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页:文化 上一页3  4下一页
 
页面导航

  • 第A1页
    封面

  • 第A2页
    封二

  • 第01页
    卷首语

  • 第02页
    目录

  • 第03页
    目录

  • 第04页
    时政

  • 第05页
    时政

  • 第06页
    时政

  • 第07页
    时政

  • 第08页
    时政

  • 第09页
    时政

  • 第10页
    专题

  • 第11页
    专题

  • 第12页
    专题

  • 第13页
    专题

  • 第14页
    专题

  • 第15页
    专题

  • 第16页
    专题

  • 第17页
    专题

  • 第18页
    热点

  • 第19页
    热点

  • 第20页
    热点

  • 第21页
    热点

  • 第22页
    热点

  • 第23页
    故事

  • 第24页
    故事

  • 第25页
    故事

  • 第26页
    故事

  • 第27页
    故事

  • 第28页
    故事

  • 第29页
    故事

  • 第30页
    故事

  • 第31页
    故事

  • 第32页
    养生

  • 第33页
    养生

  • 第34页
    养生

  • 第35页
    养生

  • 第36页
    养生

  • 第37页
    养生

  • 第38页
    养生

  • 第39页
    养生

  • 第40页
    养生

  • 第41页
    养生

  • 第42页
    文化

  • 第43页
    文化

  • 第44页
    文化

  • 第45页
    文化

  • 第46页
    文化

  • 第47页
    文化

  • 第48页
    交流

  • 第49页
    交流

  • 第50页
    交流

  • 第51页
    交流

  • 第52页
    交流

  • 第53页
    服务

  • 第54页
    服务

  • 第55页
    服务

  • 第56页
    服务

  • 第A3页
    封三

  • 第A4页
    封底
 
标题导航
2024年5月16日出版
放大 缩小 默认
青春版《牡丹亭》:演绎爱情经典的“情”与“美”
 

2023年10月27日,由江苏省苏州昆剧院打造的青春版《牡丹亭》首登昆明剧院·大剧场。青春版《牡丹亭》由文化戏曲精英合作打造,著名作家白先勇担任总制作人和艺术总监。自2004年首演至今,该剧已在海内外演出近500场。

尊重传统但不因循传统

昆曲又称昆剧、昆腔、昆山腔,是中国最古老的剧种之一。经过长期舞台实践,昆曲在表演艺术上达到了很高的成就,歌、舞、介、白等表演手段高度综合,演化成美轮美奂的舞台表演形式。

出自明代戏曲家汤显祖之手的昆曲《牡丹亭》被视为我国戏剧文学发展史上的重要里程碑。在2003年与江苏省苏州昆剧院携手打造青春版《牡丹亭》之前,白先勇已经研究昆曲20余年。据他回忆,自己与昆曲结缘很早,10岁时就随家人去上海美琪大戏院听梅兰芳的《游园惊梦》。

“小时候并不懂戏,可是《皂罗袍》中那一段婉丽妩媚、一唱三叹的曲调,却深深地印在我的记忆中。很多年以后,就像唱碟般时常在我的脑海中转啊转,好像是烙进去一般。”白先勇这样形容道。正因如此,他和主创团队改编《牡丹亭》剧本时,一直在思考“应该保留什么、改编什么、为什么而改”等诸多问题。白先勇说,团队不断创新打磨,最后在汤显祖原著的基础上,完全继承原词,精心梳理剧情,创作了以“梦中情”“人鬼情”“人间情”为核心的故事。全剧精选二十七折,分为上、中、下三本。

自上演以来,青春版《牡丹亭》被很多观众称为“此生不可错过的昆曲演出”,无论是音乐、唱腔和服装设计,还是舞台设计,都实现了昆曲的古典美学与现代剧场美学的完美融合。

通过年轻演员吸引更多观众

青春版《牡丹亭》首演时,全部由年轻演员担纲演出,这源于白先勇的担忧——第一线的昆曲大师们到了快退休的年纪,传承方面出现了断层危机。他希望通过年轻演员的表演,吸引更多年轻人热爱古老的昆曲艺术,了解中国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

在昆明演出期间,青春版《牡丹亭》的年轻演员同观众们进行了交流。丫鬟春香的扮演者沈国芳在谈及如何贴近角色时说:“演员们排练之前,汪世瑜、张继青老师手把手教我们。但白老师觉得还不够,还得给予我们精神指导。”她回忆道,“当时,白老师就带着我、沈丰英、俞玖林到沧浪亭去真正地游园。他说,苏州的沧浪亭是最古老的园林,他要让我们知道,春香和小姐在那里是怎么样惹起万种春情,柳梦梅和杜丽娘怎么样在这个花园里邂逅,又是怎么样惊梦。我们还在现场演了一段《皂罗袍》。”

沈国芳认为,青春版《牡丹亭》的演员们之所以能精准诠释角色,得益于诸多老师不吝赐教。“经过近一年的排练,当我们第一次演出时,虽然腿在抖、声音也在抖,但一亮相别人都说我们很像剧中人。现在演出前化完妆,我们都会找个空间、留半小时入戏,等熟悉的音乐响起时,再到舞台上去展现剧中人。”

让经典剧目成为文化潮流

2024年是青春版《牡丹亭》首演20周年。20年间,柳梦梅的扮演者俞玖林与角色共同成长。“经典就是经典,读不尽、演不尽、意犹未尽。”在俞玖林看来,这些年他塑造的柳梦梅,从始于模仿到在舞台上成长历练,逐步消化老师传授知识的同时,对角色也有了更多自己的理解和感悟。

俞玖林认为,柳梦梅身上拥有的两种气质,让杜丽娘愿意为他生为他死。一种是书卷气,演小生很多人演绎得比较柔软,但俞玖林感悟的柳梦梅另有阳刚之气,有担当、有包容,给人一种安全感。“或许过几年,我还会有一些别的感悟,到时候再传承给下一代。”俞玖林说。

在纪录片《牡丹还魂──白先勇与昆曲复兴》中,一位学者谈道:“我们习惯了欣赏外来的玫瑰,蓦然回首,才发现自家后院的牡丹是如此美丽。”谈及青春版《牡丹亭》的成功之道,白先勇的评价是:“传统戏曲的舞台表演呈现也一定要合乎当下观众的审美观才能存活。以青春版《牡丹亭》为例,我们制作这出戏的大原则是──尊重传统但不因循传统,利用现代但不滥用现代。在传统的基础上,谨慎地注入现代舞台元素。青春版《牡丹亭》是一出既传统又现代的昆曲,所以会赢得大量青年观众的热烈追捧。”

本刊记者 谭江华/文

昆明剧院供图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