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页:致富先锋 上一页3  4下一页
 
页面导航

  • 第A1页
    封面

  • 第A2页
    封二

  • 第01页
    致富随笔

  • 第02页
    目录

  • 第03页
    目录

  • 第04页
    致富随笔

  • 第05页
    要闻

  • 第06页
    要闻

  • 第07页
    三农资讯

  • 第08页
    三农资讯

  • 第09页
    三农资讯

  • 第10页
    政策指南

  • 第11页
    政策指南

  • 第12页
    政策指南

  • 第13页
    特别关注

  • 第14页
    特别关注

  • 第15页
    特别关注

  • 第16页
    特别关注

  • 第17页
    特别关注

  • 第18页
    特别关注

  • 第19页
    特别关注

  • 第20页
    特别关注

  • 第21页
    特别关注

  • 第22页
    特别关注

  • 第23页
    特别关注

  • 第24页
    特别关注

  • 第25页
    特别关注

  • 第26页
    特别关注

  • 第27页
    乡村振兴

  • 第28页
    乡村振兴

  • 第29页
    乡村振兴

  • 第30页
    乡村振兴

  • 第31页
    乡村振兴

  • 第32页
    乡村振兴

  • 第33页
    乡村振兴

  • 第34页
    乡村振兴

  • 第35页
    乡村振兴

  • 第36页
    乡村振兴

  • 第37页
    乡村振兴

  • 第38页
    乡村振兴

  • 第39页
    乡村振兴

  • 第40页
    乡村振兴

  • 第41页
    致富先锋

  • 第42页
    致富先锋

  • 第43页
    致富先锋

  • 第44页
    致富先锋

  • 第45页
    致富先锋

  • 第46页
    致富观察

  • 第47页
    致富观察

  • 第48页
    致富观察

  • 第49页
    致富观察

  • 第50页
    工作交流

  • 第51页
    工作交流

  • 第52页
    工作交流

  • 第53页
    工作交流

  • 第54页
    双创空间

  • 第55页
    双创空间

  • 第56页
    双创空间

  • 第57页
    双创空间

  • 第58页
    致富前沿

  • 第59页
    致富前沿

  • 第60页
    农家茶座

  • 第61页
    农家茶座

  • 第62页
    法治乡村

  • 第63页
    法治乡村

  • 第64页
    法治乡村

  • 第65页
    法治乡村

  • 第66页
    田间课堂

  • 第67页
    田间课堂

  • 第68页
    田间课堂

  • 第69页
    田间课堂

  • 第70页
    田间课堂

  • 第71页
    田间课堂

  • 第72页
    田间课堂

  • 第73页
    田间课堂

  • 第74页
    生活百科

  • 第75页
    生活百科

  • 第76页
    生活百科

  • 第77页
    生活百科

  • 第78页
    他山之石

  • 第79页
    他山之石

  • 第80页
    他山之石

  • 第A3页
    封三

  • 第A4页
    封底
 
标题导航
2023年6月10日出版
放大 缩小 默认
赵文荣:让更多人吃上有机苹果
 

怀着对红土地的热爱,2015年,赵文荣离开为之奋斗10余年的水产行业,并在家乡石林县盘下一块上千亩的红土地进行土地改良后,从事农业开发。2017年,他成立石林绿宝康农业产业开发有限公司,开始探索有机苹果种植模式,逐渐摸索出一条集有机农产品生产、销售和农业观光旅游于一体的可持续发展路子。如今,公司生产的“高原鸿”有机苹果远销上海、广州等一线城市,带动公司实现销售收入上千万元。2022年,公司被认定为云南省第十七批农业产业化省级重点龙头企业。

多方选育优势品种

2015年,赵文荣带着妻子离开奋斗了10余年的水产行业,回到阔别数十年的家乡石林。“我出生于农村,卖了多年的水产品始终感觉没有着落,总想回乡扎根土地做点事。”赵文荣说。

很快,赵文荣便在石林县石林镇松子园村委会盘下一块上千亩的红土地,花了近两年时间进行土地改良和考察种植项目,并于2017年成立公司,在红土地上发展种植产业。

“石林的气候很适合种植苹果,同一个品种,在石林栽种能早熟10多天,与全国苹果种植大省相比,成熟时间至少提前1个月,采摘时间达2个多月,市场条件好。”赵文荣说。

为了选育出一批能在不同季节销售的品种,赵文荣走访众多苹果种植基地,筛选出15个优势品种,并于2018年1月开始试种。“当年,我们筛选的15个品种,有来自全国苹果主产区的优势品种,还有经过多方周折从日本引进的优良品种。”赵文荣说。

然而,经过试种,原本被寄予厚望的优势品种却表现平平,被逐一淘汰,反倒是其中一个由西北农业大学从新西兰引进,在当地试种表现不好、被淘汰的品种“红冠”在石林表现良好,不仅口感好,而且糖度高。

虽然没有达到规划中选育系列优势品种的目的,但“红冠”的优异表现,让赵文荣如获至宝。第二年,他就开始对这个品种进行选育和扩繁。

种养互补效益好

经过矮化等技术处理,“红冠”苹果开始在石林落地生根。如今,基地的“红冠”苹果品种已从最初的10棵发展到4万多棵。2022年,基地共收获“红冠”苹果300多吨,实现销售收入600万余元。

“目前,我们的苹果主要销往广州、深圳、上海等一线城市,超市批发价为每公斤20元,深受客户欢迎。”赵文荣说,线上零售的苹果每公斤可卖30多元,虽然在早熟苹果中价格较高,但客户的复购率却不低。

为了让苹果销路畅、价格优,赵文荣不断寻找路子。第一年,他在苹果基地里套种人参果,借助石林人参果的品牌名气探索建立果品销售渠道,并通过自己做水产时的客户群进行试吃推广。“第二年,我们种出的几十吨苹果一个都没卖,全部寄给了朋友进行试吃推广。”赵文荣说,一位上海的朋友在试吃后表示口感好,积极帮助建立销售渠道,加上网店销售、直播带货等,让公司苹果销路越来越广。如今,每到苹果采摘季,就会有很多周边城市的市民慕名前来基地采摘。

在赵文荣看来,公司苹果能有这么好的市场表现,与采用有机种植分不开。为了培肥基地土壤,赵文荣曾一度将石林县的牛粪和羊粪买光,甚至还到内蒙古买过牛粪。但一段时间下来,赵文荣觉得这不是长久之计,便考虑自己养牛产粪。很快,公司建起养牛场,建造了一个1500立方米的浇灌池,并从国外购进一种酵素,对牛的粪便进行大分子分解,为培肥土地和种植苹果树打下了坚实基础。2019年,公司栽种的苹果顺利获得有机转换认证证书。

“养牛是我深思熟虑后的决定。一方面,它能填补农业种植收益周期长的短板,另一方面,还能为种植提供有机肥,形成种养互补。”赵文荣说。如今,肉牛养殖已成为公司另一项支柱产业,每年通过幼牛繁育、肉牛销售等,能带来几百万元的收益,助力公司打造可持续的农业综合发展模式。

养牛带来充足的有机肥,不仅使红土地更肥沃,而且让红土地上长出的苹果具备了其他地方苹果没有的特性:微量元素含量高,抗氧化能力强,切开的苹果放置五六天,即便严重脱水也不会变黑,深受市场欢迎。

打造品牌惠农户

5月初,走进公司的有机苹果种植基地,乒乓球大小的苹果挂满枝头,地上有不少被疏下的次果。“公司对疏果有严格规定,叶子少于5片的果子都不要,叶片太少会影响果子的营养和口感……果树三分种七分管,当年收成取决于前一年的管理。果树是有生命周期的,管得好生命周期才会长,结出的果子才会好。”赵文荣说。每年,基地仅疏果一项就要投入大量人工成本。为此,基地在专业人员的指导下探索开展人工授粉,让苹果在开花环节就实现优胜劣汰,大大减少人工疏果的投入。

“很多时候,农业的付出和收益不对等,要想产业发展得好,品牌非常重要,而打造品牌需要建立一套体系化的种植技术标准,比如统一的肥料、植保、生产标准等。”赵文荣说。为此,2019年,赵文荣便注册了“高原鸿”商标,并进行品牌打造。从2020年起,赵文荣在苹果种植基地进行小众气候下的施肥、植保等标准化种植技术体系探索,先后成功申请“红冠”品种等3个发明专利,获得“一种果园灌溉用雨水收集装置”“一种用于山地果树的智能灌溉系统”“一种苹果种植枝干支撑器”等10多项实用新型专利。如今,公司已初步建起一套苹果栽种技术体系,实现果园全智能手机操控滴灌,并与云南省农科院等机构进行品种培育方面的合作。

“我们想探索建立一套适合云南小众气候的种苗、销售和植保标准体系,并把这套体系推广给周边农户,让他们通过这套技术种出更多更好的‘高原鸿’苹果,最终把我们的品牌做大做强,让更多人吃上有机苹果。”赵文荣说。

如今,在公司的带动下,基地所在的松子园村及附近多个乡镇种植“红冠”苹果超过2000亩。每年,公司除了向周边农户提供1.2万余个务工岗位外,还带动近600多户农户发展苹果种植和肉牛养殖产业,助农增收600万余元。

本刊记者 谭宗慧

通讯员 段 伟 刘芷含/文图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