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页:故事 上一页3  4下一页
 
页面导航

  • 第A1页
    封面

  • 第A2页
    封二

  • 第01页
    卷首语

  • 第02页
    目录

  • 第03页
    目录

  • 第04页
    时政

  • 第05页
    时政

  • 第06页
    时政

  • 第07页
    时政

  • 第08页
    时政

  • 第09页
    专题

  • 第10页
    专题

  • 第11页
    专题

  • 第12页
    专题

  • 第13页
    专题

  • 第14页
    专题

  • 第15页
    专题

  • 第16页
    专题

  • 第17页
    专题

  • 第18页
    热点

  • 第19页
    热点

  • 第20页
    热点

  • 第21页
    热点

  • 第22页
    热点

  • 第23页
    故事

  • 第24页
    故事

  • 第25页
    故事

  • 第26页
    故事

  • 第27页
    故事

  • 第28页
    故事

  • 第29页
    故事

  • 第30页
    故事

  • 第31页
    养生

  • 第32页
    养生

  • 第33页
    养生

  • 第34页
    养生

  • 第35页
    养生

  • 第36页
    养生

  • 第37页
    养生

  • 第38页
    养生

  • 第39页
    养生

  • 第40页
    养生

  • 第41页
    养生

  • 第42页
    文化

  • 第43页
    文化

  • 第44页
    文化

  • 第45页
    文化

  • 第46页
    文化

  • 第47页
    文化

  • 第48页
    交流

  • 第49页
    交流

  • 第50页
    交流

  • 第51页
    交流

  • 第52页
    交流

  • 第53页
    服务

  • 第54页
    服务

  • 第55页
    服务

  • 第56页
    服务

  • 第A3页
    封三

  • 第A4页
    封底
 
标题导航
2023年7月16日出版
放大 缩小 默认
沐英家族:镇守云南 忠心报国
 

作为明朝的开国功臣,洪武十四年(1381年),沐英与傅友德、蓝玉率兵30万远征云南。平定云南后,沐英奉朱元璋诏命留滇镇守。从1383年至1392年,沐英在云南建立卫所、移民屯田、传播儒学,为恢复和发展云南经济社会及文教事业作出卓越贡献。沐英过世后,他的十三代后人遵循其“忠心报国”的家训,接力戍守云南近300年,巩固祖国西南边陲稳定。

率军平定云南

元至正五年(1345年),沐英出生在濠州定远县(今安徽省凤阳县)一户穷苦人家。因父亲早逝,沐英随母度日。1351年5月,江淮地区爆发红巾军起义,元朝派兵镇压。沐英跟随母亲躲避战乱,后母亲不幸过世。1352年,7岁的沐英流浪到濠州城,被起义军将领朱元璋收留。当时,朱元璋与马氏膝下无子,便认沐英作义子,改姓朱。朱元璋夫妇视沐英如己出,不仅教他读书识字,还教他带兵打仗。18岁时,沐英已开始担当军事要职。25岁时,沐英被授镇国将军,任大都督府佥事。

明洪武十四年(1381年)9月,朱元璋以傅友德为征南将军,蓝玉、沐英分别为征南副将军,率军30万征讨盘踞云南的北元势力。沐英随傅友德等率主力军队先逼进曲靖,元梁王孛儿只斤·把匝剌瓦尔密闻讯后,派达里麻率军10万前往抵御。在攻打曲靖的白石江战役中,沐英机智用兵,付出很小的代价即攻克达里麻军,并将2万被俘士兵放还故乡,明朝军队声威大震。之后,蓝玉、沐英率兵直逼昆明,敌方右丞观音保献城投降,昆明不攻自破,盘踞云南的残元势力被消灭。自此,云南被纳入明朝统治,朱元璋将此役作为平定云南的标志。

1382年,沐英和蓝玉领兵西攻大理,取得平定云南西部的胜利。同年7月,沐英率军返回滇池与傅友德汇合,分道平定乌撒、东川、建昌、芒部诸蛮,设立乌撒卫、毕节卫。1382年9月,土官杨苴乘傅友德、沐英领兵时,纠集20万叛军攻打昆明。沐英闻讯后,率兵返回,和守将冯诚合力击败叛军,稳定局势。此役后,云南开启“改土归流”的重要历史进程。

促进边疆发展

洪武十六年(1383年),朱元璋下诏,命傅友德及蓝玉班师回朝,留下沐英镇守云南。直至1392年去世,沐英终身致力于云南的平定与治理,曾安抚威服曲靖、广南两府之乱,平定浪穹(今洱源)等地变乱和土著首领思伦发叛乱等,奠定边疆统一、稳定大局。

从战乱初定起,沐英便组织大量军士开垦荒地,并将屯田多寡作为奖罚标准之一。据载,洪武十九年(1386年)9月,“西平侯沐英奏:‘云南土地甚广,而荒芜居多,宜置屯,令军士开耕,以备储偫。’”明朝初期,云南的人口和劳动力严重不足,沐英力主移民。1389年冬,沐英前往京师觐见朱元璋,在还镇云南时“携江南、江西人民二百五十余万人入滇。给予籽种、资金,区划地亩”,并奏准“移山东、山西、江西富民六千余户以实滇”。次年,沐英又奏准“移湖广、江南居民八十万实滇”。10年间,沐英共计移民达400万余人。“云南逐渐形成汉族移民与少数民族交错居住、相互融合、共同发展的历史进程,推动中原文化在云南的共续和发展。”云南省社会科学院历史、文献所副研究员马颖娜说。

沐英还奏准朝廷,在云南增加卫所设置,兴修水利,发展商业。在各地重修及兴建一批儒学学宫,增设府、州、县学数十所,提高滇民文化素质。镇守云南期间,沐英备受云南民众爱戴。他回京觐见时,“云南之民无老幼,惟恐其不来也,咸戚然东向,望者屡月。及闻还,各相率远迓数百里之外”,“(沐)英回,蛮夷酋长越境款迎,军民室家相庆”。1392年6月,沐英去世。消息传出,云南各界及男女老幼“莫不奔号其门,泣语于路”。

后人恪守家训

1974年,南京市江宁区将军山明黔国公沐叡(沐英第十代后人沐昌祚之子)墓出土“黔宁王遗记”金牌(现藏于南京市博物馆),被考证为沐英告诫子孙的处世之物。金牌正面刻有“黔宁王遗记”字样,背面刻有“子孙务要忠心报国,事上必勤慎小心,处同僚谦和为本,特谕,慎之戒之”。沐英去世后,朱元璋令沐氏子孙“世代承袭,镇守云南,永沐皇恩”,沐氏十三代后人遵从沐英“忠心报国、勤慎小心、谦和为本”的告诫,拓疆守土、勤政务实、清廉敬业。

沐英第一代后人沐晟,于永乐六年(1408年)自西平侯晋爵黔国公,正统四年(1439年)去世。其子沐斌镇守云南10年间,除军事上建功立业外,还因地制宜奏设流官,揭榜禁约军卫家人聚众私采银矿,整饬卫所军纪,将各项地方事务打理得井井有条。第四代后人沐昆于弘治十年(1497年)袭爵,曾派兵讨伐龟山、竹箐诸蛮叛乱,成功处理木邦宣慰司等问题。正德二年(1507年),师宗州百姓阿本作乱,沐昆与都御史吴文度等督率官军2万余人,最终大破叛军。第五代后人沐绍勋于嘉靖七年(1528年)率军平定寻甸、武定土司叛乱,并遣使讽喻西南诸蛮,条陈处置事宜,稳定滇黔局势。第十代后人沐昌祚,于万历元年(1573年)擒拿叛乱蛮族罗思。1583年,讨伐岳凤使其投降,并平定罗雄蛮叛乱,击退缅甸兵。第十三代后人沐天波,于永历十五年(1661年)随南明永历帝朱由榔入缅甸,于咒水之难中殉国。

沐氏镇守云南共十三代,近三个世纪忠诚于明廷,后世子孙以实际行动践行了“忠心报国”的家训。

本刊记者 谭宗慧/文

图片来源:南京市博物馆微博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