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页:故事 上一页3  4下一页
 
页面导航

  • 第A1页
    封面

  • 第A2页
    封二

  • 第01页
    卷首语

  • 第02页
    目录

  • 第03页
    目录

  • 第04页
    时政

  • 第05页
    时政

  • 第06页
    政策

  • 第07页
    政策

  • 第08页
    专题—昆明“龙”故事

  • 第09页
    专题—昆明“龙”故事

  • 第10页
    专题—昆明“龙”故事

  • 第11页
    专题—昆明“龙”故事

  • 第12页
    专题—昆明“龙”故事

  • 第13页
    专题—昆明“龙”故事

  • 第14页
    热点

  • 第15页
    热点

  • 第16页
    热点

  • 第17页
    热点

  • 第18页
    热点

  • 第19页
    故事

  • 第20页
    故事

  • 第21页
    故事

  • 第22页
    故事

  • 第23页
    故事

  • 第24页
    故事

  • 第25页
    故事

  • 第26页
    故事

  • 第27页
    故事

  • 第28页
    故事

  • 第29页
    故事

  • 第30页
    养生

  • 第31页
    养生

  • 第32页
    养生

  • 第33页
    养生

  • 第34页
    养生

  • 第35页
    养生

  • 第36页
    养生

  • 第37页
    养生

  • 第38页
    养生

  • 第39页
    养生

  • 第40页
    养生

  • 第41页
    养生

  • 第42页
    文化

  • 第43页
    文化

  • 第44页
    文化

  • 第45页
    文化

  • 第46页
    文化

  • 第47页
    文化

  • 第48页
    交流

  • 第49页
    交流

  • 第50页
    交流

  • 第51页
    交流

  • 第52页
    交流

  • 第53页
    服务

  • 第54页
    服务

  • 第55页
    服务

  • 第56页
    服务

  • 第A3页
    封三

  • 第A4页
    封底
 
标题导航
2024年1月16日出版
放大 缩小 默认
李存德:在乡村播撒“悦读”种子
 

每天清晨7点半,大理白族自治州弥渡县弥城镇红星村委会农家书屋门前,都会准时出现管理员李存德的身影。他和值班的村干部一起,从书屋中搬出各类书籍装满小推车,然后在老伴的帮助下,拄着拐杖到集市上出摊。多年来,除遇恶劣天气,李存德从未缺席,以流动书摊的形式在乡村播撒“悦读”的种子,并入选2023年第三季度“中国好人榜”。

倔强的“摊主”

1992年,李存德因公受伤,右眼失明、一条腿残疾,提前退休回到红星村委会。返乡后,老李一直惦记着为村民做点事,正好发现寄到村里的信件无人投递,便主动担任邮递员,义务为村民取件送信,一干就是数十年。

2014年,随着邮递员的“业务量”下降,闲不下来的老李又开始义务担任村里的农家书屋管理员。起初,老李很开心,因为利用工作之便,自己也能看书、学习。他每天按时开门、打扫卫生,把桌椅擦得干干净净。然而,老李渐渐发现,很少有人到书屋看书,就连放假的小学生也不愿来这里学习、做作业。

“守着这么多书却没人来看,太可惜了。”老李四处打听后得知,其实村民们有学习知识的意愿,但村委会工作繁忙,还常有上级来调研,大家觉得到农家书屋看书不自在,都不愿去。老李灵机一动,“何不主动把书搬到集市上摆摊,激发大家的阅读积极性?”

2019年,红星村新建农贸集市,李存德自费购买了1辆小推车、4条板凳和3个箩筐,将农家书屋转型为流动书摊。除遇雨雪天气,每天清晨,天刚刚泛白,早起劳作的村民和上学的孩童都能在街上碰到带着一车书匆匆赶往集市的老李。

别说,老李这招还真管用。集市上的“农家书屋”既亲民又接地气,读者与日俱增。

书摊盘活了,可老李年纪渐长,在县城工作的女儿心疼父亲每天拄拐摆摊,劝他到县城生活,可老李拒绝了女儿的好意:“现在有那么多人来看书,要是我不摆摊,就没人再到书摊看书了。作为老党员,我只要活着一天,就要摆摊一天。”

包罗万象的小书摊

红星村农贸集市人声鼎沸,村里在集市口专门划给老李的摊位也门庭若市。流动书摊前,读者络绎不绝,有借阅《致富天地》学习农业知识的村民,有来还武侠小说的年轻人,有抱着大茶杯边看《大理日报》边和老李谈天说地的老人,还有赶来看趣味连环画的儿童……

老李的流动书摊乍看粗糙,近看却是“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在小推车和摆放书籍的3个箩筐上搭块板子,2张“书桌”就成型了。桌面上,整齐地摆放着群众阅读率最高的《半月谈》《致富天地》《农村新技术》《老年博览》等期刊,以及科技类、时政类、少儿类书籍。推车一侧,用2根焊接的杆做成了简易报架,正面挂着《人民日报》《大理日报》《弥渡通讯》等各类报纸,背面则挂着县、镇和村里近期重点工作宣传横幅。

“我们都很喜欢这个书摊,农闲时,在这里看看书,再‘杀’几盘象棋。”村民王大爷对老李的流动书摊很是喜欢。据常年在集市里经商的小贩介绍,书摊“生意”非常好,既是周边群众汲取知识的源泉,也是乡村工作的宣传点。村民们来书摊坐一坐,在丰富科学文化知识的同时,也能知晓各项惠农利农政策,可谓一举两得。

“悦读”种子破土萌发

翻阅李存德自制的《农家书屋出版物借阅登记簿》,上面详细记录着:2020年,阅读4873人次、借阅156人次;2021年,阅读5204人次、借阅245人次;2022年,阅读4920人次、借阅293人次……

流动书摊如何做到广受群众欢迎?这与老李的认真负责密不可分。为吸引读者,老李煞费苦心,创新“进货渠道”,确保流动书摊时常有新书新报。据老李介绍,出摊带的书籍,有的是县里和镇里为农家书屋配发的,有的是爱心人士捐赠的,还有一部分是他主动“要”来的。李老笑着说,无论是调研的领导、驻村的干部还是采访的记者,只要有人到访,他都会向大家“要”书。久而久之,州、县级领导和相关部门只要到红星村开展工作,都会习惯性地给老李带几册书,这便成了红星村农家书屋特殊的“进货渠道”。书籍报刊常换常新,也为老李的流动书摊赢得更多的读者。

记者采访间隙,2位邻村过路村民在流动书摊前停下摩托车,对老李说:“现在到处在报道你,我刷‘抖音’都刷到你啦。”老李冲他们呵呵一笑:“有空快带孩子一起来读书,我会一直在这。”

在这个小山村里,老李多年前埋下的“悦读”种子正在破土萌发。

本刊记者 刘 宇 通讯员 马素萍/文 李武华/图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