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页:文化 上一页3  4下一页
 
页面导航

  • 第A1页
    封面

  • 第A2页
    封二

  • 第01页
    卷首语

  • 第02页
    目录

  • 第03页
    目录

  • 第04页
    时政

  • 第05页
    时政

  • 第06页
    热点

  • 第07页
    热点

  • 第08页
    热点

  • 第09页
    热点

  • 第10页
    热点

  • 第11页
    专题

  • 第12页
    专题

  • 第13页
    专题

  • 第14页
    专题

  • 第15页
    专题

  • 第16页
    专题

  • 第17页
    专题

  • 第18页
    故事

  • 第19页
    故事

  • 第20页
    故事

  • 第21页
    故事

  • 第22页
    故事

  • 第23页
    故事

  • 第24页
    故事

  • 第25页
    故事

  • 第26页
    养生

  • 第27页
    养生

  • 第28页
    养生

  • 第29页
    养生

  • 第30页
    养生

  • 第31页
    养生

  • 第32页
    养生

  • 第33页
    养生

  • 第34页
    养生

  • 第35页
    养生

  • 第36页
    养生

  • 第37页
    文化

  • 第38页
    文化

  • 第39页
    文化

  • 第40页
    文化

  • 第41页
    文化

  • 第42页
    文化

  • 第43页
    文化

  • 第44页
    文化

  • 第45页
    交流

  • 第46页
    交流

  • 第47页
    交流

  • 第48页
    交流

  • 第49页
    交流

  • 第50页
    服务

  • 第51页
    服务

  • 第52页
    服务

  • 第53页
    服务

  • 第54页
    服务

  • 第55页
    服务

  • 第56页
    服务

  • 第A3页
    封三

  • 第A4页
    封底
 
标题导航
2023年5月16日出版
放大 缩小 默认
彝剧《喝三秒》:“以小见大”折射乡土百态
 
37

彝剧《喝三秒》剧情简介:

该剧讲述王镇长为投资新建葡萄产业基地项目下乡考察,来到七宝镇时,恰逢老九家的葡萄园招工。王镇长乔装应聘,在通过两关考试后,被一道“喝三秒”的题难住。原来,“喝三秒”考的是喝酒,老九在酒桶上装了水龙头,能对着水龙头喝足三秒的人才招收。王镇长沉着应对,最终了解老九招工必须“喝三秒”的苦衷,圆满解决葡萄产业基地难事。

2014年7月,彝剧小戏《喝三秒》初登舞台便一鸣惊人。由于反响良好,该剧进行多次演出,参加省内外各项赛事并获奖。2017年,《喝三秒》入选云南小戏组合,代表云南省参加全国基层院团戏曲会演,得到领导、专家和观众的一致好评,时任文化部(今文化和旅游部)部长雒树刚观看后,给予该剧“接地气、扬正气、有人气”的高度评价。2020年,该剧荣获第八届云南省文学艺术奖“云南戏剧山茶花奖”。

采风汲取创作灵感

彝剧是云南四大少数民族剧种之一,自1958年诞生后,便在楚雄彝族自治州大姚县、永仁县、楚雄市等地广泛流传,并于2008年6月被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作为楚雄州特有的少数民族剧种,彝剧以浓郁的民族特色、贴近生活的题材、载歌载舞的表演形式广受群众喜爱。据介绍,彝剧源于生产生活和节庆祭祀,类似于“话剧加唱”,但在演唱中又加入彝族的打跳和舞蹈动作,热闹非凡。唱词则传承彝族民歌的一些创作手法,具有欢快、清新、优美、抒情的风格特点,乡土气息浓郁。

2013年,楚雄州民族艺术剧院编剧李垠在一次采风中偶然听到一个故事,大意是一位老人要招上门女婿,觉得女婿不会喝酒不行,就拿出大碗,要求候选人喝足三秒,“考试”合格方能成为上门女婿。李垠觉得很有意思,便以这个故事为蓝本,创作剧本《喝三秒》。她希望通过这部戏,聚焦群众喜闻乐见的话题,反映他们的所思所想,折射出对新生活的渴望。

彝剧小戏《喝三秒》一经推出就获誉无数。2014年,参加首届长江流域小戏小品展演,获得“小戏类优秀推荐剧目”(二等奖)。2015年,参加第四届中国少数民族戏剧会演,获得优秀剧目奖。编剧李垠和导演郭剑波分别荣获优秀(小戏)编剧奖和优秀导演奖。“这是我人生中第一次拿到优秀导演奖,心情非常激动。”郭剑波对那次获奖印象深刻。

剧本创作数易其稿

“俗话说‘十年磨一戏’,《喝三秒》的剧本创作曾数易其稿,进行了16次修改完善。”据郭剑波介绍,2014年,《喝三秒》第一次登上舞台参加展演后,在导演、编剧和演员开展二度创作时,又对剧本的情景、情节等进行多次修改、提升,旨在凸显彝剧的剧种特色。

2017年,《喝三秒》在北京参加全国基层院团戏曲会演时,时长从最初的30分钟缩短到24分钟。“这个版本已经非常精炼,哪怕再减少一个字,都会影响到剧本的完整性。”郭剑波说。在执导过程中,郭剑波和李垠有过无数次思想碰撞,很多时候,由于无法用语言准确表达意图,郭剑波就用表演的形式把剧情呈现给李垠,帮助她把剧本打磨得更加成熟。包括镇长这个角色设定,最初是由男演员扮演。经过反复推敲后,最终改由女演员扮演。

郭剑波认为,对剧本最成功的修改,就是把原本老九让镇长喝醉的情节改成镇长巧施妙计,把本该自己喝的酒让老九喝下,醉酒后道出“喝三秒”的实情。“从戏剧冲突的角度来讲,经过修改后,戏剧性和观赏性都得以增强。”郭剑波说。

最终版的《喝三秒》不仅充分发挥彝剧以歌舞演故事的写意性,更是充满浓郁的生活气息,使整部剧新鲜、活泼、生动,富有艺术感染力。在展现人物内心的剧烈变化时,还运用彝族民间舞蹈“八脚穿花”等动作,力求人物刻画形象生动。在语言方面,大量使用诸如“眉毛上挂炮仗——急在眼前”等生动贴切的彝族民间谚语,拉近与观众的距离。

获赞“接地气、扬正气、有人气”

“小戏虽小,但‘五脏俱全’。《喝三秒》非常有情趣,讲的是一对夫妻在发展葡萄种植时遇到的事,很贴近生活,非常接地气”“整部戏的舞蹈编排很精心,特别有彝族风味,很好看”……

在北京民族文化宫大剧院演出时,剧长仅24分钟的《喝三秒》给观众留下了深刻印象。演出结束后,时任文化部部长雒树刚登上舞台,对该剧给予“接地气、扬正气、有人气”的评价。“剧组参加过很多赛事和演出,从来没有得到过如此高的评价。这让我们非常激动,也很受鼓舞。”郭剑波说。

在随后召开的基层戏曲院团艺术创作专题研讨会上,时任中国少数民族戏剧学会名誉会长谭志湘认为,《喝三秒》戏虽小,却真实反映出生活中的干群关系、党风廉政的大问题。在演出形式上充分发挥彝剧的优势,载歌载舞、活泼多变、顺畅自然,特别是彝族民间舞蹈的有机融入,“极具民族色彩,好看又不隔生”。她还夸赞剧中饰演大爹的演员“表演张弛有度、夸张幽默,但不失生活质感,收放分寸拿捏适度”。

与会专家认为,《喝三秒》是彝剧发展的一个分水岭。“这标志着彝剧发展又迈上一个新台阶,包括音乐、舞美、表演、导演及综合技法在内,都趋于成熟。《喝三秒》能得到观众的喜爱和领导、专家的认可,证明这种创作方法和方向是正确的。有了这份肯定,我们的创作会更有底气。”郭剑波对彝剧的未来充满信心。

本刊记者 谭宗慧/文

(本文配图均为《喝三秒》剧照 楚雄州民族艺术剧院供图)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