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页:专题—世界遗产看云南 上一页3  4下一页
 
页面导航

  • 第A1页
    封面

  • 第A2页
    封二

  • 第01页
    卷首语

  • 第02页
    目录

  • 第03页
    目录

  • 第04页
    时政

  • 第05页
    时政

  • 第06页
    时政

  • 第07页
    时政

  • 第08页
    时政

  • 第09页
    时政

  • 第10页
    热点

  • 第11页
    热点

  • 第12页
    热点

  • 第13页
    热点

  • 第14页
    热点

  • 第15页
    专题—世界遗产看云南

  • 第16页
    专题—世界遗产看云南

  • 第17页
    专题—世界遗产看云南

  • 第18页
    专题—世界遗产看云南

  • 第19页
    专题—世界遗产看云南

  • 第20页
    专题—世界遗产看云南

  • 第21页
    专题—世界遗产看云南

  • 第22页
    专题—世界遗产看云南

  • 第23页
    专题—世界遗产看云南

  • 第24页
    专题—世界遗产看云南

  • 第25页
    专题—世界遗产看云南

  • 第26页
    专题—世界遗产看云南

  • 第27页
    专题—世界遗产看云南

  • 第28页
    故事

  • 第29页
    故事

  • 第30页
    故事

  • 第31页
    故事

  • 第32页
    故事

  • 第33页
    故事

  • 第34页
    养生

  • 第35页
    养生

  • 第36页
    养生

  • 第37页
    养生

  • 第38页
    养生

  • 第39页
    养生

  • 第40页
    养生

  • 第41页
    养生

  • 第42页
    养生

  • 第43页
    文化

  • 第44页
    文化

  • 第45页
    文化

  • 第46页
    文化

  • 第47页
    文化

  • 第48页
    交流

  • 第49页
    交流

  • 第50页
    交流

  • 第51页
    交流

  • 第52页
    交流

  • 第53页
    服务

  • 第54页
    服务

  • 第55页
    服务

  • 第56页
    服务

  • 第A3页
    封三

  • 第A4页
    封底
 
标题导航
2023年11月16日出版
放大 缩小 默认
普洱景迈山古茶林:人在草木间 茶香润千年
 

九月的景迈山,秋茶飘香。村民们分散在万亩古茶林间,小心翼翼地掐下翠色欲滴的一芽两叶。下次采茶,要等到明年春天。

人在草木间,是景迈山延续上千年的文化景观,也是该世界文化遗产的核心要义。山育茶、茶养人、人护茶,形成心照不宣的“景迈山生存法则”。

茶祖的智慧

在芒景村,61岁的布朗族村民南康泡开一盏古茶,啜饮一口,向远道而来的客人讲述自己的祖先——茶祖岩冷的故事:1800多年前,布朗族首领岩冷率领族人迁徙至景迈山,遭遇了一场严重的瘟疫。生死存亡关头,岩冷发现了茶树,茶叶的奇特功效拯救了族人。后来,经过族人不断栽培、驯化、选育茶树,形成了古茶林。临终前,岩冷留下遗训——留给你们牛马,怕因病而亡;留给你们金银财宝,也怕你们花光;就留给你们这些茶树,才会让子孙后代取不尽用不完。

回望历史,不得不感叹茶祖的智慧和远见。在南康的童年记忆中,古茶林里宝藏丰富:茶叶、野果、野菜、野鸡……进一趟山,直到背箩都装不下,南康还舍不得回家。“有了古茶林,就什么都有了。”南康说。丰饶的古茶林为景迈山人繁衍生息提供了必要的物质保障,源源不断的景迈山人又成为古茶林生态系统的重要一环。人与茶,浑然一体,相辅相成。

对于古茶林,布朗族人怀有神圣的崇拜之情,有节制地索取,再悉心地呵护。与古茶林共度60多个春秋后,南康对古茶林有着深厚的感情:“古茶林是我们的依靠。”凭着这份依靠,南康对自己的最终归宿作了打算:葬在寨子西边的高处,朝着古茶林的方向。

旧规矩与新课题

作为茶祖岩冷的后代,南康的父亲也是景迈山布朗族头人,而且是最后一位头人。但在南康的印象中,父亲从未行使过头人的特权,无论管理家人还是族人,都没有制定过多的规矩。唯独涉及古茶树,父亲才会摆出头人的威严——告诫族人不准乱砍古茶树、不准在古茶林中种粮食、不准过度采茶叶……南康曾目睹,违反规矩的族人被拉到山上祭拜茶神、跪在寨心“叫魂”,还要被罚款。

“都说布朗族规矩多,但恰好是这些规矩,让古茶林留存至今。”南康说。20世纪80年代,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在景迈山上推行,集体管理的古茶林被分到每家每户。随着景迈山古树茶的名气渐长、价格走高,有人禁不住诱惑私自过度采茶。为保护古茶树,南康在2004年担任芒景村党总支书记后,将保护古茶林写进村规民约,制定古茶树保护公约,引导村民“要像爱护自己的眼睛一样爱护古茶树”。

南康不曾想到,在不久后,保护景迈山古茶林会成为一个世界课题,景迈山上的一人一村、一草一木都将成为课题的构成要素。从2010年起,景迈山上来了许多陌生面孔,他们穿梭于各个古村落间,钻进古茶林作调查。从他们口中,南康第一次听说“申遗”一词。尽管对此并不完全理解,但南康切身感受到申遗带来的改变:干栏式传统民居得到提升改造,既保留传统风貌,又更加宜居;村中每隔50米就安装一条消防水带,家家户户门前设置灭火器和水缸……

古村落变化了,古茶林却仍旧沿用传统的管护方式、保留原本的生态系统,当地政府修订完善了《普洱市古茶树资源保护条例》等27部针对古茶林保护的规章制度。“旧规矩和新法规一起发力,能把古茶林保护得更好。”南康信心十足。

申遗铺就发展路

今年9月17日,普洱景迈山古茶林文化景观申遗成功的消息传来,人们身着盛装,载歌载舞欢庆到深夜。13年来,景迈山上的村民踏上申遗之路,又在申遗掀起的发展浪潮中走向岔路口——南康沿袭传统,深耕茶产业;年轻人的代表晒砍另辟蹊径,带头发展旅游业。一辈子与茶打交道的南康发现,每家每户的茶树管护方式,茶叶采摘和生产加工标准五花八门,且普遍采用作坊式生产经营。他意识到,“茶叶乱象得治”。

在与申遗专家的交流中,南康找到了突破口——搭建平台,统一标准,树立品牌。2016年,在普洱景迈山古茶林保护管理局的指导下,南康牵头组建景迈山古茶林普洱茶诚信联盟,按照统一标准、统一品牌、统一价格、统一宣传、统一营销的路子,有效治理茶叶乱象。在他看来,规范茶产业发展也是保护古茶林的方式。今年,南康把来自景迈山上10多个村的30多份茶叶送到北京检测。结果显示,送检茶叶全部合格。南康的心头大石落下了:“从源头保证品质,打造茶叶品牌有底气了。”

南康沉醉在茶香中,晒砍则敏锐地捕捉到了申遗带来的“人气”。距离澜沧县城75公里的翁基村山道崎岖,鲜有外人。自申遗工作启动后,翁基村基础设施不断改善,游客接踵而至。见此情形,晒砍投资400万元在村里兴建民宿,年收入达200万余元。受其影响,翁基村先后建起8家农家乐和民宿,以及咖啡店、手工艺品店等各类业态。

激增的游客量让晒砍十分高兴,同时也开始担忧因此对古茶林造成的破坏。他决定换一种方式保护古茶林:“做好村内的旅游开发,把游客引进村里、留在村里。”晒砍计划打造制茶体验馆,并组建一支旅游服务队,引导游客文明旅游。申遗成功后的首个国庆长假,晒砍家的民宿爆满。没抢到房间的游客致电晒砍:“留个房间,我明年再来。”

本刊记者 曾永会

通讯员 段红蕖/文 邹 鹏/图

遗产简介:普洱景迈山古茶林文化景观位于普洱市澜沧县惠民镇东南部,是目前全世界发现面积最大、保存最完好、年代最久远的人工栽培型古茶林,也是全球首个以茶文化为主题的世界文化遗产。遗产区面积7167.89公顷,缓冲区11927.85公顷,遗产要素包含5片古茶林、3片分隔防护林、9个传统村落。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