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页:特别关注 上一页3  4下一页
 
页面导航

  • 第A1页
    封面

  • 第A2页
    封二

  • 第01页
    扉页

  • 第02页
    目录

  • 第03页
    目录

  • 第04页
    致富随笔

  • 第05页
    要闻

  • 第06页
    要闻

  • 第07页
    要闻

  • 第08页
    三农资讯

  • 第09页
    三农资讯

  • 第10页
    三农资讯

  • 第11页
    政策指南

  • 第12页
    政策指南

  • 第13页
    政策指南

  • 第14页
    政策指南

  • 第15页
    政策指南

  • 第16页
    政策指南

  • 第17页
    政策指南

  • 第18页
    政策指南

  • 第19页
    特别关注

  • 第20页
    特别关注

  • 第21页
    特别关注

  • 第22页
    特别关注

  • 第23页
    特别关注

  • 第24页
    特别关注

  • 第25页
    特别关注

  • 第26页
    特别关注

  • 第27页
    特别关注

  • 第28页
    特别关注

  • 第29页
    特别关注

  • 第30页
    特别关注

  • 第31页
    乡村振兴

  • 第32页
    乡村振兴

  • 第33页
    乡村振兴

  • 第34页
    乡村振兴

  • 第35页
    乡村振兴

  • 第36页
    乡村振兴

  • 第37页
    乡村振兴

  • 第38页
    乡村振兴

  • 第39页
    乡村振兴

  • 第40页
    乡村振兴

  • 第41页
    致富先锋

  • 第42页
    致富先锋

  • 第43页
    致富先锋

  • 第44页
    致富先锋

  • 第45页
    致富先锋

  • 第46页
    致富观察

  • 第47页
    致富观察

  • 第48页
    致富观察

  • 第49页
    致富观察

  • 第50页
    工作交流

  • 第51页
    工作交流

  • 第52页
    工作交流

  • 第53页
    工作交流

  • 第54页
    双创空间

  • 第55页
    双创空间

  • 第56页
    双创空间

  • 第57页
    双创空间

  • 第58页
    致富前沿

  • 第59页
    致富前沿

  • 第60页
    农家茶座

  • 第61页
    农家茶座

  • 第62页
    法治乡村

  • 第63页
    法治乡村

  • 第64页
    法治乡村

  • 第65页
    法治乡村

  • 第66页
    田间课堂

  • 第67页
    田间课堂

  • 第68页
    田间课堂

  • 第69页
    田间课堂

  • 第70页
    田间课堂

  • 第71页
    田间课堂

  • 第72页
    田间课堂

  • 第73页
    田间课堂

  • 第74页
    生活百科

  • 第75页
    生活百科

  • 第76页
    生活百科

  • 第77页
    生活百科

  • 第78页
    他山之石

  • 第79页
    他山之石

  • 第80页
    他山之石

  • 第A3页
    封三

  • 第A4页
    封底
 
标题导航
2023年5月10日出版
放大 缩小 默认
农机入田,云南还差点什么
 

多年来,云南因地制宜推广使用农业机械取得一定成效,但由于绝大多数耕地处于丘陵山区,且地块零散、坡度大,导致全省农作物耕、种、收全程机械化水平较低,机械化率提升较慢。如何提高适山化农机使用覆盖率?

农机化率提升慢

“2022年,云南全省农作物耕、种、收全程机械化率达52.98%。”云南省农业机械推广站站长、研究员邓庆告诉记者,在省委、省政府的部署推动下,云南农业机械化水平有了一定提升,2022年,麒麟区、芒市、陇川县、禄丰市四地成功创建为“全国主要农作物基本实现全程机械化示范县”。然而,受客观因素影响,云南农业生产机械化率提升较慢、较难。

据介绍,农业机械规模化推广使用最理想的条件是土地平整、连片,农作物品种单一且种植规模大。我国山东、安徽、河南以及东北三省等部分小麦、玉米、水稻等粮食作物主产区农业机械的使用,特别是大型综合耕、种、收农业机械的使用和覆盖率就很高。

在云南,一方面由于高原地区的地貌和立体气候特征,导致农业耕地连片性、平整性不尽如人意,丘陵耕地面积大,坡度耕地约占全省耕地面积的16%以上;另一方面,以经济作物为主的“10大产业”等高原特色农业丰富多样,但不少生产区处于产业“散小弱”状态。

因此,无论从土地还是农作物品种方面来说,都对农业机械的要求很高,现有农机难以满足云南生产实际。以至于我国农机行业有这样一种认识:解决了云南使用农机的问题,再解决全国使用农机的问题就简单多了。

三方面问题亟待解决

“土地、气候、地理等客观因素无法在短期内解决,而多样化、特色化农业生产又是高原特色农业的‘灵魂’。那么,要解决云南农业机械使用和覆盖率不高的问题,就需另辟蹊径,因地制宜走特色化路子。”邓庆认为,根据云南特殊生产实际,大力推进丘陵山区农业机械推广使用,提高农作物耕、种、收全程机械化率,就必须要解决三方面问题。

首先,要解决有没有农机具可用、有没有好的农机具可用的问题。目前,云南水稻、玉米、马铃薯耕、种、收全程机械化水平分别达54.88%、40.59%、46.47%,但特色经作无农机可用的情况十分突出,咖啡、坚果、中药材、蔬菜等的生产主要依靠人工。此外,一些针对云南生产实际研发的农机具因生产成本高,难推广。

其次,要解决农民愿不愿意用的问题。一些地方大力推广微耕机、植保无人机等设备和技术,但农民不愿使用。比如,禄丰市农业机械种类较多、使用覆盖面大,但受制于使用成本偏高等原因,不少农民宁愿选择人工生产而不愿使用农机。

再次,要解决能否用得好的问题。一方面,广大农民机械化生产技术水平较低,以微耕机为例,云南已有100多万台在册微耕机,但使用中因调试、保养、操作不当,安全隐患频发。另一方面,受制于机械适应性不高,生产损失还很严重,导致农机使用率偏低。

探索多元化发展路子

邓庆告诉记者,要破解存在的问题,加大省级配套投入是重中之重。目前,我国对农机投入保障主要是农机购置补贴,由国家和省级专项资金配套组成。近年来,国家对云南发放的农机购置补贴一直是西南各省中较多的,2022年中央下达云南专项补贴达4.4亿元,但省级配套资金年均仅有2000万元,导致农机推广使用覆盖面不够大。

同时,要加大农机科技建设力度。针对云南实际搭建“企业+院校+合作社+基地”的发展模式,针对特色产业、地理和气候条件,加大特色农机具科技体系建设,打破地域限制,积极引进福建、浙江等适山化农业机械,并根据云南生产实际进行科学改制、示范推广,建立云南特色适山化农机体系。

云南省农业农村厅农业机械化管理处处长刘仕全则认为,仅有购置补贴无法更好地提升农机使用率,还有可能造成资源闲置。比如,一些农民通过补贴购买农机具后不使用或者仅自家使用。下一步,可探索使用环节补贴制度,提高农民使用农机的积极性。同时,推进分级补贴标准,破解农民不愿意用的问题。

此外,还需搭建科学的用机平台。可探索农机合作社发展路子,采取“村集体+合作社+基地”等模式,通过土地连片流转,购机补贴向村集体倾斜等方式,由村集体组织购置农机具并交由合作社统一、规范化经营使用。各级涉农部门应加大对农机手的培养力度,引导他们为周边群众提供农机作业服务。依托基层农机推广站所,建立一支农机科技指导服务队伍,加大对农民使用农机的技术指导服务。

本刊记者 刘 宇/文图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