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页:养生 上一页3  4下一页
 
页面导航

  • 第A1页
    封面

  • 第A2页
    封二

  • 第01页
    卷首语

  • 第02页
    目录

  • 第03页
    目录

  • 第04页
    时政

  • 第05页
    时政

  • 第06页
    时政

  • 第07页
    时政

  • 第08页
    时政

  • 第09页
    专题

  • 第10页
    专题

  • 第11页
    专题

  • 第12页
    专题

  • 第13页
    专题

  • 第14页
    专题

  • 第15页
    专题

  • 第16页
    专题

  • 第17页
    专题

  • 第18页
    热点

  • 第19页
    热点

  • 第20页
    热点

  • 第21页
    热点

  • 第22页
    热点

  • 第23页
    故事

  • 第24页
    故事

  • 第25页
    故事

  • 第26页
    故事

  • 第27页
    故事

  • 第28页
    故事

  • 第29页
    故事

  • 第30页
    故事

  • 第31页
    养生

  • 第32页
    养生

  • 第33页
    养生

  • 第34页
    养生

  • 第35页
    养生

  • 第36页
    养生

  • 第37页
    养生

  • 第38页
    养生

  • 第39页
    养生

  • 第40页
    养生

  • 第41页
    养生

  • 第42页
    文化

  • 第43页
    文化

  • 第44页
    文化

  • 第45页
    文化

  • 第46页
    文化

  • 第47页
    文化

  • 第48页
    交流

  • 第49页
    交流

  • 第50页
    交流

  • 第51页
    交流

  • 第52页
    交流

  • 第53页
    服务

  • 第54页
    服务

  • 第55页
    服务

  • 第56页
    服务

  • 第A3页
    封三

  • 第A4页
    封底
 
标题导航
2023年7月16日出版
放大 缩小 默认
药食两用话荷花
王 剑(云南省中医医院制剂中心)
 
周 煜/绘

又到一年长夏时节,池塘里荷花已盛开、结蓬,不仅极具观赏性,且全株均可入药,是药食两用的佳品。下面给大家简要介绍一下荷叶、荷花及莲心的药理作用及药膳食疗做法。

长夏多食用健脾利湿

荷花是睡莲科植物莲的水生花卉,汉代药学专著《神农本草经》将其列为上品,有“藕、实、茎,主中,养神,益气力,除百疾”的记载。藕可生食,成熟后的莲子亦是滋补五脏的佳品。除莲子外,在中医药学中,莲的根茎(藕带、藕)、根茎节部(藕节)、叶(荷叶)、叶基(荷蒂)、叶柄(荷梗)、花蕾(莲花)、花托(莲房)、雄蕊(莲须)、种皮(莲衣)和胚芽(莲子心)均可入药。可见荷花的根、叶、花、茎、果,无不为宝。

荷花不单是重要的中药资源,也是药食同源的好食材。中医药学中历来有“顺应时令”“药食同源”的理论。长夏时节暑湿较盛,与脾脏相应,脾喜燥恶湿,易湿邪困脾。因此,长夏多食用藕、莲子等,可健脾利湿、消热清心。

介绍几道药膳食疗做法

1.荷叶茶、荷叶粥:荷叶,清热解毒,补肝明目。夏天饮用荷叶茶、食用荷叶粥,具有清热解暑、减脂降压的作用。

2.莲子粥、莲子羹:莲子可养心、安神、益肾、补脾。一般去心使用,可煮粥、煲汤、做羹等,搭配薏米可煮粥,搭配老鸭可煲汤,搭配银耳、百合可做羹。食用注意:莲子质坚,用时需提前泡发;腹部胀满及大便燥结者忌食;生吃易胀腹,不宜多食。

3.莲花茶、莲花粥:莲花可活血止血,去湿消风。莲花适量做茶饮,可清心凉血、益色驻颜。莲花一朵,粳米一两,此粥可消暑安神、凉血清心,常用于暑热心烦、疮毒肿痛等症。

4.莲子心茶:莲子心可清泻心火、安养心神。莲子心搭配薄荷做茶饮,适合心火热盛、烦渴、咽喉肿痛者饮用。食用注意:薄荷耗气,莲子心苦寒,故气虚体弱、脾胃虚寒者不宜饮用。

5.凉拌莲藕、莲藕汤:莲藕可收敛止血,清肺胃热,健脾开胃,益血生肌。莲藕生食性甘寒,可清热解烦,解渴止呕。煮熟后性转甘温,能健脾开胃,益血补心,止泻充饥。

6.藕粉:藕粉为莲藕取淀粉加工的食品,用时以冷开水少许调稀,再以沸水冲调为糊状后食用。能益胃调中、止血,用于痢疾便血,口噤(指牙关紧闭,口不能开的症状)不能食。

长夏时节,气候多变,除了适当食用莲子、荷叶等外,还要顺应节气变化,一是饮食以清淡易消化、健脾利湿为主,忌久食生冷食物,伤脾肾造成“脾失健运”。二是起居规律,适当运动,动能升阳,有助于气血循环,加快水分代谢;避免长时间吹风冲凉,被湿气附着,穿戴宽松,以利湿气散发。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