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页:文化 上一页3  4下一页
 
页面导航

  • 第A1页
    封面

  • 第A2页
    封二

  • 第01页
    卷首语

  • 第02页
    目次

  • 第03页
    目次

  • 第04页
    时政

  • 第05页
    时政

  • 第06页
    时政

  • 第07页
    时政

  • 第08页
    专题—银龄教师展风采

  • 第09页
    专题—银龄教师展风采

  • 第10页
    专题—银龄教师展风采

  • 第11页
    专题—银龄教师展风采

  • 第12页
    专题—银龄教师展风采

  • 第13页
    专题—银龄教师展风采

  • 第14页
    专题—银龄教师展风采

  • 第15页
    专题—银龄教师展风采

  • 第16页
    热点

  • 第17页
    热点

  • 第18页
    热点

  • 第19页
    热点

  • 第20页
    热点

  • 第21页
    故事

  • 第22页
    故事

  • 第23页
    故事

  • 第24页
    故事

  • 第25页
    故事

  • 第26页
    故事

  • 第27页
    故事

  • 第28页
    故事

  • 第29页
    故事

  • 第30页
    故事

  • 第31页
    养生

  • 第32页
    养生

  • 第33页
    养生

  • 第34页
    养生

  • 第35页
    养生

  • 第36页
    养生

  • 第37页
    养生

  • 第38页
    养生

  • 第39页
    养生

  • 第40页
    养生

  • 第41页
    文化

  • 第42页
    文化

  • 第43页
    文化

  • 第44页
    文化

  • 第45页
    文化

  • 第46页
    文化

  • 第47页
    文化

  • 第48页
    交流

  • 第49页
    交流

  • 第50页
    交流

  • 第51页
    交流

  • 第52页
    交流

  • 第53页
    服务

  • 第54页
    服务

  • 第55页
    服务

  • 第56页
    服务

  • 第A3页
    封三

  • 第A4页
    封底
 
标题导航
2023年10月16日出版
放大 缩小 默认
京剧《凤氏彝兰》:权欲交织的爱情悲歌
 

“想你想你真想你/阿妹亲手来绣你/把你绣在心坎上/生生死死带着你……”2001年,由云南省京剧院推出的新编京剧《凤氏彝兰》以男女主人公的恋情起伏为主线,演绎了一个凄美动人的悲剧爱情故事。该剧凭借京剧与彝族山歌完美结合的全新唱腔征服观众,被业界专家和新闻媒体盛赞为“从西部奔腾而出的一匹‘黑马’”“给观众带来意外的惊喜”“是震动剧坛的力作”。

剧本创作受小说启发

2022年9月15日晚,第十三届中国艺术节落下帷幕,云南省选送的话剧《桂梅老师》喜获第十七届文华大奖,为云南省时隔18年再次获得这一殊荣。18年前,在第七届中国艺术节上首次为云南省斩获该奖的《凤氏彝兰》,也重新回归大众视野。

《凤氏彝兰》讲述了汉族秀才赵明德与彝族少女凤彝兰之间凄美动人的悲剧爱情故事:彝家山寨的看坟女娃小叶子(凤彝兰)和落难秀才赵明德两情相悦,但身份低微的二人未能守护爱情,甚至难以保全性命。“故事情节跌宕起伏,人物命运大起大落。当悲剧落幕时,带给观众的不仅是叹息,还有对人性的认识和思考。”云南省京剧院原院长、《凤氏彝兰》导演张树勇认为,该剧从思想内涵上致力于通过“小人生”体现人物情感之真率,“大人生”融汇人生思辨和理性精神,使观众能够从中领悟更深层次的意蕴,也是导演的至高追求。

《凤氏彝兰》的剧本创作受黄晓萍的小说《绝代》启发,张树勇回忆,阅读完小说,灵感瞬间击中了他。

剧本是一剧之本。在张树勇看来,京剧要想吸引年轻人,必须与时俱进,从观念、题材、人物、情节等方面创新。“找了几位编剧都没有达到理想状态。后经王安葵老师介绍,我与编剧李莉在上海见面,聊得非常投机,觉得这部剧的编剧非她莫属。”双方达成共识后,张树勇邀请李莉到楚雄州采风,耗时一年完成剧本创作,前后改了10稿。“尽管剧本有多次大的修改,但创作主旨与创新意识贯穿始终,重在刻画和塑造人物,一改过去京剧舞台‘只重艺、不重人’的情况,把鲜活的人物形象立在舞台上。”张树勇说。

人性探讨引发共鸣

2001年12月,第三届中国京剧艺术节在南京举行。为保障《凤氏彝兰》能顺利参加,该剧在昆明首次上演时,张树勇特意从北京邀请7名戏剧专家来看戏。“结果,只有一名专家坚定地说这是一部好戏。为什么?因为专家们对剧本呈现出的人性拿不准,不知是否应该改得更‘皆大欢喜’一些。”但张树勇坚决反对修改,认为改后戏剧效果肯定会截然不同。

“权力是导致这个故事悲剧结局的一个重要因素。”张树勇说,在当时的彝山,土司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并通过强取豪夺满足私欲。权力的滥用让凤世雄将小叶子据为己有,权力的压迫使小叶子和赵明德亡命天涯,权力的诱惑使成为土司的凤彝兰违背初心,随心所欲地扼杀奴隶生存的权利。最终,也是权力的驱使,让这对曾经两情相悦的恋人分道扬镳。

张树勇指出,权力制度下扭曲的人性,让凤彝兰的善念被“掠夺性”“征服性”蒙蔽,最终“困权欲一生苦奔忙,空错过半世好春光”。赵明德为爱无悔付出,默默承受痛苦,以死表真心。“后来,剧中以英子(凤彝兰之女)这个新一代彝家女性的出现,昭示了汉彝文化的融合。”张树勇说,观剧后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解读,对故事的理解见仁见智。

利用声光电突出舞台张力

专家评价,从《凤氏彝兰》中感受到戏剧节奏感带来的舞台张力,导演是如何做到这一点的?“把握节奏最忌‘一平二散’。这不仅是戏剧节奏快慢的问题,也是人物内心情感的外化,把握好这一点,才能做到有戏则长,无戏则短;有情则长,无情则短。”张树勇说,在当下,戏剧若延续过去的慢节奏很难吸引人,“每排一部戏都要多为观众考虑”。

《凤氏彝兰》能为云南戏剧首次斩获文华大奖,与导演的坚持创新息息相关。据张树勇介绍,他借助音乐对剧本进行调整,强调发挥少数民族特色乐器和打击乐的作用,并借鉴现代音乐的表现手法,使该剧的音乐包罗万象。他还独创出“京腔+彝歌、京音+乡音、京韵+彝风、京味+彝味,以京为主,水乳交融”的模式。一段“想你想你真想你/阿妹亲手来绣你/把你绣在心坎上/生生死死带着你”的歌词在剧中反复出现,不但与纯正的京剧行当唱腔交相辉映,还暗含寓意——这既是一首情歌,也是善良终将战胜邪恶的正义召唤。

京剧演出原本没有幕,在20世纪50年代的戏剧改革中增添了“二道幕”,形式上已经有别于传统的分场体制。但张树勇还是希望恢复分场体制,认为这是京剧的舞台风格。舞台上,大幕一旦拉开就不再关闭。利用灯光的切换来凸显不同演区的表演,通过人物不断地上场、下场来表达舞台上的时空变换,舞台环境的确定以人物活动为依归,“打上送下”成为剧情发展的枢纽,使得整出戏的时空既不停流动又相对固定,既连续不断又相对间隔。在舞台上呈现出一幅生动鲜活的画卷,一气呵成,流畅舒展。

本刊记者 谭江华/文 张树勇/图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