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页:热点 上一页3  4下一页
 
页面导航

  • 第A1页
    封面

  • 第A2页
    封二

  • 第01页
    卷首语

  • 第02页
    目录

  • 第03页
    目录

  • 第04页
    时政

  • 第05页
    时政

  • 第06页
    时政

  • 第07页
    时政

  • 第08页
    时政

  • 第09页
    时政

  • 第10页
    专题

  • 第11页
    专题

  • 第12页
    专题

  • 第13页
    专题

  • 第14页
    专题

  • 第15页
    专题

  • 第16页
    专题

  • 第17页
    专题

  • 第18页
    热点

  • 第19页
    热点

  • 第20页
    热点

  • 第21页
    热点

  • 第22页
    热点

  • 第23页
    故事

  • 第24页
    故事

  • 第25页
    故事

  • 第26页
    故事

  • 第27页
    故事

  • 第28页
    故事

  • 第29页
    故事

  • 第30页
    故事

  • 第31页
    故事

  • 第32页
    养生

  • 第33页
    养生

  • 第34页
    养生

  • 第35页
    养生

  • 第36页
    养生

  • 第37页
    养生

  • 第38页
    养生

  • 第39页
    养生

  • 第40页
    养生

  • 第41页
    养生

  • 第42页
    文化

  • 第43页
    文化

  • 第44页
    文化

  • 第45页
    文化

  • 第46页
    文化

  • 第47页
    文化

  • 第48页
    交流

  • 第49页
    交流

  • 第50页
    交流

  • 第51页
    交流

  • 第52页
    交流

  • 第53页
    服务

  • 第54页
    服务

  • 第55页
    服务

  • 第56页
    服务

  • 第A3页
    封三

  • 第A4页
    封底
 
标题导航
2024年5月16日出版
放大 缩小 默认
“三社联动”托起幸福“夕阳红”
 
“彩云南瑞”社工为老年人提供服务

近年来,云南通过探索以社区为平台、社会组织为载体、社会工作者(以下简称“社工”)为支撑的“三社联动”模式,打通养老服务“最后一公里”,不断提高社区综合养老服务质量。那么,究竟什么是“三社联动”?该模式有哪些可取之处?应如何提升和完善?

实施“联动”具备基础

“过去,儿女照顾不了就得去养老院。现在养老方式变了,白天在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活动、用餐,晚上回家休息,要是社工的服务质量再好一些就圆满啦。”不少市民表示,随着居家养老服务规模不断扩大,解决了不少老年人的后顾之忧。

近年来,为推动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有形、有效覆盖,让更多老年人从养老转向“享老”,云南各地积极探索推进“三社联动”模式。

据云南省民政厅相关负责人介绍,“三社联动”是以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社区党群服务中心为平台载体,通过引入专业化社会组织,发挥社会工作者(社工)的专业技术,为老年人特别是独居、空巢、留守、失能等特殊家庭老年人提供居家养老服务,以解决传统居家养老专业服务能力不足等问题。推行该模式后,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的服务范畴不断拓展,老年人除了能享受各项生活服务,还能获得心理疏导、法律咨询等综合服务。

对此,家住昆明市西山区永昌社区的王大爷深有感触。今年86岁的他,吃饭有人管,还经常被社工接到云南连心社区照顾服务中心养老服务站与社区居民聊天,有什么需求还可通过电话联系服务站,社工便会提供上门服务。“通过发挥社会组织和社工专业优势,永昌社区服务站每年为周边老年人,特别是独居、空巢、留守、失能等特殊家庭老年人提供近万人次居家探访与帮扶服务。”据云南连心社区照顾服务中心党支部书记兰树记介绍。

多年来,在省委、省政府的大力推动下,云南社区养老服务框架基本确立,初步形成居家社区机构相协调、医养康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云南省民政厅有关数据显示,到2023年底,云南省社区养老服务设施覆盖率达82.25%,为推动“三社联动”奠定了良好基础。

推行“联动”遭遇堵点

虽然“三社联动”模式因专业性较强、灵活性较强、服务内涵丰富等特点广受欢迎,但也存在一些短板弱项。

“有时挺急人的,我们做好活动方案,衔接好家访环节,有需求的老年人正等着服务,但社会公益组织配合度低,甚至不派社工参与。”昆明市西山区某社区工作人员告诉记者,类似于“你动我不动”“联动不积极”“各项工作沟通协调费力”等问题层出不穷。

而社会组织也有自己的烦恼,“有时社区干脆当起甩手掌柜,让我们自己想办法筹措物资开展服务,不联动、不愿动等问题导致服务工作难以开展。”昆明市某社会公益组织资深社会工作者赵晓茉无奈地说,由于联动机制不完善,社区缺位、联动积极性不高,长此以往,一旦社区开展活动需要社会组织和社工配合时,后者也往往“掉链子”,导致养老服务难以达到预期效果。

此外,由于养老行业资金不足、盈利难等原因,导致社会组织参与“三社联动”的积极性较低。“在养老服务体系构建中,多元投入明显不足,社会力量参与积极性不高。”云南省老龄委有关人士表示,对社会投资机构来说,由于养老服务行业盈利难,因此社会组织参与“三社联动”的积极性不高。

与此同时,由于薪酬低、压力大、工作认可度低等原因,参与“三社联动”的社工队伍不稳定、人才流失严重。如涉足养老服务行业近10年的云南连心社区照顾服务中心,是云南首家获得民政部认定标准化建设的社会工作服务机构,也是云南成立较早的公益组织,在1500余名专兼职社工中仅有90余名专业社工,且流动性较大。

畅通“联动”亟须聚力

针对“三社联动”模式存在的短板弱项,兰树记、赵晓茉等资深社会工作者均表示,做到有制度可循、有制度可依,是解决问题的关键之一。建立规章制度,厘清职责边界,实施清单化管理,有助于各方有效协作配合。在这一方面,云南各地开展了一些有益探索。比如,保山市隆阳区永昌街道学府社区采取“党建联盟”模式,打造了集多功能于一体的“党建+社会工作”志愿服务站,其中,志愿者由上级挂包单位、驻社区各单位党员兼职和社工机构专业社工共同组成。开展上门服务时,社区根据个人专长制定服务清单,通过“党组织统一吹哨,志愿者跟上服务”办法提供服务,有效破解了社区、机构、社工联动不积极等问题。

此外,兰树记等业内人士建议,各地需在基础设施投入上持续“添薪加火”。其一,进一步加大资金保障力度,减轻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的运营成本。其二,健全市场化、多元化投入机制,通过搭建平台、构建长效稳定的社会保险资金筹集机制等,让社会力量在参与养老服务业中看到“钱景”。其三,建立健全社区工作者职业体系和薪酬体系,积极破解选聘管理不规范、待遇保障不到位、晋升渠道不畅通等突出问题,多渠道推进队伍建设,逐步改善社工队伍老化和梯次结构不合理等问题。

本刊记者 刘 宇/文图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