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页:专题—我们的金婚 上一页3  4下一页
 
页面导航

  • 第A1页
    封面

  • 第A2页
    封二

  • 第01页
    卷首语

  • 第02页
    目录

  • 第03页
    目录

  • 第04页
    时政

  • 第05页
    时政

  • 第06页
    时政

  • 第07页
    时政

  • 第08页
    时政

  • 第09页
    专题—我们的金婚

  • 第10页
    专题—我们的金婚

  • 第11页
    专题—我们的金婚

  • 第12页
    专题—我们的金婚

  • 第13页
    专题—我们的金婚

  • 第14页
    专题—我们的金婚

  • 第15页
    专题—我们的金婚

  • 第16页
    专题—我们的金婚

  • 第17页
    专题—我们的金婚

  • 第18页
    热点

  • 第19页
    热点

  • 第20页
    热点

  • 第21页
    热点

  • 第22页
    热点

  • 第23页
    故事

  • 第24页
    故事

  • 第25页
    故事

  • 第26页
    故事

  • 第27页
    故事

  • 第28页
    故事

  • 第29页
    故事

  • 第30页
    故事

  • 第31页
    养生

  • 第32页
    养生

  • 第33页
    养生

  • 第34页
    养生

  • 第35页
    养生

  • 第36页
    养生

  • 第37页
    养生

  • 第38页
    养生

  • 第39页
    养生

  • 第40页
    养生

  • 第41页
    养生

  • 第42页
    文化

  • 第43页
    文化

  • 第44页
    文化

  • 第45页
    文化

  • 第46页
    文化

  • 第47页
    文化

  • 第48页
    交流

  • 第49页
    交流

  • 第50页
    交流

  • 第51页
    交流

  • 第52页
    交流

  • 第53页
    服务

  • 第54页
    服务

  • 第55页
    服务

  • 第56页
    服务

  • 第A3页
    封三

  • 第A4页
    封底
 
标题导航
2023年9月16日出版
放大 缩小 默认
教师伉俪:一眼定终身 甘苦永相随
 

初秋午后,岁月静好,沐浴着和煦的阳光,86岁的云南省特级教师魏其智和81岁的云南省高级教师伍海玲各执一本书,时光在字里行间静静流淌。魏其智和伍海玲结婚已有61年,一起携手走过艰苦岁月,共同经营幸福和美的家庭。

教师集训一见钟情

“于千万人之中遇见你所要遇见的人,于千万年之中,时间的无涯的荒野里,没有早一步,也没有晚一步,刚巧赶上了。”正如张爱玲散文《爱》所写的那样,魏其智与伍海玲跨越万水千山,在茫茫人海中相遇。

1956年,19岁的魏其智考取昆明师范学院(今云南师范大学)化学系,但他不满意录取专业,放弃读大学的机会,执意到昆明航空工业学校进修。1958年,该校被合并后,魏其智被派往昭通市威信县麟凤镇斑鸠小学支教。1962年,20岁的伍海玲从昭通地区师范学校(今昭通学院)毕业时,本可以分配到昭通地区条件好的幼儿园任教,然而,伍海玲的父亲时任昭通地区师范学校副校长,主管分配工作的他主动将女儿派到师资力量薄弱、条件艰苦的威信县麟凤小学工作。

每年暑假,威信县都会组织乡村教师集训,麟凤小学是麟凤镇乡村教师集训地。像往年一样,魏其智早早来到学校,环顾四周,一个窈窕的身影闯入他的视线:白皙的皮肤,姣好的脸庞,两条麻花辫垂在胸前,一身翻领花衬衣搭配学生装裤子。魏其智眼前一亮,记住了姑娘的名字——伍海玲。而伍海玲也一眼相中了长相俊朗、谈吐不凡,在人群中出类拔萃的魏其智。“当时,我一眼看到他,就觉得心动了。”多年后,再忆初遇场景,伍海玲仍记得当初怦然心动的感觉。

短暂的集训结束后,魏其智返回斑鸠小学,可伍海玲的身影却在脑海里挥之不去。抵不住思念,周末,魏其智又来到麟凤小学,见到了日夜牵挂的人。两个高知青年在偏远乡村的相遇,既有一见钟情的倾心,也有他乡遇故知的惺惺相惜。悸动的感情无须言明,两颗心慢慢靠近。很快,二人结为夫妇,在麟凤小学教师宿舍里举办了简单的婚礼。当时条件艰苦,没有像样的聘礼,甚至连喜被都没有里子。伍海玲从在供销社上班的朋友处要来几个装白糖的袋子,在昏暗的油灯下,把糖袋子一针一线缝在喜被上,让喜被透着“香甜”。

两地分居情深依旧

婚后,柴米油盐的烟火气渐浓。尤其是3个孩子相继出生后,生活更加艰辛。魏其智任教的斑鸠小学距离伍海玲任教的麟凤小学有10多公里,平时工作忙,夫妇俩只能趁周末见一面。每到周末,无论刮风下雨还是烈日当头,魏其智都会起个大早,背上省吃俭用存下的物资,走2个小时山路前去探望妻儿。点心、母鸡、布料……魏其智的背篼里总是藏着惊喜。

短暂的相聚后,又陷入分离的思念中。由于丈夫不在身边,伍海玲更多地承担起家庭责任,既要照顾3个孩子,又要给学生上课。忙不过来,伍海玲只好花钱请当地村民帮忙照看孩子。“下课后,我把孩子接回来一看,身上爬满了虱子,把衣服脱下来在火盆上一抖,就听见‘噼里啪啦’一阵响。”伍海玲笑着说。有一次,伍海玲带着小儿子去学生家做家访,途中要经过一座独木桥。木桥湿滑,又正值汛期,河水汹涌湍急。伍海玲只能背着孩子,俯下身,双手双脚抱着桥身挪到对岸。后来,伍海玲把这件事当作笑话讲给魏其智听,丈夫既感动又心疼,直说:“你受苦了。”

体谅妻子的辛苦,魏其智一有时间就抽空来看望妻儿,不会做家务的他也学着做饭、收拾屋子。“可是我做的饭不好吃,总被她嫌弃。”魏其智“嘿嘿”一笑。其实他知道,那是妻子对他的照顾和心疼。异地分居的日子持续了近10年,1972年,经申请,夫妇俩一起调到三桃小学任教。虽然清贫依旧,但他们携手并肩,把日子过得有滋有味。1980年,二人又一起调到昭通地区第三中学(今昭通市实验中学)任教,直至退休。退休后,夫妇俩定居昆明,享受悠闲平静的晚年生活。

相守相伴战胜病魔

随着孩子们长大成人,各自组建家庭,魏其智和伍海玲又重回“二人世界”,相守相伴。平静的日子偶尔也会泛起波澜。2022年底,魏其智感染新冠肺炎病毒,引发慢性阻塞性肺病,被紧急送往医院抢救。人虽然救回来了,但还需持续监测、治疗。魏其智担心自己熬不过去,成为妻子和孩子们的负担,于是立下遗嘱:“如果我发生不测,不要抢救我。”这让伍海玲忧心忡忡:“人生病的时候最怕没有求生欲望。”

尽管有陪护人员,伍海玲还是放心不下,每天都去医院照顾丈夫。当时,伍海玲的腰椎间盘滑脱,压迫右腿神经,每走一步都仿佛踩在刀尖上。她强忍疼痛做好饭菜,提着饭盒挤公交车,一瘸一拐地奔赴医院,一边给丈夫喂饭,一边鼓励他安心养病。在伍海玲的精心照顾下,丈夫很快康复出院。“要是没有她的鼓励,我可能就没有毅力坚持下来了。”谈及此事,魏其智语带哽咽。

“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诗经》中的山盟海誓,正是魏其智和伍海玲的爱情写照。携手度过61个春秋,激情变成了习惯和依赖,浸润在柴米油盐中,让平淡的日子变得温馨浪漫。夫妇俩也在走过风雨岁月后总结出幸福的秘诀——包容。魏其智坦言:“过日子难免会磕磕碰碰,两个人一闹起来,针尖对麦芒,总要有一个人让步。”因此,他主动当起了“让步的人”。伍海玲则说:“虽然我总说他对我关心不够,但我从来没想过和他分开,吵过闹过之后,还要一起过日子。”在夫妇俩的言传身教之下,3个孩子也拥有了幸福美满的家庭。

本刊记者 曾永会/文 邹 鹏/图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