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页:故事 上一页3  4下一页
 
页面导航

  • 第A1页
    封面

  • 第A2页
    封二

  • 第01页
    卷首语

  • 第02页
    目录

  • 第03页
    目录

  • 第04页
    时政

  • 第05页
    时政

  • 第06页
    政策

  • 第07页
    政策

  • 第08页
    专题—昆明“龙”故事

  • 第09页
    专题—昆明“龙”故事

  • 第10页
    专题—昆明“龙”故事

  • 第11页
    专题—昆明“龙”故事

  • 第12页
    专题—昆明“龙”故事

  • 第13页
    专题—昆明“龙”故事

  • 第14页
    热点

  • 第15页
    热点

  • 第16页
    热点

  • 第17页
    热点

  • 第18页
    热点

  • 第19页
    故事

  • 第20页
    故事

  • 第21页
    故事

  • 第22页
    故事

  • 第23页
    故事

  • 第24页
    故事

  • 第25页
    故事

  • 第26页
    故事

  • 第27页
    故事

  • 第28页
    故事

  • 第29页
    故事

  • 第30页
    养生

  • 第31页
    养生

  • 第32页
    养生

  • 第33页
    养生

  • 第34页
    养生

  • 第35页
    养生

  • 第36页
    养生

  • 第37页
    养生

  • 第38页
    养生

  • 第39页
    养生

  • 第40页
    养生

  • 第41页
    养生

  • 第42页
    文化

  • 第43页
    文化

  • 第44页
    文化

  • 第45页
    文化

  • 第46页
    文化

  • 第47页
    文化

  • 第48页
    交流

  • 第49页
    交流

  • 第50页
    交流

  • 第51页
    交流

  • 第52页
    交流

  • 第53页
    服务

  • 第54页
    服务

  • 第55页
    服务

  • 第56页
    服务

  • 第A3页
    封三

  • 第A4页
    封底
 
标题导航
2024年1月16日出版
放大 缩小 默认
陈梦家:从新月诗人到学术巨匠
龙美光
 

“一朵野花在荒原里开了又落了,/不想到这小生命,向着太阳发笑,/上帝给他的聪明他自己知道,/他的欢喜,他的诗,在风前轻摇。//一朵野花在荒原里开了又落了,/他看见青天,看不见自己的渺小,/听惯风的温柔,听惯风的怒号,/就连他自己的梦也容易忘掉。”

这是1929年1月,刚满18岁的浙江上虞籍诗人陈梦家作于南京鸡鸣寺大悲楼阁的诗歌——《一朵野花》。两年后,陈梦家的第一部诗集《梦家诗集》在新月书店出版,从此成为“新月诗派”的代表诗人之一。出版于1931年的《新月诗选》,亦是由陈梦家编选。

因诗结缘的朋友圈

因为诗,陈梦家与新月社的主要成员闻一多、胡适等由相识而熟识。胡适曾说,他和闻一多都极喜欢《一朵野花》这首诗:“我最喜欢《一朵野花》的第二节,一多也极爱这四行。这四行诗的意境和作风都是第一流的。你(陈梦家)若朝这个方向去努力,努力求意境的高明,作风的不落凡琐,一定有绝好的成绩。”

1932年3月,陈梦家赴青岛大学任教,成为闻一多的助教。在闻一多的影响下,陈梦家致力于古代历史,特别是甲骨文等古文字学的研究。离开青岛大学后,他和恩师又都先后到北平求学和任教,诗友兼师生的关系,使得陈梦家和闻一多的关系越来越密切。

七七事变后,在燕京大学工作的陈梦家与新婚不久的妻子、诗人赵萝蕤等家人一起离开北平,辗转回到浙江德清祖屋,居住三月之久。其间,陈梦家写信请闻一多帮忙介绍工作。此时,长沙临时大学已经开始组建。在闻一多的帮助下,陈梦家加入长沙临大,后又随校迁到云南,赴西南联大文学院任教。

投身文字学的诗人

关于从临大到联大的教学、研究与生活,陈梦家曾于1938年10月30日给胡适写过一信汇报。他在信中说,在南岳三个月后,又从海道过越南而抵昆明,“文法学院在蒙自,又去蒙自。小城生活简易,南湖而外,无处可游,所以也能多多看书,把老子思想来源和《老子》一书其自身的思想系统,略为考究一下,成《老子考释》。八月间又由蒙自搬回省城,暑中读容希白(注:古文字学家容庚)改编的《金文编》晒蓝本,把金文全部看了一遍。现在着手整理《甲骨文编》,重加考订,拟将‘甲’‘金’两编附以《说文》小篆,不按《说文》十四卷的分类,而以形体为主,依类分系如谱系,作成一表,可由古文字之形以定形声。因此,对于上古音系也得一材料上的资源。本学期我还是教文字学和卜辞研究两班,课余或者可以把上述的计划逐渐做成。此是一年半以来,东奔西走和读书研究的大概。”

他还向胡适介绍了一段时期来的学术成果,“这五年以来,我埋首于甲骨、钟鼎和古籍之中,知道了清代人的考据,和如何应用古文字以窥探古代的历史、社会制度、宗教。我的兴趣在古代,而尤集中于宗教和历史制度;因古文字的研究,常常把经籍中所埋沉的发掘出来。这五年的苦读,救疗了我从前的空疏不学。我从研究古代文化,深深地树立了我长久从事于学术的决心和兴趣;亦因了解古代而了解我们的祖先,使我有信心虽在国家危急万状之时,不悲观、不动摇,在别人叹气空想之中,切切实实从事于学问。”

自此,他已由一位新诗界备受瞩目的作家,完全转型为古代史、古文字史的研究者。他深情地将自己的名字“梦家”谐音作为书斋名,名之曰“梦甲室”,表达了永久从事文字学研究的学术志趣。

在联大彰显名师风采

陈梦家不仅自己钻进故纸堆,还助益恩师、好友和同事躬行于此道。1938年,在联大蒙自分校期间,他就极力倡请钱穆写作中国通史的教科书。在他的提议下,钱穆很快就开始了《国史大纲》的写作。1939年4月29日,钱穆在致北新书局胡佳生的信中写道:“穆在此一切如常,在蒙自时曾草《国史大纲》,今已脱稿,方嘱人录正,再谋付印。”钱穆能以一年时间完成近60万字大作,令人惊叹,这更应感谢陈梦家的鼓动之功。

到昆明后,陈梦家还将好友常任侠发表于《时事新报》“学灯”副刊上的考古论文《重庆沙坪坝出土之石棺画像研究》转赠闻一多,引起了恩师的兴趣。收到信后,闻一多很快与常任侠书信研讨,在收集丰富的参考资料后写成专论《伏羲考》,成为文坛美谈。

在联大,陈梦家撰写《商王名号考》《周公旦父子考》《五行之起源》《述方法敛所摹甲骨卜辞》等文论,并完成《中国文字学》《海外中国铜器图录》等重要著作,可谓硕果累累。他还在校内教授“文字学”、《论语》等必修课程。许渊冲回忆道:“陈梦家先生讲《论语·言志篇》,讲到‘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时,他挥动双臂,长袍宽袖,有飘飘欲仙之慨,使我们知道了孔子还有热爱自由生活的一面。”

在昆明,陈梦家常住于北郊龙泉镇乡下。由于联大实行“夫妇不能同在本校担任有给职务”的规定,其妻赵萝蕤未能在联大就职。因此,夫妇二人始终过着“一锅焦饭一锅焦肉”的简朴生活。赵萝蕤曾在龙泉镇的“棤庐”中写道:“男主人因衣食的缘故,每常要进城去。在这种情况下,女主人便在孤独的菜园花园孤独的一排房舍中写到中夜。”

爱人还坚守在文学原野,自己却已全面转向学术研究,以期在史学和文字学的研究领域开疆拓土,大有作为。这,就是陈梦家的联大岁月。

(作者单位:云南师范大学)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