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页:致富先锋 上一页3  4下一页
 
页面导航

  • 第A1页
    封面

  • 第A2页
    封二

  • 第01页
    扉页

  • 第02页
    目录

  • 第03页
    目录

  • 第04页
    致富随笔

  • 第05页
    要闻

  • 第06页
    要闻

  • 第07页
    三农资讯

  • 第08页
    三农资讯

  • 第09页
    三农资讯

  • 第10页
    政策指南

  • 第11页
    政策指南

  • 第12页
    政策指南

  • 第13页
    特别关注

  • 第14页
    特别关注

  • 第15页
    特别关注

  • 第16页
    特别关注

  • 第17页
    特别关注

  • 第18页
    特别关注

  • 第19页
    特别关注

  • 第20页
    特别关注

  • 第21页
    特别关注

  • 第22页
    特别关注

  • 第23页
    特别关注

  • 第24页
    驻村工作

  • 第25页
    驻村工作

  • 第26页
    驻村工作

  • 第27页
    驻村工作

  • 第28页
    驻村工作

  • 第29页
    院士专家科普

  • 第30页
    院士专家科普

  • 第31页
    院士专家科普

  • 第32页
    院士专家科普

  • 第33页
    乡村振兴

  • 第34页
    乡村振兴

  • 第35页
    乡村振兴

  • 第36页
    乡村振兴

  • 第37页
    乡村振兴

  • 第38页
    乡村振兴

  • 第39页
    乡村振兴

  • 第40页
    乡村振兴

  • 第41页
    乡村振兴

  • 第42页
    乡村振兴

  • 第43页
    致富先锋

  • 第44页
    致富先锋

  • 第45页
    致富先锋

  • 第46页
    致富先锋

  • 第47页
    致富先锋

  • 第48页
    致富观察

  • 第49页
    致富观察

  • 第50页
    致富观察

  • 第51页
    致富观察

  • 第52页
    双创空间

  • 第53页
    双创空间

  • 第54页
    双创空间

  • 第55页
    双创空间

  • 第56页
    工作交流

  • 第57页
    工作交流

  • 第58页
    工作交流

  • 第59页
    工作交流

  • 第60页
    农家茶座

  • 第61页
    农家茶座

  • 第62页
    法治乡村

  • 第63页
    法治乡村

  • 第64页
    法治乡村

  • 第65页
    法治乡村

  • 第66页
    致富前沿

  • 第67页
    致富前沿

  • 第68页
    田间课堂

  • 第69页
    田间课堂

  • 第70页
    田间课堂

  • 第71页
    田间课堂

  • 第72页
    田间课堂

  • 第73页
    田间课堂

  • 第74页
    生活百科

  • 第75页
    生活百科

  • 第76页
    生活百科

  • 第77页
    生活百科

  • 第78页
    他山之石

  • 第79页
    他山之石

  • 第80页
    他山之石

  • 第A3页
    封三

  • 第A4页
    封底
 
标题导航
2024年3月10日出版
放大 缩小 默认
黄先驰:让鲜食玉米畅销全国
 
黄先驰察看冷藏玉米

一个偶然的机会,黄先驰发现鲜食玉米的商机,在寻到理想的玉米种植基地后,他在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注册云南洪驰农业发展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洪驰农业公司”),开始种植鲜食玉米。经过20多年努力,目前该公司带动芒市种植鲜食玉米15万亩,年产量15.15万吨,年产值6.17亿元。2023年12月,黄先驰被评为“云南省粮食暨重要农产品先进生产者”。

抓商机,寻找种植基地

黄先驰出生于四川省攀枝花市,1992年来到云南昆明,并在一家招待所上班。“这份工作在当时还算不错。”黄先驰说,但这份技术含量不高的工作难以激发他的斗志。

1995年,招待所入住了一位长期在元谋县做鲜食玉米生意的客商。“他售卖的玉米又甜又脆,在市场上很少见。”黄先驰敏锐地捕捉到商机,深入了解后,他决定辞去工作专门种植鲜食玉米。

然而,他考察后发现,种植鲜食玉米在市场上并没有优势。“我发现中国很多地方都可以种植这种玉米,唯一不足之处就是上市时间短。”有没有一年四季都可以种植这种玉米的地方?黄先驰陷入了沉思。

几经周折,黄先驰从朋友处打听到一个地名:云南德宏。每年一二月份,全国大多数地方寒意未消,这里的人们已身着夏装。

芒市地处亚热带地区,日照时间长、雨水充沛、昼夜温差大,即使在冬季,这里的鲜食瓜果蔬菜仍然一应俱全。“玉米虽然普通,种植也不复杂,但是如果能在不产玉米的季节卖新鲜玉米,那就不是普通的玉米了。”黄先驰说。于是,2003年,他在芒市风平镇租地30亩,开启种植鲜食玉米之路。

出奇招,填补市场空白

种植玉米,黄先驰有自己的独特招数:第一招,反其道而行之。当大多数玉米在八九月上市时,他却才开始种植,赶在岁末年初上市;第二招,以种西瓜的方式种玉米。大家一垄地种两行或三行玉米,他却种四行。“以前,一亩地一般种3200株,但种四行可种到3600株,在不影响品质的前提下亩产更高。”黄先驰说;第三招,计算好上市时间,一茬压着一茬种植,确保一年四季都有玉米出售。

在芒市采访时,记者看到在同一时间有不同生长阶段的甜玉米,15天的、一个月的、两个月的……最让黄先驰得意的是,每到冬季,整个市场只有他有货,因此价格很可观。看到黄先驰种植鲜食玉米赚了钱,当地很多村民开始跟着他一起种植。几年后,芒市田地里满目皆是甜玉米。

到2008年底,黄先驰和数千户村民种植的甜玉米已达4万余亩。这么多玉米,芒市本地已无法消化,让黄先驰很头疼。

“我们给种植户的收购价是每公斤1.5元,可市场售价却只有八九角钱。即便这样,每天也只能卖出去100余吨,面对每天1000多吨的产量,我已经力不从心。”黄先驰表示,这种情况下,收得越多亏损越大。这让他意识到:必须开拓新的市场。

做保鲜,拓宽销售市场

夜晚12时,洪驰农业公司的玉米基地里,依然一派火热景象:10多个工人把装满鲜食玉米的筐背出来,运到货车上。为啥要在深夜采收鲜食玉米?黄先驰向记者讲述了一件事情:为了拓展省外市场,2008年,他来到湖北省武汉市的一个农副产品市场,与当地一位客商达成合作协议。没想到的是,当第一车货运到武汉时,玉米皮全黄了,大部分玉米也变质了。“一打开车门,一股热气往外冒。”黄先驰说。

黄先驰很纳闷:“这些玉米在路上的时间就两天,为何会变样了?”原来,黄先驰在生鲜农产品长途运输中犯了大忌:芒市白天气温高,玉米采收下来后没有打冷降温,在运输途中持续散热导致压在中间的玉米变质变色。

“白天温度高,晚上采收会不会好一点?”经过测试,黄先驰发现中午玉米果心温度达33℃左右,而到了晚上12点以后就降到20℃以下。“温度越低,玉米的保鲜效果越好,口感就更好。”从此,黄先驰尽量选择在晚上天凉后采收玉米,并且陆续建起5个冷库,即使晚上采收的玉米也要进入冷库降温处理,然后分选、打包、装箱……

为保险起见,黄先驰还在保鲜箱里放置冰瓶,这样鲜嫩的甜玉米即使经过10天左右的运输和保存仍然很新鲜。

2023年,黄先驰销售自产和村民的鲜食玉米1200多吨,辐射上海、广州、大连、成都等多个城市,销售额达6000万余元。

本刊记者 杨旭东

通讯员 何成全 韩 珊/文图

放大 缩小 默认