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页:故事 上一页3  4下一页
 
页面导航

  • 第A1页
    封面

  • 第A2页
    封二

  • 第01页
    卷首语

  • 第02页
    目录

  • 第03页
    目录

  • 第04页
    时政

  • 第05页
    时政

  • 第06页
    时政

  • 第07页
    时政

  • 第08页
    时政

  • 第09页
    专题—我们的金婚

  • 第10页
    专题—我们的金婚

  • 第11页
    专题—我们的金婚

  • 第12页
    专题—我们的金婚

  • 第13页
    专题—我们的金婚

  • 第14页
    专题—我们的金婚

  • 第15页
    专题—我们的金婚

  • 第16页
    专题—我们的金婚

  • 第17页
    专题—我们的金婚

  • 第18页
    热点

  • 第19页
    热点

  • 第20页
    热点

  • 第21页
    热点

  • 第22页
    热点

  • 第23页
    故事

  • 第24页
    故事

  • 第25页
    故事

  • 第26页
    故事

  • 第27页
    故事

  • 第28页
    故事

  • 第29页
    故事

  • 第30页
    故事

  • 第31页
    养生

  • 第32页
    养生

  • 第33页
    养生

  • 第34页
    养生

  • 第35页
    养生

  • 第36页
    养生

  • 第37页
    养生

  • 第38页
    养生

  • 第39页
    养生

  • 第40页
    养生

  • 第41页
    养生

  • 第42页
    文化

  • 第43页
    文化

  • 第44页
    文化

  • 第45页
    文化

  • 第46页
    文化

  • 第47页
    文化

  • 第48页
    交流

  • 第49页
    交流

  • 第50页
    交流

  • 第51页
    交流

  • 第52页
    交流

  • 第53页
    服务

  • 第54页
    服务

  • 第55页
    服务

  • 第56页
    服务

  • 第A3页
    封三

  • 第A4页
    封底
 
标题导航
2023年9月16日出版
放大 缩小 默认
李荣贵:书写乡村振兴的“银发篇章”
 

2018年,从昭通市农业农村局退休后,李荣贵并没有就此闲下来,而是加入昭通市银耀乌蒙志愿服务协会和昭通市老科技工作者协会,组织一批老科技工作志愿者,深入一线解农忧、纾农困,持续服务农业产业发展,为昭通市乡村振兴奉献余热。2022年,李荣贵被云南省委老干部局评为全省“最美银发志愿者”。

助养殖户走出困境

“俗话说‘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可李叔叔对我是涌泉之恩,我当何以相报?”每当提起李荣贵的无私相助,昭通市昭阳区旧圃镇三善堂村村民蔡荣翠都会眼泛泪花。

常年在外务工的蔡荣翠决定返乡创业。2014年,她拿出自家多年攒下的20万余元,在当地租房并购买15头能繁母猪开展生猪养殖。经过精心饲养,15头能繁母猪当年就产下上百头仔猪。看到进展顺利,蔡荣翠坚定了扩大养殖规模的决心。“当时,我急于求成,还没有产生效益就迫不及待地追加投入。”蔡荣翠回忆说,那时,她又向当地农户购买了一批母猪,还变卖了家里的2套房子,在旧圃镇后海村租下10.7亩土地,创办了“银天下名猪养殖场”。

然而,创业之路注定不会一帆风顺,蔡荣翠也不例外。因经营不善,2016年,养殖场不但没赚钱,反而亏损100万余元。这对于掏出所有家底创业的蔡荣翠来说,无疑是致命打击。为重振事业,已身无分文的蔡荣翠向亲友求助,可访遍所有亲朋好友,借到的钱也只是杯水车薪。加之没有房产等固定资产作抵押,也无法获得银行贷款,蔡荣翠再一次陷入绝望。

得知蔡荣翠的遭遇后,李荣贵立即拿出自家的房产证帮蔡荣翠作抵押,贷款25万元。凝视着从银行提出的巨额现金,蔡荣翠双眼湿润。这25万元解了蔡荣翠的燃眉之急,帮助她走出困境。如今,蔡荣翠的养殖场有存栏仔猪1000余头、母猪130头、肥猪200头,已获利500万元。

鼓励村民种植苹果

昭阳区凤凰街道石头塘社区居民杜坤想种植苹果,可不知道从何入手。正当他为此事发愁时,一个偶然的机会,认识了业界权威李荣贵。通过深入沟通,李荣贵建议杜坤在旧圃镇红泥闸村租地种植苹果。

杜坤听从建议,正准备大干一番时,当地村民范怀志的一番话让他陷入两难。“范怀志告诉我,这个地方种不出苹果。以前有村民尝试种植,但还没等到挂果,苹果树就都死了。”杜坤说。事实上,范怀志的说法并非空穴来风。红泥闸村地势较低,常年积水严重,村民通常将土地用于种植土豆、玉米等传统作物。过去也确实有人试种苹果,皆未获得成功。

“如果你下决心种植苹果,就要标准化、规模化种植,这样才能解决村民之前碰到的问题。”李荣贵的一席话,让杜坤下定决心发展苹果产业。2018年,在李荣贵的悉心指导下,杜坤租下40亩土地,成立大坤升苹果种植专业合作社,开始规模化种植苹果。短短一年时间,苹果树开始开花,长势喜人。这让杜坤信心倍增,继续流转60余亩土地种植苹果。

2020年,杜坤前期种植的40亩苹果树终于挂果,当年就获得销售收入2万余元。2021年开始,100余亩苹果树全部挂果,销售收入达8万余元。在没有成功先例的情况下,第一次有人在红泥闸村靠种植苹果获得经济收益。虽然钱不多,但大大提振了果农的信心。

如今,大坤升苹果种植专业合作社新建苹果标准化示范园,辐射带动沙坝、三棵树、三善堂、锦屏、红泥闸等村(社区)居民种植苹果树2万余亩。

护航特色产业发展

昭通是苹果主产区,眼看着身边人都靠种植苹果走上了致富路,昭阳区永丰镇青坪村村民陈文甫也流转了113亩土地种植苹果。然而,因缺乏种植和管理经验,他种植的苹果树3年都不曾挂果。为解决难题,陈文甫向李荣贵发出求助信息。李荣贵深入陈文甫的果园实地查看,对其进行精心指导——春天防治病虫害、疏花疏果,夏天灌水施肥,冬天修剪枝条、为果树整形……第二年,陈文甫的苹果树终于挂果,2022年达到销售收入近100万元。

鲁甸县文屏镇岩洞村村民马玉绍的苹果园,也是李荣贵经常到访的地方。近年来,李荣贵多次前往昭通市域内的苹果种植区查看,为果农提供修剪枝条、防治病虫害、灌水施肥等专业技术指导。在他的帮助下,马玉绍的苹果园亩产量高达6000公斤,最高亩产值达到7万元。

截至目前,李荣贵先后指导47户果农种植苹果、桃子等果树,面积达5000余亩。在今年天气异常干旱的影响下,这些果农依然实现增产增收,李荣贵功不可没。近年来,在深入一线,手把手向果农传授经验技术的同时,李荣贵先后撰写《提高苹果果实商品性状新技术》等20余篇论文。曾有人问李荣贵:“你有多年从事农业工作的经历,种植苹果的技术水平也非常高,为何不自己发展产业?”李荣贵回答道:“作为一名拥有38年党龄的共产党员,只有把技术传授给更多果农,才能更好地促进昭通苹果产业快速发展,推进乡村振兴。”

本刊记者 杨旭东 通讯员 钱 旺 李 峻/文

昭通市委老干部局供图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