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页:养生 上一页3  4下一页
 
页面导航

  • 第A1页
    封面

  • 第A2页
    封二

  • 第01页
    卷首语

  • 第02页
    目录

  • 第03页
    目录

  • 第04页
    时政

  • 第05页
    时政

  • 第06页
    时政

  • 第07页
    时政

  • 第08页
    时政

  • 第09页
    专题—我们的金婚

  • 第10页
    专题—我们的金婚

  • 第11页
    专题—我们的金婚

  • 第12页
    专题—我们的金婚

  • 第13页
    专题—我们的金婚

  • 第14页
    专题—我们的金婚

  • 第15页
    专题—我们的金婚

  • 第16页
    专题—我们的金婚

  • 第17页
    专题—我们的金婚

  • 第18页
    热点

  • 第19页
    热点

  • 第20页
    热点

  • 第21页
    热点

  • 第22页
    热点

  • 第23页
    故事

  • 第24页
    故事

  • 第25页
    故事

  • 第26页
    故事

  • 第27页
    故事

  • 第28页
    故事

  • 第29页
    故事

  • 第30页
    故事

  • 第31页
    养生

  • 第32页
    养生

  • 第33页
    养生

  • 第34页
    养生

  • 第35页
    养生

  • 第36页
    养生

  • 第37页
    养生

  • 第38页
    养生

  • 第39页
    养生

  • 第40页
    养生

  • 第41页
    养生

  • 第42页
    文化

  • 第43页
    文化

  • 第44页
    文化

  • 第45页
    文化

  • 第46页
    文化

  • 第47页
    文化

  • 第48页
    交流

  • 第49页
    交流

  • 第50页
    交流

  • 第51页
    交流

  • 第52页
    交流

  • 第53页
    服务

  • 第54页
    服务

  • 第55页
    服务

  • 第56页
    服务

  • 第A3页
    封三

  • 第A4页
    封底
 
标题导航
2023年9月16日出版
放大 缩小 默认
眼部扫描能提前七年预诊帕金森病等5则
 
周煜/绘

眼部扫描能提前七年预诊帕金森病

英国伦敦大学学院和伦敦摩菲眼科医院的一个研究团队借助人工智能确定了一组标志物,可在临床症状出现前7年诊断出帕金森病,这些标志物可通过扫描眼部识别。

这项研究证实了先前关于神经节细胞—内网状层(GCIPL)明显变薄的报道,并首次发现了较薄的视网膜内核层(INL)。研究进一步发现,这些部位厚度减薄与患帕金森病的风险增加有关。

摘编自《科技日报》

首款针对“坏胆固醇”的口服药问世

脂蛋白(a)是血脂的一种,会增加心脏病发作和中风风险。澳大利亚莫纳什大学维多利亚心脏研究所和维多利亚心脏医院主任斯蒂芬·尼科尔斯教授8月28日宣布,一种新药首次为脂蛋白(a)提供了突破性疗法。

脂蛋白(a)也称为Lp(a),影响全球五分之一的人,目前没有批准上市的治疗方法。此次开发的莫伐倍林(Muvalaplin)是有史以来第一款针对Lp(a)(被称为“坏胆固醇”)的口服药物,它通过破坏Lp(a)在体内形成的能力来发挥作用。

摘编自《科技日报》

全球首台脑部专用全数字PET获准入市

据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官网9月2日消息,国产首台脑部专用全数字PET(DigitMI i30)已获批三类医疗器械注册证,正式进入市场。该产品也是当前全球唯一的商用脑部专用PET,中国高端医疗器械创新成果迎来脑疾病临床应用新进展,有望为脑病机制、行为意识机理研究提供全新的工具,在生理病理机制探索领域获取前所未有的新发现。

摘编自《科技日报》

研究发现大脑衰老基因“指纹”

在一项针对小鼠的最新研究中,斯坦福大学科学家确定,衰老大脑中最明显的变化发生在白质中。白质是一种神经系统组织,旨在传递信号。研究结果有助于深入了解正常衰老导致的认知能力下降,以及衰老如何导致阿尔茨海默病、帕金森病和多发性硬化症等神经退行性疾病。

摘编自《科技日报》

积极干预可防47%至72.6%的痴呆

最近,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神经内科郁金泰教授临床研究团队对痴呆的危险因素进行了系统筛选,并深入研究其联合作用,首次全面描绘了痴呆可调控危险因素图谱,探讨了危险因素的联合作用。结果发现,积极干预可预防47%至72.6%的痴呆病例,并指出良好的居住环境、生活方式、身体指标、共患病和社会经济地位可以减轻遗传带来的风险。此项研究成果近日发表在国际学术期刊《自然·人类行为》上。

摘编自《健康报》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