除了家庭,学校也有无奈的一面。“目前,我们学校对手机的管控还是很严格的。”曲靖市某中学负责人费老师告诉记者,“为防止学生玩手机成瘾导致学习成绩下滑,学校禁止学生带手机入校,一经发现严肃处理甚至建议转学”。凭借严格的校园管理措施,近年来,该校的中考和高考成绩排在全市前列。然而,费老师也坦言,学校只能禁止学生在校期间使用手机,一出校门,部分学生往往会“失控”,一些学生形成了“回家玩手机两天,在学校睡五天,浑浑噩噩,无心上学”的状态。

目前,青少年沉迷手机的现象较为普遍,特别是一些留守儿童,手机已成为他们童年的“陪伴者”。2022年11月,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新闻传播学院、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共同发布的《中国未成年人互联网运用报告(2022)》显示,未成年人近半年内的上网率达99.9%,显著高于全国互联网普及率(73%)。

找准病根

记者采访发现,青少年沉迷手机的原因有很多,首先是孩子缺少父母的陪伴,家庭教育缺失,尤其是农村留守儿童,父母长期在外务工,十天半个月甚至几个月才回家一次,家中老人能照管其生活已不易。这些小孩情感缺失,长期处于自我认同度低、孤独感强烈的状态,容易从虚拟世界寻求慰藉。而在城市,一些家长忙于工作,常常难以顾及孩子的情感和陪伴需求,手机便成了孩子打发时间的工具。

“孩子下午三四点就放学,我们家长要到五六点才下班,孩子放学后不是玩手机,就是到处乱跑。”曲靖市麒麟区寥廓街道龙潭社区的一位家长无奈地表示。

一些业内专家表示,围绕手机展开的家庭教育问题尽管都与手机的存在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但造成这些问题的根本原因,或者解决这些问题的最佳切入点并不在手机上。如今手机与互联网已成为青少年成长过程中重要的一部分,从这个角度而言,就要从“入口”管住青少年对手机和互联网的接触。

“手机和网络并非天生就是洪水猛兽,其危害在于沉迷。”楚雄师范学院语言文化学院副教授李联廉表示,要解决青少年沉迷手机问题,封堵不是出路,必须找准病根,对症下药。

净网护苗助成长

家长是孩子成长的第一责任人,履行监管主体责任是家长不能推卸的责任。采访中,包括费老师在内的一些基层教师直言,并不鼓励家长过早给孩子购买手机,因为靠孩子自控太难。

“要破解家庭教育中的‘手机难题’,学校和家庭要同时发力。”云南师范大学文学院硕士研究生导师李瑛认为,中小学校在做好校内手机管理的同时,应主动开展倡导健康休闲的思想教育,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如组织“远离手机、健康成长”的主题征文、演讲比赛等,让孩子在各种活动中真正了解玩手机成瘾带来的危害。同时,针对农村地区家庭教育水平普遍偏低的现状,相关部门应强化家庭教育中父母作为监护人的责任意识,并引导家长参与到孩子的家庭教育中来。对于一些严重沉迷手机的孩子,家长应及时带孩子去看心理医生。

同时,也要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李联廉表示,有条件的地方可以邀请一些志愿服务机构组织开展一系列青少年户外活动、关爱儿童活动等,如暑期夏令营、寒假实践活动等,让孩子在空余时间能参与到有意义的集体活动中,充实自己的精神世界。同时,利用公共场所拓展留守儿童的游乐空间,组织老党员、退休教师、大学生志愿者等,常态化开展村(社区)史讲解、文体活动等,让孩子放学后“有伴可玩,有地可玩”,为他们搭建活动平台。

此外,相关专家表示,互联网产品的运营与管理者也要负起责任,应主动维护未成年人网络空间的健康与安全,只有净化了问题的源头,下游终端才能免遭污染。

本刊记者 杨旭东/文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