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页:服务 上一页3  4下一页
 
页面导航

  • 第A1页
    封面

  • 第A2页
    封二

  • 第01页
    卷首语

  • 第02页
    目录

  • 第03页
    目录

  • 第04页
    时政

  • 第05页
    时政

  • 第06页
    时政

  • 第07页
    时政

  • 第08页
    时政

  • 第09页
    专题—我们的金婚

  • 第10页
    专题—我们的金婚

  • 第11页
    专题—我们的金婚

  • 第12页
    专题—我们的金婚

  • 第13页
    专题—我们的金婚

  • 第14页
    专题—我们的金婚

  • 第15页
    专题—我们的金婚

  • 第16页
    专题—我们的金婚

  • 第17页
    专题—我们的金婚

  • 第18页
    热点

  • 第19页
    热点

  • 第20页
    热点

  • 第21页
    热点

  • 第22页
    热点

  • 第23页
    故事

  • 第24页
    故事

  • 第25页
    故事

  • 第26页
    故事

  • 第27页
    故事

  • 第28页
    故事

  • 第29页
    故事

  • 第30页
    故事

  • 第31页
    养生

  • 第32页
    养生

  • 第33页
    养生

  • 第34页
    养生

  • 第35页
    养生

  • 第36页
    养生

  • 第37页
    养生

  • 第38页
    养生

  • 第39页
    养生

  • 第40页
    养生

  • 第41页
    养生

  • 第42页
    文化

  • 第43页
    文化

  • 第44页
    文化

  • 第45页
    文化

  • 第46页
    文化

  • 第47页
    文化

  • 第48页
    交流

  • 第49页
    交流

  • 第50页
    交流

  • 第51页
    交流

  • 第52页
    交流

  • 第53页
    服务

  • 第54页
    服务

  • 第55页
    服务

  • 第56页
    服务

  • 第A3页
    封三

  • 第A4页
    封底
 
标题导航
2023年9月16日出版
放大 缩小 默认
写作课堂第三讲
写作需要哪些准备
刘玉莹
 

写作最花时间的并非创作,而是准备。短则几周,长则数年,更有数十年如一日坚持不懈地培养与训练。今天,我们就来谈一谈写作者为创作进行的准备——有意识地培养观察体验能力和阅读理解能力。

培养观察体验能力

对写作者而言,观察不是打量和窥探,更不是评头论足,而是通过自己的眼、耳、鼻、舌、身去感知客观事物。

平日里,我们用眼睛去捕捉世界的变化。但是,能发现美的不仅有眼睛。耳朵能留下依托听觉的记忆点,嗅觉能触发非凡的想象力,味觉让我们对品尝过的美食念念不忘,更不用说身临其境带来的直接而强烈的感知力。

观察的目的在于积累。积累那些发生在我们身上和身边的故事——它们深藏在记忆的深处,无法忘却,等待寻回。但观察也会有盲区,我们对太常见、太熟悉、太普通的对象往往会失去观察的兴趣。这时候,就需要培养另一种能力——体验,通过设身处地去感受客观事物。

我们用观光客和旅行者作一个对比。二者都是到一个尚未熟知的目的地,获得独特的生活体验。观光客停留时间短,一般按照常规景点路线游玩,在饮食上大多选择普通餐厅的招牌菜,由于不熟悉当地的语言,只能使用普通话(境外游就是英语)交流。而旅行者就不太一样,他们在目的地逗留的时间更长,与当地人相处的机会更多。可以去菜市场购买当地食材烹饪加工,甚至能掌握简单的方言,用近似当地人的方式去生活。一种是浮光掠影的观光,一种是感同身受的体验,对于写作者而言,后者所提供的养分显然更多。

培养阅读理解能力

事实上,能用双脚丈量的地方极为有限,更多的风景和更大的世界需要通过阅读来获取。

阅读可以带来充足的知识储备。因为写作不仅是创作的过程,更是学习的过程。“为有源头活水来”,坚持阅读能为我们提供源源不断的“活水”。

阅读还可以帮助我们提升文本的理解能力。近些年,碎片化、快餐式阅读无形中削弱了我们的理解能力。对于篇幅过长、专业性强、文辞艰涩的文章,我们在失去阅读耐心的同时,也失去了深刻写作的探索。因为阅读最重要的是可以提炼我们的经验和见解,如果说阅读是“活水”的入口,那么写作就是其出口——将我们对世界的探索、对时代的认知、对社会的思考,在阅读的助力下形成自己的作品。

在这里,与大家分享两个有效的训练方法:一是写日记。即随时随地写随想。可以利用手机的备忘录进行记录,每天遇见的人、邂逅的风景、有触动的句子、拍摄的美图……这许多瞬间,就是观察和体验的成果。二是读书笔记。过去,我们喜欢剪报、抄书;如今,一部智能手机就能储存海量图书。尽量养成在阅读电子书时做笔记、画线条、标书签的习惯,还可以在阅读结束后将所有笔记打印出来,反复咀嚼。无论是传统工具,还是新工具,都要服务于我们的写作。

左手阅读,右手写作——老年朋友们,你们准备好了吗?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