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页:专题—世界遗产看云南 上一页3  4下一页
 
页面导航

  • 第A1页
    封面

  • 第A2页
    封二

  • 第01页
    卷首语

  • 第02页
    目录

  • 第03页
    目录

  • 第04页
    时政

  • 第05页
    时政

  • 第06页
    时政

  • 第07页
    时政

  • 第08页
    时政

  • 第09页
    时政

  • 第10页
    热点

  • 第11页
    热点

  • 第12页
    热点

  • 第13页
    热点

  • 第14页
    热点

  • 第15页
    专题—世界遗产看云南

  • 第16页
    专题—世界遗产看云南

  • 第17页
    专题—世界遗产看云南

  • 第18页
    专题—世界遗产看云南

  • 第19页
    专题—世界遗产看云南

  • 第20页
    专题—世界遗产看云南

  • 第21页
    专题—世界遗产看云南

  • 第22页
    专题—世界遗产看云南

  • 第23页
    专题—世界遗产看云南

  • 第24页
    专题—世界遗产看云南

  • 第25页
    专题—世界遗产看云南

  • 第26页
    专题—世界遗产看云南

  • 第27页
    专题—世界遗产看云南

  • 第28页
    故事

  • 第29页
    故事

  • 第30页
    故事

  • 第31页
    故事

  • 第32页
    故事

  • 第33页
    故事

  • 第34页
    养生

  • 第35页
    养生

  • 第36页
    养生

  • 第37页
    养生

  • 第38页
    养生

  • 第39页
    养生

  • 第40页
    养生

  • 第41页
    养生

  • 第42页
    养生

  • 第43页
    文化

  • 第44页
    文化

  • 第45页
    文化

  • 第46页
    文化

  • 第47页
    文化

  • 第48页
    交流

  • 第49页
    交流

  • 第50页
    交流

  • 第51页
    交流

  • 第52页
    交流

  • 第53页
    服务

  • 第54页
    服务

  • 第55页
    服务

  • 第56页
    服务

  • 第A3页
    封三

  • 第A4页
    封底
 
标题导航
2023年11月16日出版
放大 缩小 默认
云南石林:亿万年前走来的喀斯特王国
 

石林雄奇瑰丽、千姿百态,但在无数不起眼的石缝中,可能隐藏着另一个奇妙的世界;石林喀斯特地貌世所罕见,被列为世界自然遗产,但为此它曾历经18年的艰苦磨砺……石林,还有多少未知的传奇故事?

“藏”在眼里的石林

一条短而狭窄的石阶,尽头却是一条逼仄的石缝。如果不是导游小普带路,记者想不到这里还有路。石缝很小,记者需半仰着身体艰难地挤进去。几步之后,石壁上一排排黑色小字赫然映入眼帘。“这是曾任中共云南省特委委员、早期共产党员张炽的题刻。”小普说。

“呀!是桃花原(编者注:应为“源”)哪?呀!是鱼腹浦哪?几人能觅入?几人能觅出?”读来不禁莞尔,仿佛看到题刻者脸上挂着如同我们一般的惊喜。

一个个近在眼前、却几乎被错过的石缝背后,竟隐藏着意外的风景。而这也是石林独树一帜之处:通达性。石峰间四通八达,几乎随处可穿行。据介绍,世界上其他地方,如非洲、马来西亚等地的剑状喀斯特地貌,石峰紧密、险峻,人根本无法进入。

哪一条石缝可以通行、通往哪里,小普如数家珍,因为这里本就是她的家。小普名叫普雪莉,生在遗产地核心区内的五棵树村,是一位美丽的撒尼姑娘。从小,石林就是她和小伙伴们的天然游乐场。

“石林有剑状、宝塔状、蘑菇状、柱状、针状以及许多难以归类的不规则状。”小普介绍,如此丰富多样的形态,源于独特的地质演化。石林形成于2.7亿年前的二叠纪,那时石林还是一片汪洋大海。亿万年来,石林经历了晚二叠世火山熔岩和早第三纪内陆湖泊沉积的两次覆盖,由于地质构造抬升,又两度出露的过程。因此,石林喀斯特地貌在世界类似地貌中以形态最丰富、地质演化过程最复杂而著称,被誉为“石林喀斯特博物馆”。

十八年磨一剑

这样的石林,你是否觉得申遗肯定水到渠成?事实并非如此。

1931年,时任云南省主席龙云题词“石林”,开启了石林公园建园史。1978年4月1日,石林卖出第一张门票。1982年,石林风景名胜区被国务院批准为首批“国家级风景名胜区”。那时,旅游业尚不发达,但石林早已名声在外,很多外国游客慕名前来。为此,包括小普爷爷奶奶在内的端上“旅游饭碗”的当地村民,还学会了一些简单的外语。

但是,理念跟不上,管理不规范,保护意识淡漠。在这样的现实条件下,1990年,石林开始申遗准备工作,随后以“中国喀斯特”名称申报世界自然遗产。1992年,世界遗产专家应邀前来进行非正式评估考察。专家认为,石林缺乏国际性对比研究,无法证明石林“中国喀斯特”的代表性和普遍意义。

申遗机会只有一次。石林主动撤回申报文本、暂缓申报,从此开启了一场史无前例的改造工程。

如今,石林变了,但也没有变。在小普的记忆中,除了设施完善、经营有序、环境卫生整洁、植被更加茂盛外,“里面基本没有改变”。

关于变与不变的话题,不得不提当年发生的一场“厕所风波”。2006年,石林游客中心新建的一座卫生间,采用当时国内领先的覆土建筑理念,配套有休息椅、感应式射灯、LED屏等设施,并与“阿诗玛生态文化园”巧妙地融为一体,很多游客不相信那是一座卫生间。

由于理念超前,很多人不理解,“石林为啥花30万元建一座卫生间?”由此引起不小的争议。直到不断传来好消息:2015年9月,云南省旅游厕所建设暨旅游扶贫推进工作会议召开,对石林旅游厕所建设给予表扬;2016年10月,石林景区上榜全国“厕所革命”最佳景区。

经几代申遗人的努力,终于迎来结果揭晓的一天。2007年,“中国南方喀斯特”成功申遗。

千嶂叠翠 撒尼欢歌

漫步石林景区,不时可见三五成群、身着民族服饰的人们欢快地弹奏大三弦,放歌起舞,一些妇女则坐在石凳上专注地刺绣。

“这里面很多人是我们村的。”小普说,景区每年从全县各村筛选约150支符合条件的演出队,到景区进行民族民俗文化展演。展演没有固定形式,兴之所至,随心而动。

这是石林以旅哺农的手段之一。石林县把旅游富民、和谐兴村作为遗产地周边村寨发展的主要目标,先后对景区周边18个村开展以旅哺农工作。在景区发展中,优先把周边村民吸纳为旅游服务人员,每年提供工作岗位600余个。 

2008年,为兑现对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申遗承诺,石林县开工建设“彝族第一村”。2010年底,五棵树村整体迁出,村民告别祖祖辈辈居住的老村。

小普家住进新村200多平方米的大房子,家人依旧从事旅游业老本行。和他们一样,“彝族第一村”约有80%的村民从事农家乐、刺绣等旅游相关工作。而小普从云南旅游职业学院导游专业毕业后,回到家乡,用专业知识向更多人推介石林。

千嶂叠翠,撒尼欢歌。在这片人与自然相生相伴之地,石林遗产地正在续写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壮美篇章。

本刊记者 蒋 颖/文 郝亚鑫/图

遗产简介: 2007年,云南石林、贵州荔波、重庆武隆联合申报的中国南方喀斯特世界自然遗产项目,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云南石林保护区面积350平方公里,由大小石林景区、乃古石林景区、长湖景区等7个片区组成。石林因形态奇特、成因复杂、类型多样、发育历史久远,具有较高的科研科普价值,是世界上唯一能以石林发育遗迹和石林景观系列展现地球演化历史的喀斯特地貌区。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