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页:乡村振兴 上一页3  4下一页
 
页面导航

  • 第A1页
    封面

  • 第A2页
    封二

  • 第01页
    扉页

  • 第02页
    目录

  • 第03页
    目录

  • 第04页
    致富随笔

  • 第05页
    要闻

  • 第06页
    要闻

  • 第07页
    要闻

  • 第08页
    三农资讯

  • 第09页
    三农资讯

  • 第10页
    三农资讯

  • 第11页
    政策指南

  • 第12页
    政策指南

  • 第13页
    特别关注

  • 第14页
    特别关注

  • 第15页
    特别关注

  • 第16页
    特别关注

  • 第17页
    特别关注

  • 第18页
    特别关注

  • 第19页
    特别关注

  • 第20页
    特别关注

  • 第21页
    特别关注

  • 第22页
    特别关注

  • 第23页
    特别关注

  • 第24页
    乡村振兴

  • 第25页
    乡村振兴

  • 第26页
    乡村振兴

  • 第27页
    乡村振兴

  • 第28页
    乡村振兴

  • 第29页
    乡村振兴

  • 第30页
    乡村振兴

  • 第31页
    乡村振兴

  • 第32页
    乡村振兴

  • 第33页
    乡村振兴

  • 第34页
    乡村振兴

  • 第35页
    乡村振兴

  • 第36页
    乡村振兴

  • 第37页
    致富先锋

  • 第38页
    致富先锋

  • 第39页
    致富先锋

  • 第40页
    致富先锋

  • 第41页
    致富先锋

  • 第42页
    致富观察

  • 第43页
    致富观察

  • 第44页
    致富观察

  • 第45页
    致富观察

  • 第46页
    致富观察

  • 第47页
    致富观察

  • 第48页
    工作交流

  • 第49页
    工作交流

  • 第50页
    工作交流

  • 第51页
    工作交流

  • 第52页
    双创空间

  • 第53页
    双创空间

  • 第54页
    双创空间

  • 第55页
    双创空间

  • 第56页
    致富前沿

  • 第57页
    致富前沿

  • 第58页
    农家茶座

  • 第59页
    农家茶座

  • 第60页
    法治乡村

  • 第61页
    法治乡村

  • 第62页
    法治乡村

  • 第63页
    法治乡村

  • 第64页
    院士科普

  • 第65页
    院士科普

  • 第66页
    院士科普

  • 第67页
    院士科普

  • 第68页
    院士科普

  • 第69页
    田间课堂

  • 第70页
    田间课堂

  • 第71页
    田间课堂

  • 第72页
    田间课堂

  • 第73页
    田间课堂

  • 第74页
    生活百科

  • 第75页
    生活百科

  • 第76页
    生活百科

  • 第77页
    生活百科

  • 第78页
    他山之石

  • 第79页
    他山之石

  • 第80页
    他山之石

  • 第A3页
    封三

  • 第A4页
    封底
 
标题导航
2023年12月10日出版
放大 缩小 默认
关璋村:推动文旅融合发展
 
关璋村举行阿露窝罗节

“泥巴路、土基房,寒冬腊月吃粗粮。”曾是云南省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梁河县曩宋乡关璋村的真实写照。近年来,在云南省烟草公司的帮扶下,关璋村依托美丽的自然风光,大力挖掘阿昌族文化、推进农耕文化体验,全面推动文旅融合发展,有效带动村民增收致富。

移民新村展新颜

关璋村是一个典型的阿昌族聚居村,这里山清水秀、风景宜人、民风淳朴,是远近闻名的避暑胜地。关璋村还有一个美丽的阿昌族名字——“卑妥瓦”,意为“党的光辉照耀的地方”。

走进关璋新村阿露窝罗广场,停车场、游客中心、村史馆等旅游设施一应俱全。村里雪白的墙上,一副副颂党恩的对联格外醒目。此外,还有印着阿昌族元素的“青龙白象”以及“葫芦图案”,就连道路旁边的路灯设计也充满阿昌族创世史诗的影子。

然而,以前的关璋村是一个闭塞、落后的小山村。2015年,依托“阿昌族整乡推进整族帮扶”发展契机,在云南省烟草公司的帮扶下,当地政府将受地质灾害威胁的59户村民易地搬迁到关璋新村。同时,通过实施经济发展、基础设施建设、民居保障、综合推进四大工程,让全村实现华丽转变。

“关璋老村居住条件恶劣,搬到新的居住点后,不仅交通、就医、就学方便,村里还有活动室、文化广场等设施,村民的生活环境得到根本性改善。”关璋村党总支副书记梁桃荣说。

值得一提的是,随着人居环境改善,关璋村吵闹声少了、欢笑声多了,酗酒的人少了、忙碌的人多了,家家户户干净整洁,全村呈现出“心向党、村寨美、民风和、村民乐”的美好景象。

传承民族传统文化

近年来,随着基础设施不断完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关璋村开启一条文旅融合发展的新路子。关璋村结合阿昌族民族文化,注重培养阿昌族文艺团体、文艺人才,先后组建阿昌族民族歌舞表演队、阿昌族舞狮队、阿昌族山歌队,深入挖掘阿昌族文化。村里还先后建起传承阿昌族文化、婚嫁礼仪体验的阿昌博物馆、讲述阿昌族祖先传说的遮帕麻和遮米麻传习馆、引入机械化生产的阿昌织锦馆。其中,阿昌织锦馆集中展示了阿昌族织锦传承和服饰、手工艺品展销,以及婚俗文化、茶文化等民族风情。

“阿昌族织锦属于全手工制作,工艺精细、花样众多,一个阿昌族妇女的筒裙,需要一个熟练技术工花费一个月左右才能完成。”阿昌族织锦的新一代传承人尹春焕说,她通过组织阿昌族妇女开展织锦、民歌、舞蹈等培训,以“非遗+旅游”模式传承阿昌族文化。

“现在,我们已对阿昌族织锦进行了一些探索,开发出一些方便携带且符合大众审美需求的文创产品,让阿昌族文化传播更广。”尹春焕表示。

2018年4月,尹春焕在县城创办集阿昌族民族服饰、首饰加工、餐饮民宿、歌舞表演等于一体的民族服饰文化和乡村民俗旅游开发公司。后来,通过村里“人才回引”,她将公司搬到关璋村,有力推动村里文旅深度融合发展。

村民增收途径多

“以前,很多人为了维持生计去了外地务工。现在,我们在家门口就能务工挣钱。”村民赵兴龙表示。

随着乡村振兴稳步推进,关璋村村民纷纷从发展中获得实惠,仅尹春焕的公司就带动近百名村民就业。阿昌族村民赵艳聪和丈夫前些年一直在广东务工,看到村里发展越来越好,两年前她选择返乡,进入尹春焕的公司从事织锦工作。

“在公司务工,不仅可以抽时间干农活和照顾孩子,还能挣到钱,这样的生活我很知足。”赵艳聪说。据了解,目前和赵艳聪一样在公司从事织锦以及工艺品制作的村民有40多人,他们的年收入都在1万元以上,还有加班费、年终奖等额外收入。

随着来村里体验阿昌族文化的游客不断增加,村民陆续开起民宿、农家乐等。“游客到我们村,不仅可以通过跳‘蹬窝罗’民族舞蹈等体验阿昌族文化,还可以到农家乐品尝阿昌族美食、留宿村里体验乡村的生活。”梁桃荣说。

梁桃荣不仅是村干部,也是村里的致富带头人。2018年,他在村里开起首家农家乐。“平均每天有一两桌客人,周末或节假日来就餐的游客更多。”梁桃荣说,尤其是阿露窝罗节期间,民宿、农家乐游客爆满,需要提前预订。

本刊记者 杨旭东 通讯员 邵排宗/文图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