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页:专题—我们的金婚 上一页3  4下一页
 
页面导航

  • 第A1页
    封面

  • 第A2页
    封二

  • 第01页
    卷首语

  • 第02页
    目录

  • 第03页
    目录

  • 第04页
    时政

  • 第05页
    时政

  • 第06页
    时政

  • 第07页
    时政

  • 第08页
    时政

  • 第09页
    专题—我们的金婚

  • 第10页
    专题—我们的金婚

  • 第11页
    专题—我们的金婚

  • 第12页
    专题—我们的金婚

  • 第13页
    专题—我们的金婚

  • 第14页
    专题—我们的金婚

  • 第15页
    专题—我们的金婚

  • 第16页
    专题—我们的金婚

  • 第17页
    专题—我们的金婚

  • 第18页
    热点

  • 第19页
    热点

  • 第20页
    热点

  • 第21页
    热点

  • 第22页
    热点

  • 第23页
    故事

  • 第24页
    故事

  • 第25页
    故事

  • 第26页
    故事

  • 第27页
    故事

  • 第28页
    故事

  • 第29页
    故事

  • 第30页
    故事

  • 第31页
    养生

  • 第32页
    养生

  • 第33页
    养生

  • 第34页
    养生

  • 第35页
    养生

  • 第36页
    养生

  • 第37页
    养生

  • 第38页
    养生

  • 第39页
    养生

  • 第40页
    养生

  • 第41页
    养生

  • 第42页
    文化

  • 第43页
    文化

  • 第44页
    文化

  • 第45页
    文化

  • 第46页
    文化

  • 第47页
    文化

  • 第48页
    交流

  • 第49页
    交流

  • 第50页
    交流

  • 第51页
    交流

  • 第52页
    交流

  • 第53页
    服务

  • 第54页
    服务

  • 第55页
    服务

  • 第56页
    服务

  • 第A3页
    封三

  • 第A4页
    封底
 
标题导航
2023年9月16日出版
放大 缩小 默认
医护伉俪:双向奔赴的爱情历久弥新
 

“老头子,该吃药了。”李国淑提醒丈夫张继庆按时吃药,并递上早已准备好的药片。从1954年结婚至今,二人已携手走过69年。多年来,夫妇俩相识、相伴、相守,共同经历人生风雨。如今,步入晚年的他们,爱情却历久弥新:夫妇俩的无名指上,还戴着他们为彼此挑选的结婚纪念戒指,手腕上是精心搭配的情侣表。2014年,二人盛装打扮,拍下了一张婚纱纪念照。

吃醋捅破“窗户纸”

1952年,筹建工人医院(今昆明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时,从部队抽调了很多军人,23岁的张继庆就是第一批被抽调支援医院筹建的外科医生。“当时,工人医院专门收治病重的产业工人。”今年94岁的张继庆回忆道,那时的医院只有一栋住院大楼,连门诊部都没有。在张继庆到医院的同一年,18岁的李国淑从学校毕业后来到工人医院当护士,经常和张继庆搭班做手术。

作为部队培养出来的优秀外科医生,来到工人医院后,张继庆很快成为外科一把手。年轻时的张继庆相貌英俊,加上业务能力出众,拥有不少爱慕者。李国淑当时年纪尚小,虽然觉得张继庆长得高大帅气,但从来没想过会和他谈恋爱,内心一直把他当作敬重的大哥。“当时,他身边有很多比我优秀和漂亮的女同事。在我们谈恋爱前,他也和别人谈过恋爱。” 今年89岁的李国淑笑着说。

一次,医院组织年轻护士给参加抗美援朝战争的志愿军战士写慰问信,分管领导嘱咐李国淑,一定要好好写,要写得动情。李国淑不知道该如何写,便向张继庆求助,却意外发现张继庆正因为自己给志愿军战士写信而“吃闷醋”。面对这段感情,李国淑曾一度因家庭背景而犹豫不决,令她最终下决心嫁给张继庆的,是张继庆患有心脏病的弟弟的一句临终托付:“李姐姐,我快不行了,以后请你好好照顾我妈妈。”

“弟弟太可怜了,我很同情这个弟弟,答应的事就要做到。”李国淑说。而张继庆内心早已认定李国淑就是自己未来的妻子,“我觉得她很温柔,两个人脾气合得来,最终走在了一起”。

培养共同兴趣爱好

1954年10月1日,25岁的张继庆和20岁的李国淑与其他两对新人一起,在医院举行了集体婚礼。“当年,我们三对新人一起办集体婚礼。请大家开开会、跳跳舞,吃点瓜子喜糖,就算结婚了。”李国淑说。婚后,二人感情和睦,不久就生下大儿子。工作之余,夫妇俩各有所好,张继庆热衷参加各种球类运动,在篮球、乒乓球等球类运动的赛场上,经常能见到他的身影。李国淑则喜欢跳舞。

“张继庆,回家吃饭了!”至今,同事们还记得当年李国淑每晚来篮球场叫丈夫回家吃饭的声音。在操持家中大小事务之余,李国淑也以实际行动支持着丈夫的爱好。“他太喜欢打篮球了,能从下班一直打到晚上12点。在他的影响下,我后来也学会了打篮球。”李国淑笑着说。令她感到骄傲的是,丈夫70多岁时参加云南省卫生厅(今云南省卫生健康委员会)组织的篮球比赛还能获奖。除了球技,李国淑还极为称赞丈夫掌握新技能的能力。“我家的照片太多了,翻看几天几夜都看不完。这些照片都是老头子自学冲洗的。”翻开一本本相册,李国淑骄傲地介绍起来。

双向奔赴才能走得长远,张继庆也经常陪妻子参加各类交谊舞比赛。如今,李国淑还对当年二人到翠湖宾馆参加交谊舞比赛的场景记忆犹新:“当年跳舞时,他就是我的舞伴。有时候我也会和苏联人搭档,但是他们个子太高了,根本够不到肩膀,一不小心还会被踩到脚。”

并肩工作同甘共苦

生活中免不了柴米油盐的琐事,尽管二人都是医院的职工,但生活并不宽裕。“当时我们一个月的工资也就80多元,除了一家人的日常开销外,还要付房租。”李国淑说。每个月拿到工资后,她都要做好计划,丈夫出差和日常生活所需费用要事先给足,家里的生活开支也要合理规划。“我们的工资从来都是一起用,不像现在的一些年轻人,工资各用各的。”李国淑说。对于家庭收支,张继庆放心交托妻子,从不过问,夫妻间从来没有为钱产生芥蒂。

张继庆的母亲一直和他们一家共同生活,李国淑像对待自己的母亲一样对待婆婆,婆媳俩从未红过脸,不让张继庆为婆媳关系操心。家庭和睦,让张继庆得以全身心投入工作,经常到各地出差治疗血吸虫病,有时一走就是一年。

然而,生活并非顺风顺水。1969年,夫妇俩响应号召,接受组织安排到丽江市永胜县一个卫生院工作。“我们去的地方很偏远,条件较差。”但在天性乐观的李国淑看来,这并不是问题,“我们有双手可以劳动,只要一家人在一起,在哪里都不怕”。从1969年到1980年,一家人在永胜县工作生活近12年。“那时候条件艰苦,有时她还要带着孩子去值夜班。”张继庆对妻子的付出铭记于心。一次,张继庆出诊,过了很久还没回来,让李国淑焦急万分。后来,听丈夫说因为过河时溜索断了,掉进水里差点没命,让她十分后怕。

采访中,热情开朗的李国淑回忆了很多往事。张继庆虽不善言辞,却一直留心聆听妻子的讲述,每当妻子想不起来时,就在一旁轻声提醒。

本刊记者 谭宗慧 通讯员 石 玲/文 郝亚鑫/图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