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故事 上一页3  4下一页
 
页面导航

  • 第A1页
    封面

  • 第A2页
    封二

  • 第01页
    卷首语

  • 第02页
    目录

  • 第03页
    目录

  • 第04页
    时政

  • 第05页
    时政

  • 第06页
    时政

  • 第07页
    时政

  • 第08页
    时政

  • 第09页
    专题

  • 第10页
    专题

  • 第11页
    专题

  • 第12页
    专题

  • 第13页
    专题

  • 第14页
    专题

  • 第15页
    专题

  • 第16页
    专题

  • 第17页
    专题

  • 第18页
    热点

  • 第19页
    热点

  • 第20页
    热点

  • 第21页
    热点

  • 第22页
    热点

  • 第23页
    故事

  • 第24页
    故事

  • 第25页
    故事

  • 第26页
    故事

  • 第27页
    故事

  • 第28页
    故事

  • 第29页
    故事

  • 第30页
    故事

  • 第31页
    养生

  • 第32页
    养生

  • 第33页
    养生

  • 第34页
    养生

  • 第35页
    养生

  • 第36页
    养生

  • 第37页
    养生

  • 第38页
    养生

  • 第39页
    养生

  • 第40页
    养生

  • 第41页
    养生

  • 第42页
    文化

  • 第43页
    文化

  • 第44页
    文化

  • 第45页
    文化

  • 第46页
    文化

  • 第47页
    文化

  • 第48页
    交流

  • 第49页
    交流

  • 第50页
    交流

  • 第51页
    交流

  • 第52页
    交流

  • 第53页
    服务

  • 第54页
    服务

  • 第55页
    服务

  • 第56页
    服务

  • 第A3页
    封三

  • 第A4页
    封底
 
标题导航
2023年7月16日出版
放大 缩小 默认
仲家楷:金沙江畔育良种
 
仲家楷查看麦穗生长情况

楚雄彝族自治州元谋县是农业科研人员的“育种天堂”,也是农业制种企业的“种子基地”。年逾六旬的元谋县南繁种子繁育协会党支部书记、会长仲家楷,正是元谋县种业发展的见证者和亲历者。20世纪80年代,中国农业科学院选中元谋县农场进行冬季育种,仲家楷参与育种管理,自此与种子结下不解之缘。40多年来,仲家楷始终致力于种子繁育工作,成为当地知名的育种专家。在他的带领下,元谋县南繁种子繁育协会被评为“云南省百强农村专业技术协会”,协会党支部也荣获“云南省先进基层党组织”称号。

与种子结缘

“会长,一亩土地应该播撒多少公斤青稞种子?”

“每亩土地可播撒5~7公斤种子。西藏、青海等地每亩土地播撒5公斤,东北地区每亩土地播撒7公斤。”

……

初见仲家楷,他正通过电话不厌其烦地解答种植户的问题。元谋县地处金沙江干热河谷气候带,光热资源充沛,昼夜温差大,全年基本无霜,适宜麦类、十字花科等作物种子繁育。依托气候资源优势,中国农科院在元谋县农场建立南繁基地,吸引大批北方地区的农科人员前来开展育种工作。“早在20世纪70年代,就陆续有来自黑龙江、内蒙古、甘肃等地的育种专家,将当地秋收后的麦类作物、油菜、玉米等育种材料带到元谋,开展冬季种子繁育与杂交后代加代、鉴定、扩繁工作。”仲家楷回忆道。

高中毕业后,仲家楷回乡务农,后经推荐成为一名教师。1981年,元谋县农场被农业部(今农业农村部)命名为“中国种子公司元谋基地”,中国农科院在此进行冬季育种,因急缺人手,需要聘请一批有文化的当地人协助管理。19岁的仲家楷被选中,进入农场工作。不久后,勤奋好学的仲家楷被育种专家选入团队,系统学习育繁种技术。“小麦怎么杂交、怎么选种、怎么施肥……专家团队手把手地传授技术,我也逐渐掌握了良种繁育和作物栽培的知识和技术。”仲家楷说。

1987年,仲家楷被推荐到中国农科院进修,系统深入学习育种技术。为期一年的学习,让仲家楷确定了未来的努力方向。“每个人都要吃饭,吃饭就必须种粮食,种粮食最关键的是要有种子。”在仲家楷看来,从事育种工作永远不会“失业”。

当好农场“大管家”

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全国各地的农业科研院所纷至沓来,将元谋县农场作为各自的育种实验场,仲家楷开始承担起特殊的使命——与育种专家并肩劳作。参与各类科研课题,让仲家楷迅速成长,悉数掌握良种繁育、作物栽培、植物生理、昆虫病理、生物统计等理论知识。

当时,元谋县农场交通、通信等基础条件不佳。比如,电话是手摇式的,打电话要先由邮局总台接通要找的单位,插入相应的端口方能通话。即便如此,这样的电话也只有数公里外的乡邮电所才有。在这样艰难的条件下,仲家楷又责无旁贷地当起了农场的“大管家”。“那个时期,全国先后有46家研究机构、86个研究课题组和众多育种企业来到元谋县农场,我负责张罗所有人的吃喝拉撒。”仲家楷说,为缓解育种专家的工作压力和紧张情绪,他利用休息时间带着大家四处散心。

为提升改造元谋县农场的基础设施,在以前的宿舍成为危房后,仲家楷自筹资金,修建一栋4层高、设有几十个房间的“专家楼”。每年秋冬季,育种专家从内蒙古、黑龙江、西藏等地来到元谋,在“专家楼”里一住就是半年。在院内的另一栋小楼里,仲家楷打造了厨房,并自费购买不少育种初筛、科研检测工具,供育种专家免费使用。

“宿舍里设施齐全,每天象征性地收一些费用。这笔费用只够开支水电费,但是为我们单位减轻了成本。”黑龙江红兴隆农业科学研究所农艺师梁长欣是“专家楼”的常客,在他记忆中,仲家楷时常为来自天南地北的育种专家组织集体活动,热心解决生活难题,大家都亲切地叫他“大哥”。

推进种业振兴

1996年,元谋县农场改称南繁村,“中国种子公司元谋基地”陷入无人管理的状态。但每年秋末,许多北方的农业科研单位和育种专家仍如候鸟般奔赴南繁村,仲家楷从中看到了希望——“中国种子公司元谋基地”是元谋县的“金字招牌”,绝不能被遗忘。“元谋县委、县政府根据农业产业化发展需要,对农业专业技术协会发展给予大力支持。”据仲家楷介绍,按照“民办、民管、民受益”的办会原则,经过认真筹备和精心组织,2004年4月8日,元谋县南繁种子繁育协会正式挂牌成立,专业从事粮食、蔬菜、花卉繁(制)种。

协会成立后,仲家楷全身心投入其中,努力扩大南繁技术优势和资源优势,探索出“协会+公司+农户+基地”的发展模式,在元谋县新华乡、江边乡等5个乡镇集中建立粮食、蔬菜优质种子繁育基地1.2万亩。为调动群众积极性,仲家楷采取“土地流转+技术培训”的方式,将育种土地流转费用从1986年的每亩500余元增加到现在的每亩3500元~15000元,繁育品种从小麦、玉米、大麦扩大到甜瓜、油菜等。此外,仲家楷还积极组建“农村党员田间技术示范培训学校”,许多村民经过培训成长为育种“土专家”。

夏季,南繁村进入一年中最“安静”的时节,前来制种的科研单位在5月底纷纷北归。基地里,玉米作物还在不断拔节生长,仲家楷指着茁壮的父本玉米植株说:“你看,它雄穗发达、花粉量大,所以母本玉米的种植行数可以到1∶5。”从青丝到白发,仲家楷仍在南繁村辛勤劳作。“中国人的饭碗要盛中国粮食,中国粮食得用中国培育的种子。我最大的心愿,就是让所有农民都种上中国人自己繁育出来的种子。”站在麦田里,仲家楷满怀信心地说。

本刊记者 杨旭东

通讯员 贾冬冬/文图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