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页:专题 上一页3  4下一页
 
页面导航

  • 第A1页
    封面

  • 第A2页
    封二

  • 第01页
    卷首语

  • 第02页
    目录

  • 第03页
    目录

  • 第04页
    时政

  • 第05页
    时政

  • 第06页
    时政

  • 第07页
    时政

  • 第08页
    热点

  • 第09页
    热点

  • 第10页
    热点

  • 第11页
    热点

  • 第12页
    热点

  • 第13页
    专题

  • 第14页
    专题

  • 第15页
    专题

  • 第16页
    专题

  • 第17页
    专题

  • 第18页
    专题

  • 第19页
    专题

  • 第20页
    专题

  • 第21页
    专题

  • 第22页
    故事

  • 第23页
    故事

  • 第24页
    故事

  • 第25页
    故事

  • 第26页
    故事

  • 第27页
    故事

  • 第28页
    故事

  • 第29页
    故事

  • 第30页
    养生

  • 第31页
    养生

  • 第32页
    养生

  • 第33页
    养生

  • 第34页
    养生

  • 第35页
    养生

  • 第36页
    养生

  • 第37页
    养生

  • 第38页
    养生

  • 第39页
    养生

  • 第40页
    文化

  • 第41页
    文化

  • 第42页
    文化

  • 第43页
    文化

  • 第44页
    文化

  • 第45页
    文化

  • 第46页
    文化

  • 第47页
    文化

  • 第48页
    交流

  • 第49页
    交流

  • 第50页
    交流

  • 第51页
    交流

  • 第52页
    交流

  • 第53页
    服务

  • 第54页
    服务

  • 第55页
    服务

  • 第56页
    服务

  • 第A3页
    封三

  • 第A4页
    封底
 
标题导航
2023年8月16日出版
放大 缩小 默认
宾川县老科协:精准服务助力乡村振兴
 
老科协工作人员在橄榄种植点查看生长情况

在大理白族自治州宾川县,活跃着一支深受当地群众欢迎的服务队,他们秉承“发挥余热、量力而行、服务三农”的原则,挂钩农民合作社,建立科普示范点,广泛宣传推广农业科普知识,为当地群众和企业解决了诸多生产、发展上的难题,这支队伍就是宾川县老科技工作者协会(以下简称“宾川县老科协”)。2021年,宾川县老科协荣获中国老科学技术工作者协会表彰的“先进集体奖”。

铺就百姓致富路

走进位于宾川县金牛镇干甸村的宾川县绿色果品开发有限责任公司石榴种植基地,工人们正在为果树施肥、浇水。“以前这是一块荒地,公司进驻后,通过流转土地,建起石榴庄园,为当地增加了集体经济收入。”该公司办公室主任肖琴介绍说。

2000年,宾川县谋划发展石榴产业,组织一批农业技术带头人到外地学习石榴种植技术。“回来后,大家懂得了如何种石榴,但对如何发展成产业却没有头绪。”宾川县老科协会长王银美告诉记者,作为高级农艺师、宾川县老科协理事,宾川县绿色果品开发有限责任公司党支部书记、董事长唐军一直在思考这个问题。2001年,通过不断探索,唐军培育出石榴优良品种,创建“爽馨”牌石榴商标。2003年宾川县老科协成立,唐军参与协会的筹办、成立工作,并当选为宾川县老科协首届理事会理事。加入协会后,唐军把开展软籽石榴种植技术科普作为日常工作之一,积极利用企业发展优势,开办“爽馨”软籽石榴种植管理技术培训班,带动当地群众、合作社发展石榴产业。

“目前,培训班已举办100余场次,培训各地群众1.5万余人。”肖琴说,“通过技术培训,公司带动宾川、永胜及周边地区发展软籽石榴产业近10万亩。”近年来,在宾川县老科协等部门的共同推动下,软籽石榴已发展成宾川县的特色优势富民产业。截至2022年底,宾川县石榴种植面积达3.51万亩,产量8.32万吨,产值达5.81亿元。

让荒山变“金山”

宾川县位于横断山区边缘,河谷地区气候干热,适宜种植的绿化植被种类少,荒地修复投入大。“在以往研究和走访的过程中,我发现宾川独特的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十分适合种植余甘子,即滇橄榄。”云南省农科院退休专家、宾川县老科协理事黄文英告诉记者。

“余甘子兼具生态价值和经济价值,种植得好,可以把我们的荒山变为青山,最后变成‘金山银山’。”黄文英说。2015年,黄文英作为项目经理参与到云南树翡翠农林科技公司的项目研发工作中。作为一家专注余甘子全产业链开发的民营企业,当时公司存在余甘子产量少、产品质量不高等问题。在她的带动下,公司与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云南省农科院、大理大学等高校、科研院所密切合作,开展余甘子遗传育种、新品种筛选等相关技术研究,不断提升余甘子产业科技创新能力和持续发展能力。

“刚建种植基地时,周边是一片荒地,现在一眼望去,被绿色覆盖的地方越来越多。”黄文英指着两幅卫星图片介绍说,自公司从云南省农科院热区生态农业研究所引入“盈玉”和“热农1号”两个主栽品种后,已建起核心种植区200亩,示范种植区3000多亩,推广种植总面积达6000多亩,昔日的荒山经过多年栽培种植已绿意盎然。

同时,公司在高等院校的助力下,相继推出自有品牌“树翡翠”及余甘子果干、“护言宝”含片、余甘子NFC果汁等产品,实现余甘子的经济价值提升,并带动和扶持宾川县金牛、乔甸、钟英等乡镇的种植户1500多户4000多人参与到余甘子产业发展中来。如今,青山变成了帮助群众增收致富的“金山银山”。

助推青花椒产业做大做强

云南泰瑞农林发展有限公司是一家专业从事有机青花椒标准化种植、辐射带动、加工销售为一体的民营企业。作为宾川县老科协的会员,该公司董事长李洪泰既是宾川县老科协助企帮扶的受益者也是参与者。

企业初创时,面临经营上的困难,李洪泰获得唐军的指点和帮助。看着一个个难题被破解,2022年李洪泰也加入了宾川县老科协,并积极参与到助企帮扶的队伍中来。

“矮化密植、布老技术、复壮更新是我们拥有的三项核心技术,其中,矮化密植是‘一马平川’新品种青花椒培育的重要技术之一。”李洪泰说。对于自己培育出的高价值新品种,李洪泰没有选择产权垄断,而是像唐军一样,将全部技术资源无偿提供给当地农户,并辐射带动文山、普洱、保山等全省10个州(市)的群众发展青花椒种植产业。“仅在宾川县,我们就自掏腰包组织专家深入各村寨开展青花椒生产技术培训近30场次,共1.2万余人次参与。”李洪泰说。

如今,云南泰瑞农林发展有限公司拥有“一马平川”“绝岱天骄”两个品牌,涉及70多个产品,加工生产的青花椒系列新产品已有10多个种类,实现青花椒及衍生产品生产、加工、销售全产业链覆盖,有效带动宾川当地特色农业发展。此外,辐射带动全省农户种植“一马平川”青花椒7万余亩,从事青花椒种植推广、技术服务的人员超百人,并为全省2.4万余人次群众开展青花椒栽培技术培训。“唐军、黄文英、李洪泰等一批老科技工作者,是助力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宝贵财富。”王银美说。

本刊记者 李宏刚 通讯员 杨 萌 范克梅/文 邹 鹏/图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