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页:养生 上一页3  4下一页
 
页面导航

  • 第A1页
    封面

  • 第A2页
    封二

  • 第01页
    卷首语

  • 第02页
    目次

  • 第03页
    目次

  • 第04页
    时政

  • 第05页
    时政

  • 第06页
    时政

  • 第07页
    时政

  • 第08页
    专题—银龄教师展风采

  • 第09页
    专题—银龄教师展风采

  • 第10页
    专题—银龄教师展风采

  • 第11页
    专题—银龄教师展风采

  • 第12页
    专题—银龄教师展风采

  • 第13页
    专题—银龄教师展风采

  • 第14页
    专题—银龄教师展风采

  • 第15页
    专题—银龄教师展风采

  • 第16页
    热点

  • 第17页
    热点

  • 第18页
    热点

  • 第19页
    热点

  • 第20页
    热点

  • 第21页
    故事

  • 第22页
    故事

  • 第23页
    故事

  • 第24页
    故事

  • 第25页
    故事

  • 第26页
    故事

  • 第27页
    故事

  • 第28页
    故事

  • 第29页
    故事

  • 第30页
    故事

  • 第31页
    养生

  • 第32页
    养生

  • 第33页
    养生

  • 第34页
    养生

  • 第35页
    养生

  • 第36页
    养生

  • 第37页
    养生

  • 第38页
    养生

  • 第39页
    养生

  • 第40页
    养生

  • 第41页
    文化

  • 第42页
    文化

  • 第43页
    文化

  • 第44页
    文化

  • 第45页
    文化

  • 第46页
    文化

  • 第47页
    文化

  • 第48页
    交流

  • 第49页
    交流

  • 第50页
    交流

  • 第51页
    交流

  • 第52页
    交流

  • 第53页
    服务

  • 第54页
    服务

  • 第55页
    服务

  • 第56页
    服务

  • 第A3页
    封三

  • 第A4页
    封底
 
标题导航
2023年10月16日出版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警惕过度求医引发“双心疾病”
郭秋哲 郭 涛(云南省阜外心血管病医院心内科)
 

最近,笔者接诊了一位60岁的女性患者,半年来,她血压波动伴乏力气短、手脚冰凉、四肢酸麻、失眠多梦、烦躁易怒,偶尔心前区疼痛。因怀疑患有大病多次拨打120,每周看病多达3次,但各项检查均无异常,后确诊是过度求医引发的“双心疾病”。经诊治,一个月后该患者恢复正常的日常生活。

何为“双心疾病”

“过度求医”特指患者多次因相同症状看病求医,医生反复检查并告知没有发现重大疾病,但患者仍反复求医。“双心疾病”泛指患者同时罹患心血管疾病和精神心理疾病。心脏病常表现为心悸气短、胸闷胸痛、咳嗽咯痰、腹胀恶心、尿少浮肿等;精神心理障碍常表现为紧张痛苦、恐惧烦恼、坐立不安、兴趣减退、悲观厌世、闷闷不乐、萎靡不振、注意力差、反应迟钝、失眠多梦、丧失成就感和责任心等。

研究发现,超半数心血管疾病患者不同程度存在焦虑抑郁、惊恐发作等精神心理障碍,两类疾病互为因果、交替恶化,未被及时诊断和有效治疗,不利于身心健康。老年人由于社会角色转变、缺乏医学常识、家人关心缺位等原因,出现良性躯体不适,很容易产生思想负担和心理压力,属“双心疾病”高发人群。

有四类症状表现

1.患者没有心脏病,只是焦虑、抑郁等精神心理障碍引发酷似心脏病的躯体不适,按心脏病治疗无效又使患者更加焦虑、恐惧。

2.患者仅有不太严重的心脏病,只因缺乏保健知识而过度担忧,引发精神心理障碍,进而增加心脏病的治疗难度。

3.患者貌似典型的精神心理疾病,抗焦虑抑郁效果不佳,仔细检查并积极治疗后,缓解了病情。

4.患者的心血管疾病和精神心理障碍都较为严重,要同时纠治才能延缓病情进展。

“双心疾病”患者的过度求医表现

①对一过性心跳偏快偏慢、偶尔血压波动、偶尔室性早搏、偶尔潮热出汗、轻微胸闷胸痛等身体不适高度敏感,频繁到多家医院看专家门诊和急诊;②经系统检查甚至住院观察,被告知没有发现心血管疾病,仍担心不已,频繁更换就诊医院和专家,对反馈没有严重疾病的医生缺乏信任感;③每天频繁自测血压、心率、氧饱和度、体重等指标,一有波动就紧张焦虑甚至拨打120;④对心脏超声、动态心电图、动态血压、血液生化、头颅CT等特殊检查报告的轻微异常高度关注;⑤同时服用多个医生为同一症状开出的药物,甚至自行增加用药种类和剂量;⑥不遵循医生建议按时用药,频繁自行停药或换药;⑦对网络、电视、报纸的医药保健宣传过分迷信,喜欢拿自己的症状“对号入座”。

如何预防过度求医

1.放松心情,科学求医。树立“双心疾病”可防可治的信念,出现过度求医等罹患“双心疾病”的迹象,及时到正规综合医院的“双心门诊”就诊。

2.通过正规渠道掌握保健知识,因心理问题投射在身体上的各种不适以及功能性、一过性、良性疾病引发的身体不适不要过度担忧。

3.积极而规范地纠治心血管疾病和焦虑、抑郁、失眠、恐惧等精神心理疾病。

4.通过读书写作、走亲访友、运动健身、游山玩水、品尝美食等方式,丰富日常生活,转移注意力。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