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页:他山之石 上一页3  4下一页
 
页面导航

  • 第A1页
    封面

  • 第A2页
    封二

  • 第01页
    开卷

  • 第02页
    目录

  • 第03页
    目录

  • 第04页
    时政要闻

  • 第05页
    时政要闻

  • 第06页
    要文

  • 第07页
    要文

  • 第08页
    要文

  • 第09页
    要文

  • 第10页
    要文

  • 第11页
    要文

  • 第12页
    政策指南

  • 第13页
    政策指南

  • 第14页
    特别报道

  • 第15页
    特别报道

  • 第16页
    特别报道

  • 第17页
    特别报道

  • 第18页
    特别报道

  • 第19页
    特别报道

  • 第20页
    理论学习

  • 第21页
    理论学习

  • 第22页
    理论学习

  • 第23页
    理论学习

  • 第24页
    先锋论坛

  • 第25页
    先锋论坛

  • 第26页
    先锋论坛

  • 第27页
    先锋策划

  • 第28页
    先锋策划

  • 第29页
    先锋策划

  • 第30页
    先锋策划

  • 第31页
    先锋策划

  • 第32页
    先锋策划

  • 第33页
    先锋策划

  • 第34页
    先锋策划

  • 第35页
    先锋策划

  • 第36页
    先锋观察

  • 第37页
    先锋观察

  • 第38页
    先锋观察

  • 第39页
    先锋观察

  • 第40页
    先锋讲坛

  • 第41页
    先锋讲坛

  • 第42页
    先锋讲坛

  • 第43页
    先锋经验

  • 第44页
    先锋经验

  • 第45页
    先锋经验

  • 第46页
    先锋经验

  • 第47页
    先锋经验

  • 第48页
    他山之石

  • 第49页
    他山之石

  • 第50页
    先锋人物

  • 第51页
    先锋人物

  • 第52页
    先锋档案

  • 第53页
    先锋档案

  • 第54页
    《云岭先锋》创刊70周年

  • 第55页
    《云岭先锋》创刊70周年

  • 第56页
    《云岭先锋》创刊70周年

  • 第A3页
    封三

  • 第A4页
    封底
 
标题导航
2023年12月1日出版
放大 缩小 默认
建设“人民城市”的上海实践
 
采访团深入了解长三角G60科创走廊规划

城,所以盛民也;民,乃城之本也。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坚持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作为全国超大型城市、经济中心城市,上海市如何将“人民城市”这一理念融入城市高质量发展中?近期,本刊记者跟随“沿着总书记的足迹——‘高质量发展看上海’全国党刊主题调研采访活动”采访团走进上海奉贤、松江、杨浦等地,实地感受上海市如何绘就新时代宜业宜居“人民城市”的美丽画卷。

打造文化地标

提升城市软实力

奉贤区地处上海南部,其名字的来源颇有讲究。相传2500年前,孔子弟子言偃到此讲学,世人奉之贤而得名。2017年全国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参加上海代表团审议时曾问起“奉贤”的含义。“敬奉贤人,见贤思齐”这条古训成为奉贤区广为人知的一张名片,而奉贤区也因其生态景观给人们留下深刻印象。

在奉贤区,被一片森林簇拥的九棵树未来艺术中心(以下简称“九棵树”)引人注目。“九棵树位于奉贤区金海街道三长村,过去这里是一片荒林,没有一点现代城市气息,与艺术更不沾边。”九棵树讲解员刘亚然介绍说,为优化上海城市文化空间发展格局,奉贤区以九棵树为核心,打造“南上海文化客厅”。生态人文,是奉贤区的主要特色,因此,在设计建设过程中,九棵树注重将室内与室外、水系与文艺、森林与建筑等概念融为一体,给予观众前所未有的人文生态体验。

独特的设计与生态环境相结合,让九棵树独具特色。作为国内第一家A级人文生态综合剧院,九棵树注重发挥文化载体的作用,室内外的5个剧场各具特色,以满足不同场景的多样化演出需求;艺术展陈交流空间采取轻装形式,以配合不同风格的展览、文化沙龙活动。“在‘24小时艺术社区’的运营理念下,我们通过覆盖多圈层的文艺活动,注入新的文化能量。”九棵树运营负责人陈西加表示,以九棵树为线下活动载体,让文化艺术以更新颖、更大众的方式走进群众,满足群众不同的文化需求。据悉,从2019年10月开幕至今4年时间,九棵树不仅成为上海市奉贤区颇具代表性、地标性的文化综合体,也成为上海市文化与艺术高质量发展的参与者和见证者。

以九棵树为代表,奉贤区博物馆、奉贤区言子书院等文化地标拔地而起。近年来,上海市不断加大城市文化空间布局,加强基础设施建设,通过打造文化地标,兴盛了当地文化,让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从而提升城市软实力,让城市魅力在文化中绽放。

以科创为引领

推动高质量发展

G60沪昆高速公路,将中国经济“龙头”上海和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前沿枢纽城市昆明连接在了一起。“滇沪同心,山海同为。”这条高速公路不仅见证了沪滇两地千里携手、协作共赢的情谊,也加快了高速公路沿线地区经济合作和高质量发展的步伐。

如今,在松江区G60沪昆高速公路的起点附近,一处由23栋高层商务办公建筑群组成的云廊,颇为壮观。这片建筑群名叫“G60科创云廊”,是“长三角G60科创走廊”(以下简称“科创走廊”)的地标建筑。2007年8月,时任上海市委书记的习近平同志在松江区调研时指出,松江要大力发展先进制造业,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推动与长三角周边城市的分工合作,不断提升产业能级和水平。殷殷嘱托,化为指路明灯。依托G60沪昆高速公路、沪苏湖高铁形成的“V字形”交通布局,松江区发挥独特的区位优势和产业优势,从2016年起,先后经过3个版本的迭代升级,如今,3.0版本的科创走廊已经从松江区辐射到长三角地区的9座城市,影响力不断提升。

“科创走廊建成后,通过打破地域限制,开展关键技术联合攻关等活动,一批高新技术企业尝到了高质量发展的甜头。”据长三角G60科创走廊联席会议办公室副主任、松江区科创发展办主任郭淑晴介绍,科创走廊为中芯国际搭建了百家产业链合作企业储备库,促成重点企业与中芯合作研发碳化硅项目;促成重点企业与中国商飞成立联合攻关团队,自主研发相关动力装置,实现原位替换、满足自主可控……“今年,9座城市已举办各类活动170余场,涵盖科创要素对接、产业链合作、金融人才服务等多个领域。”郭淑晴说,今天的科创走廊已经从秉持新发展理念的基层生动实践,上升为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国家战略重要平台。

唯改革者进,唯创新者强,唯改革创新者胜。在长三角G60科创走廊的牵引下,松江、嘉兴、杭州、金华、苏州、湖州、宣城、芜湖、合肥9座城市的GDP占全国比重从1/16上升到1/15,市场主体数量从1/18上升到1/15,高新技术企业数从1/12上升到1/8。以松江为起点,科创走廊的全球辨识度、聚焦度、竞争力正在进一步提升。

推进城市更新

建设品质城市

上海因水而兴,杨浦因江得名。百余年前,杨浦滨江曾是中国近代工业文明的重要发源地,但随着上海产业结构的调整,不少曾经辉煌一时的老厂房被废弃。

2019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杨浦滨江,提出“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的重要理念,为正处在创新发展关键时期的杨浦区指明了前进方向。3年后,这一重要理念被写进党的二十大报告——“坚持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提高城市规划、建设、治理水平”。

近年来,杨浦滨江坚持把最好的资源留给人民,把更多的公共空间、绿色空间留给人民。废弃厂房和公共区域摇身一变,成为市民运动的健身场、亲子娱乐的游乐园、好友漫步的约会处。从“近江不见江”,到“最好的资源给人民”,杨浦滨江完成了从“工业锈带”到“生活秀带”的蝶变,人与人、人与公共空间的关系愈发密切。

杨浦滨江如何做到让来者心动、观者心悦、居者心仪?跟随采访团的步伐,记者的采访从杨树浦水厂开启。作为中国第一座现代化的自来水厂,1883年,杨树浦水厂正式开闸放水。历经140年的风雨,如今的杨树浦水厂仍在为上海居民供水,日供水能力达140万立方米,约占上海全市供水规模的11%。“为了配合黄浦江两岸45公里公共空间贯通开放,在水厂亲水区域,我们将原水管向内移动了5米,架设了一座550米长的栈桥。”据杨树浦水厂厂长宋瑜介绍,现在市民和游客可以通过这道新建的栈桥,近距离领略百年水厂的风采与神韵,而越过波光粼粼的黄浦江,陆家嘴标志性建筑群和杨浦大桥在不远处清晰可见。

从杨树浦水厂出发,沿着滨江岸线漫步,所见皆是风景。距离水厂不到1.5公里,一座地上两层、地下一层,钢木混合结构的建筑映入眼帘。“这里是杨浦滨江人民城市建设规划展示馆,其前身是始建于1902年的祥泰木行。”据杨浦区委宣传部有关工作人员介绍,展示馆于2022年改造完成正式开放,既承载着杨浦滨江百年工业的厚重历史,又以数字化形式梳理并展示了人民城市理念的理论渊源、丰富内涵和时代价值。目前,展示馆参观人数已达60万人次,成为生动诠释人民城市重要理念的最佳窗口。

初心如磐,使命如山。今天的上海市正按照属于人民、服务人民、成就人民的城市建设要求,秉承“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理念,努力探索城市现代化建设、可持续发展之路。

本刊记者 王学勇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