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页:先锋讲坛 上一页3  4下一页
 
页面导航

  • 第A1页
    封面

  • 第A2页
    封二

  • 第01页
    开卷

  • 第02页
    目录

  • 第03页
    目录

  • 第04页
    时政要闻

  • 第05页
    时政要闻

  • 第06页
    时政要闻

  • 第07页
    时政要闻

  • 第08页
    时政要闻

  • 第09页
    政策指南

  • 第10页
    政策指南

  • 第11页
    特别报道

  • 第12页
    特别报道

  • 第13页
    特别报道

  • 第14页
    特别报道

  • 第15页
    特别报道

  • 第16页
    特别报道

  • 第17页
    理论学习

  • 第18页
    理论学习

  • 第19页
    理论学习

  • 第20页
    理论学习

  • 第21页
    理论学习

  • 第22页
    理论学习

  • 第23页
    先锋论坛

  • 第24页
    先锋论坛

  • 第25页
    先锋策划

  • 第26页
    先锋策划

  • 第27页
    先锋策划

  • 第28页
    先锋策划

  • 第29页
    先锋策划

  • 第30页
    先锋策划

  • 第31页
    先锋策划

  • 第32页
    先锋策划

  • 第33页
    先锋策划

  • 第34页
    先锋观察

  • 第35页
    先锋观察

  • 第36页
    先锋观察

  • 第37页
    先锋观察

  • 第38页
    先锋讲坛

  • 第39页
    先锋讲坛

  • 第40页
    先锋讲坛

  • 第41页
    先锋讲坛

  • 第42页
    先锋讲坛

  • 第43页
    先锋讲坛

  • 第44页
    先锋经验

  • 第45页
    先锋经验

  • 第46页
    先锋经验

  • 第47页
    先锋经验

  • 第48页
    先锋经验

  • 第49页
    先锋经验

  • 第50页
    他山之石

  • 第51页
    他山之石

  • 第52页
    先锋人物

  • 第53页
    先锋人物

  • 第54页
    先锋档案

  • 第55页
    先锋档案

  • 第56页
    编读往来

  • 第A3页
    封三

  • 第A4页
    封底
 
标题导航
2023年11月1日出版
放大 缩小 默认
识人用人十八法
木 子
 

人识准了、用好了,党和国家的事业才会有可靠的干部和人才基础。识人是一门学问,阅人无数,不如阅人有术。古人云:“十步之间,必有茂草;十室之邑,必有俊士”,但如何识得“茂草”“俊士”,就要有专门的方法。对此,战国时期的李悝总结出“识人五法”,《吕氏春秋》提出了“识人六法”,诸葛亮有“观人七法”。然而,“人物难知”是“为官三难”之首,司马光也感慨:“知人之道,圣贤所难也”。识人用人可谓是天底下一大难事。领导干部如果不能知人之短、知人之长、知人长中之短、知人短中之长,则不可以用人,不可以教人。

一、经世之道,识人为先

毛泽东曾指出,领导干部最重要的两件事,一是做决策,二是用干部。会识人、识准人,是领导者履职的前提,是最重要的能力之一。识人准,事业兴。纵观历史,商汤从陪嫁奴隶之中识得伊尹,从此走向强盛;周文王于渭水河畔识得太公,开辟一代霸业;刘邦在乱世之中选出“汉初三杰”,赢得楚汉相争先机。反之,如果不能识人,轻则如鲁庄公之于管仲、项羽之于韩信,因不识人才而事业难成。重则如汉文帝惑于邓通、唐玄宗毁于安禄山,因识人不准而导致国家动荡。练就一双识人的“火眼金睛”,从而识得庐山真面目,辨出真才与伪才十分重要。

二、为政之道,莫过于用人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治国之要,首在用人。”毛泽东曾经说过,政治路线确定以后,干部就是决定因素。选贤任能历来是治国安邦的头等大事。《墨子·尚贤上》云:“贤良之士众,则国家之治厚;贤良之士寡,则国家之治薄。”纵观历史上的治世,都离不开对官吏的严格管理和人才的精心选拔。我们党是执政党,用人权是最重要的执政权,是事关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履行党的执政使命的大事,无论何时都要坚持党管干部、党管人才。

三、用人必考其终,授任必求其当

选人用人效果最基本的是要看最终能否把事做好,能否胜任岗位。干好工作、完成任务是对领导干部最基本的要求,如果选用的人连任务都完成不了,那就会严重影响工作推进和事业发展。善用人者,必使有材者竭其力,有识者竭其谋。黄石公在《素书》中云:“用人不得正者殆,强用人者不畜。”诸葛亮在《便宜十六策·举措》中云:“为人择官者乱,为官择人者治。”选人用人要坚持以德为先、德才兼备,把事业需要、岗位需求、群众的认可与干部德才、健康成长、潜质发挥有机结合起来,提高干部选任的人岗相适度、供需精准度。

四、用人不疑,疑人不用

邓小平曾指出,人才,只有大胆使用,才能培养出来,对真正有本事的人,要放手提拔使用。用人不疑是领导干部可贵的品质,也是能否发挥人才全部潜能的关键。用人不疑可以与“得人”相提并论,只有“委之以诚者”,才能“人亦输其诚”;只有“以国士待人者”,才能“人亦以国士自处”。即使旷世奇才,如果任而不信、时加掣肘,使其超常作用不能得到发挥,实际上就等于没有得到人才。但“不疑”只是用人的一面,是有前提讲条件的,这个前提就是要先考实考准,只有确定为优秀可信的,才能大胆使用、放手使用;对在思想品质上有疑点的人,在能力上不能胜任的人,靠不住、没把握、不托底、不放心的一律不能用。

五、识人贵在正心,用人以公方得贤才

心正则事正,心公则道公。“胸中正则眸子瞭焉”,把心放正了,自然耳聪目明,不被自己的利害、好恶所左右,能够客观地看人看事,自觉摒弃成见、偏见,慧眼识英才;出于公心,就会实事求是、光明磊落,坦坦荡荡、刚直无私,做到“一碗水端平”。对领导干部来说,识人用人权是“公器”,识人决不允许掺私情、夹私货、搞名堂;用人绝不能以权谋私、营私舞弊、排斥异己。对于人才,无论与自己关系远近亲疏,只要事业需要,就要大胆举荐和启用;若不是人才,不管谁举荐的,也要断然黜退。唯有做到正心以公,才能促成群贤毕至的健康选人用人生态,进而更好推动事业发展。

六、显绩潜绩都要看,潜质潜能更重要

当干部就得有政绩,没有政绩的干部不是好干部。政绩分显绩和潜绩,“显绩”立竿见影,看得见、摸得着;“潜绩”见效慢,费时费力、易被忽略,却往往最有价值。看一个干部,看其显绩和现状比较容易,潜绩和潜质、潜能通常更不易被发现,这恰恰也反映着干部有没有培养前途,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干部将来能否成大事、能否担任更大的责任和岗位。如果只盯着干部的显绩和现状看,却忽视了干部的潜绩和潜质、潜能,就很容易导致干部的天赋被埋没。既要看现实情况、又要查历史资料,既要考察现实能力,又要研究干部发展潜力,方可准确分析评价干部。

七、人在事上练,刀在石上磨

俗话说:重担压快步。一个人只有多经事、多干事,才能检验自己的成色,倒逼自己的潜能,从而不断进步、不断成长。同样,检验一个干部,也要在事中看、事中察,以事见人作出准确评价。“路不险则无以知马之良,任不重则无以知人之德。”领导干部在难事大事要事上能不能扛得住、顶得上、打得赢,既是事业心、责任感和党性修养的“试金石”,也是衡量素质高低、称职与否的重要标尺。要到基层一线去,到困难大、事情多、矛盾集中的地方去考察识别干部,帮助干部经历千锤百炼,经历各种“世事”,从而练就出高强本领,锻造成烈火真金,担当大任。

八、器局小,就不能容才聚才;见识俗,就不能知人善任

常言道:“为人上者,最怕器局小,见识俗。”作为领导,最怕的就是心胸狭窄和目光短浅。“德不广不能使人来,量不宏不能使人安”“江海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心中能装下多少人,才能领导多少人。只有胸怀宽广、气量宏大,能容人之长、容人之功,更能容人之短、略人之过,才能广泛吸引人才、凝聚人心。知人是善任的前提,善任是知人的结果。见识庸俗之人,往往人云亦云,缺少自己的思想见解,看人看事若只见其表不见其里,知之不深,不足以任人,更谈不上善任。

九、把最合适的人选放到最合适的岗位,做到以事择人、依岗选人、人岗相适

“人才各有所宜,用得其宜,则才著,用非其宜,则才晦。”宝贝如果被放错了位置,也会黯然失色;好干部被压错了担子,也会泯然如常。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用什么人、用在什么岗位,一定要从工作需要出发,以事择人,不能简单把职位作为奖励干部的手段。“以事择人者治,以人择事者乱”。坚持以事择人、依岗选人,才能职得其人,人称其职,人尽其才,事竟其功。如果人事不相宜、能力与岗位不相称,不仅影响干部成长,还会贻误事业。对好干部的使用应根据其专业特长、工作经历、兴趣爱好等情况,因事用人、因岗择人、因能授职,让好干部在最适当的岗位发挥最大的作用。

十、既要听其言,更要观其行

“能行之者未必能言,能言之者未必能行。”看上去不太会说话,但茶壶煮饺子心里有数,干得很好,这样的人应该是我们喜欢的。当然,做功好,同时唱功也好,那就是锦上添花了。人们常说,行胜于言。“言”是手段、是方法、是认知,“行”是实践、是结果、是效果,“以言取人,人饰其言;以行取人,人竭其行。”听言必审其本,观事必校其实,观行必考其迹。看干部不仅要听他说了什么、怎么说的,更要看他做了什么、怎么做的、做成什么,看他是否按照说的来做,做的是否达到说的效果,确保全面识人、精准识人、科学识人。

十一、不让老实人吃亏,不让投机钻营者得利

选人用人导向是“风向标”,是政治生态的“晴雨表”,用什么人就有什么样的干部作风,乃至什么样的党风。“用得正人,为善者皆劝;误用恶人,不善者竞进。”倘若投机取巧、蝇营狗苟的人春风得意,脚踏实地、埋头苦干的人就没有用武之地,出现“劣币驱逐良币”的“逆淘汰”现象。不让老实人吃亏、不让投机钻营者得利,历来是我们党选人用人的重要原则。对老实人来说,重用是最好的重视,激励是最大的动力。我们就是要形成正确的用人导向,真正使那些老老实实做人、扎扎实实做事、实绩突出的干部得到褒奖和重用,让阳奉阴违、跑官要官者没市场、受惩戒,激励更多干部求真务实、担当作为。

十二、干部要才配其位,更要德配其位

“德不称其任,其祸必酷;能不称其位,其秧必大。”有德无才,难以担当重任;有才无德,终究要败坏党的事业;德才兼备,方能行稳致远。“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德是第一位的,决定着才的方向和作用。自古以来,国之乱臣,家之败子,才有余而德不足,以至于颠覆者多矣。政治品质、道德品行不行的人,才干越强干坏事的能量就越大。选人用人,既看干部的才,更重干部的德,以德为先决条件,突出德的优先地位和主导作用,以德领才、以德润才、以德驭才,对德有问题的干部,本事再大也不能提拔重用。

十三、坚持任人唯贤,反对任人唯亲

坚持五湖四海、任人唯贤,反对任人唯亲,是我们党选人用人的一条重要原则。毛泽东曾指出,“在这个使用干部的问题上,我们民族历史中从来就有两个对立的路线:一个是‘任人唯贤’的路线,一个是‘任人唯亲’的路线。前者是正派的路线,后者是不正派的路线。”事实反复证明,任人唯贤,就会群英荟萃,人才辈出,事业兴旺;任人唯亲,拉山头,搞小圈子、小团体,必然正气不彰,人心不齐,事业不振。党和人民事业要不断发展,就要放开视野,唯贤是举,克服一切私心杂念,排除一切干扰阻力,把各方面优秀人才及时发现出来、合理使用起来。

十四、用人不在于如何减少人的短处,而在于如何发挥人的长处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用好用活各类人才,不要求全责备,不要都用一把尺子衡量,让有真才实学的人才英雄有用武之地。人才之性,各有长短。北宋司马光曾总结说:“凡人之才性,各有所能,或优于德而强于才,或长于此而短于彼。”有高峰必有深谷,有所长必有所短。实际上,人的长处和短处、优点和缺点,不仅是共生的,而且是普遍的,是矛盾的两个方面。生材贵适用,慎勿多苛求。在用人上,若紧盯着他人的短处不放,甚至想方设法减少他人的短处,不仅于事无补,甚至会影响事业发展。挽弓挽强,用人之长。当领导,就是要坚持用辩证眼光看待人才、对待人才,以事择人、扬长避短,随才器使、用其所长,容其所短、高效使用。

十五、赏罚不可轻行,用人弥须慎择

国家大事,惟赏罚与用人。晋代傅玄说:“治国有二柄,一曰赏,二曰罚。”赏当其劳,无功者自退;罚当其罪,为恶者戒惧。赏罚的功效能不能有效发挥,关键看能不能做到信赏必罚。如果赏罚随意、轻率施行,做不到有功必赏、有过必罚,就易挫伤人们干事创业的积极性,引起混乱。赏优罚劣是干部管理的有效手段,选人用人则是干部管理的前提与基础。前提不稳,一事无成;基础不牢,地动山摇。赏罚要慎行,用人更需慎重。用人不当、导向扭曲,不仅难以形成正向激励,甚至会贻误发展良机、误国害民。

十六、用人之术,任之必专,信之必笃

“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身之计,莫如树人”,领导干部应当尊重干部成长规律,保持耐心和远见,坚定不移支持,持之以恒培养,干部最终才会迅速成长。当然,对干部的关心和培养不等于就要系牢“安全带”、放进“保险箱”。若是帮带指导多、放权撒手少,“扶上马”始终不肯“放缰绳”,这就把好事做过了头。让干部骑上马驰骋可能会摔跤,但只要不违反规章制度,就应充分信任,全力支持他们扬鞭策马、驰骋摔打。同时,要建立容错机制,引导他们在探索创新、破障闯关中砥砺前行,在干事创业、担当作为中茁壮成长。

十七、善用人者必使有材者竭其力、有识者竭其谋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努力形成人人渴望成才、人人努力成才、人人皆可成才、人人尽展其才的良好局面,让各类人才的创造活力竞相迸发、聪明才智充分涌流”。《淮南子·兵略训》中说道,“若乃人尽其才,悉用其力,以少胜众者,自古及今,未尝闻也”。领导干部要坚持量才而用,发挥个人专长,使干部干起事来得心应手,让有才能的人竭尽全力发挥自己的力量,让有见识的人竭尽所能贡献自己的谋略,方能百事俱举。

十八、用其所长,则事无废功;避其所短,则世无弃材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管干部用干部的干部,要有‘瞻山识璞、临川知珠’的识人慧眼,要有‘劝君参透短长理,自有人才涌似云’的用人之道”。瓜无滚圆,人无十全。北宋政治家、文学家欧阳修曾有言,“任人各以其材而百职修。”任人之长,不强其短;任人之工,不强其拙。对人才不可求全责备,而应避其短、用其长,则人人皆可为才、人人皆为可用。坚持用“两点论”任用干部,既看长处又看短处,用人所长、避人所短,优化要素组合,臻于最优配置,如此,人才便会越聚越多,事业便会愈加兴旺发达。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